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腺病毒在鸭胚和雏鸭体内的感染情况,为腺病毒作为外源基因载体在活体上进行RNA干涉奠定基础.将GFP基因重组腺病毒(Adv-GFP)静脉注射15日龄鸭胚和10日龄雏鸭,在感染后不N时间采集组织器官,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基因在鸭胚和雏鸭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结果发现,GFP基因在Adv-GFP感染后24-72h能在鸭胚肝脏及心肌细胞中表达,在感染后1-5d,GFP基因可在雏鸭肝脏、脾脏、腔上囊中稳定表达,本试验首次证明腺病毒作为安全的外源载体,可介导外源基因在鸭胚和雏鸭体内的靶器官中持续稳定表达,为在鸭上进行病毒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利用建立的 Taq 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方法研究鸭肝炎病毒( DHV-1) 强毒株在感染雏鸭体内早期的动态分布规律。方法 本研究采用鸭肝炎病毒强毒株人工感染 3 日龄雏鸭,利用已建立的 Taq 荧光定量 RT-PCR方法,对接种 24 h 内 DHV-1 强毒株感染雏鸭的组织脏器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 接种后 4 h 即可在雏鸭心、肝、脑、肺、胰腺、回肠、盲肠、直肠、法氏囊和脾脏组织中检测到一定水平的病毒 RNA,随着病程发展,RNA 拷贝数持续升高,接种 24 h 后,肝脏中的病毒 RNA 拷贝数为最高,达到 108. 81 copies/g,心、肺、肾、脾次之,约 107copies /g。结论DHV-1 强毒在雏鸭的早期感染雏鸭的实质器官、免疫器官和消化系统等均具有广泛的嗜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2013年四川地区某鸭场暴发的基因A型鸭甲肝病毒(DHAV-A)和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的混合感染病例.疾病发生于20~25日龄雏鸭,发病率25%~30%,死亡率为20%~30%,临死前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病死雏鸭肝脏肿大,出血.利用双重RT-PCR从病死雏鸭的肝脏组织中同时检测出DHAV-A和DHAV-C.这是四川省养鸭密集区第一次发现雏鸭混合感染DHAV-A和DHAV-C的情况.此外,对2009~2012年四川省各养鸭密集区鸭甲肝炎流行情况做了调查.一共从四川省养鸭密集区采集312份疑似鸭肝炎样本中检测出120份鸭甲型肝病毒性肝炎.其中基因C型鸭肝炎阳性率为75%,基因A型鸭肝炎仅为25%,未发现基因A型和基因C型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说明2009~2012年我省鸭病毒性肝炎以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为优势病原.2013年,开始出现DHAV-A和DHAV-C混合感染病例.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其危害,这应该引起养鸭界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氏杆菌疫苗在雏鸭体内诱导细胞免疫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选用1日龄仙湖鸭48只,随机均分为6组,其中1~5组为试验组,第6组为对照组.各试验组按不同的免疫次数、首免龄期、接种剂量,用鸭疫里氏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作免疫接种,对照组不作接种.各试验组(包括对照组)在免疫前及免疫后每周采血一次,涂片,用酸性α-醋酸荼酯酶(ANAE)反应方法进行染色,用油镜检测计算T、B淋巴细胞百分比值.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2日龄、7日龄或14日龄首免,首次免疫1周后,雏鸭体内都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但2日龄免疫应答能力弱,7日龄较强,14日龄最强.两次免疫的细胞免疫效果比一次免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是多种动物及人类病毒的易感细胞;也是研究鸡的基因组功能的理想材料.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对CEF的转染效率及安全性;并建立在CEF细胞中进行RNAi的技术平台.采用GFP重组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Ade-GFP)转染CEF细胞:结果证明0.1.2000 MOI Adv-GFP均可转染CEF细胞并表达GFP;转染后16h开始出现GFP阳性细胞:胞核与胞浆可见明亮的荧光:荧光细胞数量及荧光强度在24~36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衰减;约180h全部消失;转染效率最高为22.3%;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Adv-GFP转染的CEF细胞未见细胞病变;多数转染组细胞活力不受影响:说明用Adv-GFP携带外源转染CEF细胞是安全可行的;用脂质体转染试剂转染化学合成的GFP-siRNA;成功地干涉了腺病毒载体介导的GFP基因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干涉效率为85%:证明了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存在RNAi机制:为进一步利用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递送siRNA在CEF细胞内进行RNAi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30只DPV攻毒试验鸭及30只同居鸭的体内DPV-DNA动态分布及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PCR技术和常规病理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DPV攻毒后6h,用PCR方法在肝、脾、法氏囊、胸腺、血液、直肠粪便可检测到DPV-DNA(2)DPV经不同途径感染成年鸭后,病毒在体内的动态分布有一定的差异.(3)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肝、肺、血液.胸腺、直肠粪便可作为鸭瘟病原DNA早期检测的首选取材样本.(4)DPV感染后,患鸭的肝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脾脏、法氏囊及胸腺网状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5)组织病变与病原分布的时序性相关,试验组鸭在DPV攻毒后24h,同居感染组鸭在同居后72h,心、肝、肺、肾、大脑、脾脏、法氏囊、胸腺、十二指肠等组织均表现出程度轻微的实质细胞肿胀、变性;继而发展为细胞水肿、坏死,间质严重出血(6)免疫器官胸腺、脾、法氏囊、骨髓的病原检出及组织病变皆发生在DPV感染的早期,病变器官从组织水肿、充血、出血、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迅速发展为坏死.上述结果为研究DPV的致病机理、鸭瘟的早期诊断和鸭瘟的防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按进雏前的准备、接雏和分群、雏鸭(1~20日龄)、中大鸭(21~70日龄)的各个阶段阐述靖西大麻鸭肉鸭规模生态养殖关键技术,为建立品种保护场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水飞蓟素对雏鸭人工感染鸭肝炎病毒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索水飞蓟素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00只雏鸭分为5组,于11日龄接种鸭肝炎病毒。第1、2、3组腿肌接种5×104倍稀释的病毒尿囊液,并分别每天口服0、30、10 mg·kg^-1的水飞蓟素;第4组仅每天口服10 mg·kg^-1的水飞蓟素;第5组为空白对照组。试验期内正常喂食及饮水,于攻毒后的第5天足背静脉采血,分离血浆,比色法测定血浆谷-草转氨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水平。结果雏鸭人工感染病毒后,在96 h内死亡严重,适当剂量的水飞蓟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雏鸭感染病毒后血浆GOT活性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口服水飞蓟素可明显改善这些效应。结论适当剂量的水飞蓟素可有效防止人工感染型鸭肝炎病毒导致的死亡,其机制可能与水飞蓟素的护肝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前基因治疗已经成为精准医疗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靶标基因在体内表达量的不可控给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带来一定风险。本研究在雌激素受体诱导系统的基础上,优化构建了全人源基因调控系统,并通过绿色荧光(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或荧光素酶(Gaussia luciferase,Gluc)跟踪诱导系统的活性。当使用外源诱导药物4-羟基他莫昔芬和内源诱导药物17β-雌二醇进行诱导时,前者可以高效诱导GFP和Gluc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并且表达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通过水高压将载体注入小鼠体内,进行药物诱导后发现,4-羟基他莫昔芬更高效的诱导报告基因GFP的表达。成年小鼠尾静脉注射1×10~(13)vg/kg的AAV2/8-pZFHD1-hER-GFP病毒实验结果显示,第一次给药后,能够明显观察到GFP在肝脏组织的表达,但是药物在小鼠体内被代谢后,GFP的表达消失;当再次给药后,GFP荧光又重新被诱导。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的人源化雌激素受体介导的调控系统在体内外均可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及开关。  相似文献   

10.
杨金保 《山东科学》2006,19(6):82-86
肉鸭养殖场采取严格消毒、隔离饲养、加强种鸭免疫和雏鸭免疫、利用血清或抗体对雏鸭被动预防、药物预防等综合防制措施,对选定养殖户的养殖跟踪表明,在20日龄的鸭病毒性肝炎发生率从60%降低到20%。对来自非免疫种鸭和免疫种鸭的雏鸭群分别采用雏鸭疫苗接种、免疫血清注射和喂中药“鸭肝灵”,结果表明,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防制DVH所必须的,且与中草药“鸭肝灵”配合应用防制效果明显;注射血清能起到一定的防制作用,但其效价维持的时间较短,至少要经过两次注射才可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而对来自规则免疫种鸭的健康雏鸭其母源抗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预防DHV的早期感染起关键的作用,但保护不到15日龄,最早需在5日龄进行首免,15日龄才能达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饲喂中药“鸭肝灵”保护效果明显。无论雏鸭的母源抗体如何,隔离饲养、严格消毒,疫苗免疫(首免时间依种鸭免疫情况而定),并同时饲喂中药“鸭肝灵”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重组腺病毒Canstatin感染人肝癌HepG2细胞及细胞转染后Canstatin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探讨Canstatin基因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不同感染复数(MOI=10、40、80)的腺病毒Ad-Canstatin-GFP感染HepG2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检测感染效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2细胞中Canstatin mRNA和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MOI为40时,72 h感染率可达到98.9%,HepG2细胞中Canstatin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和空载体组(P0.05)。HepG2细胞感染Ad-Canstatin腺病毒后生长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PC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Canstatin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有作用可能与影响PC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ERK-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检测构建的腺病毒感染原代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的效率以及目的基因的表达。方法:将ERK-2 cDNA亚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同转染E.Col.i B J5183,将筛选、鉴定的重组腺病毒质粒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进行病毒颗粒的包装;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感染复数(MO I)ERK-2重组腺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的效率,W estern b lot检测腺病毒感染的生长板软骨细胞中ERK-2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ERK-2重组腺病毒,MO I 50的腺病毒感染原代生长板软骨细胞的效率大于90%,感染的生长板软骨细胞中ERK-2表达显著增加。结论:构建的重组腺病毒可介导ERK-2基因在原代大鼠生长板软骨细胞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将pCMVp53重组转移载体经BamHI和NheI酶切,得到p53基因cDNA,然后将cDNA片段克隆到转移载体pCMV5GFP,使其受CMV5启动子的调控,获得pCMV5p53重组转移载体.用该线状重组转移载体与腺病毒右臂DNA经磷酸钙共转染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53蛋白含量,证明外源p53基因在含重组腺病毒的293细胞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重组痘苗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细胞的感染效率及表达水平,可为痘苗病毒表达系统宿主细胞的正确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重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痘苗病毒WR—EGFP同时感染不同的哺乳动物细胞株,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的表达强度.共使用20种哺乳动物细胞株,其中10种人类组织细胞,2种猴组织细胞。8种小鼠组织细胞.结果表明,重组痘苗病毒wR-EGFP对鼠细胞系BHK21和人细胞系A-549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效率最佳;整体看,痘苗病毒对多数灵长类动物细胞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效率优于鼠细胞;对贴壁细胞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效率明显优于悬浮细胞;但没有特别的组织偏嗜性。  相似文献   

15.
选择免疫原性好的血清1,2,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分离株制备三价灭活油乳剂苗,疫苗抗原含量为5×109CFU/ml,分别用0.5,1.0和1.5ml/只剂量接种7日龄樱桃谷肉鸭以检验器其安全性;用0.25ml/只的剂量接种樱桃谷肉雏鸭,分别于免疫后第1、2、3,4、5和9周攻毒,以检验其免疫效果.安全性检验结果显示,肉雏鸭接种后未见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2~9周雏鸭对3个血清型的RA的攻毒保护率达70% ~ 100%.证明该三价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保护力,免疫保护期不少于9周.  相似文献   

16.
慢病毒载体感染小鼠曲细精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于慢病毒载体曲细精管注射方法建立转基因动物的可行性。方法将8只4w~5w龄的雄性昆明小鼠分为高剂量(2只)、低剂量(6只)2个实验组,曲细精管注射滴度分别为1×109、2×107TU/mL的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载体(LV-GFP),注射量均为20μL/testis。注射后第4w、8w分别处死高剂量组小鼠各1只,于第5w、13w、17w各处死2只低剂量组小鼠,取睾丸,通过PCR、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GFP基因及表达。结果3只低剂量和2只高剂量小鼠睾丸组织中均可检测到GFP基因;但GFP表达仅见于高剂量组小鼠睾丸,其分布范围主要集中于曲细精管基膜及管间隙。结论慢病毒载体可通过曲细精管注射感染小鼠睾丸组织,但其感染效率与病毒滴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构建Npas4基因过表达慢病毒,为进一步深入探索Npas4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用人工合成大鼠Npas4基因c DNA片段,将其插入p CDH-CMV-MCS-EF1-cop GFP构建慢病毒表达质粒p CDH-Npas4。酶切、测序验证质粒后,将p CDHNpas4和辅助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浓缩上清得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取病毒颗粒感染SK-N-SH细胞48 h,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pas4蛋白的表达。p CDH-Npas4携载正确Npas4基因,将其包装293T细胞后能产生病毒。病毒滴度为1.05×109TU/m L。相比于转染GFP病毒对照组(GFP)和未转染对照组(control),Npas4重组慢病毒组(Npas4)的细胞Npas4蛋白表达显著增高。成功构建Npas4基因过表达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 CDH-Npas4,并获得高效的重组慢病毒,能将外源Npas4基因导入SK-N-SH细胞,为进一步研究Npas4基因的相关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