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化合物Bu_2 NCO(CH_2)_4 CONBu_2(TBAA),并与稀土硝酸盐制得一系列配合物,其化学式为Ln_2(TBAA)_3 (NO_3)_6 (Ln=La,Nd,Sm,Eu,Gd,Tb,Dy,Tm,Lu)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测试研究了该系列配合物有关性质,表明该系列配合物具有相似的红外和拉曼特性,所有的NO_3均为双齿配体.三个有机配体分别以羰基中的氧与两个Ln(Ⅲ)配位,每个Ln(Ⅲ)的配位数为9.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三个新型的有机二氟化磷双核铜(Ⅰ)配合物[Cu_2Cl_2(2.5-Me_2PhPF_2)_2]、[Cu_2Cl_2(Ne_2NPF_2)_2]和[Cu_2Cl_2(F_2POCH_2CH_2OPF_2)_2]。通过元素分析、分子量测定、红外光谱和~(31)P-NMR光谱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在这些配合物的结构中,Cl~(-1)桥联两个Cu(Ⅰ)使其具有桥式结构,配体中的两个P原子分别与两个Cu(Ⅰ),P—Cu(Ⅰ)反馈π键的强度随着和P相联原子的电负性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标题所示的双核铜配合物,并以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9种化合物的ESR谱表明g_∥>g_⊥,故均为典型的Cu(Ⅱ)四方配位,配体σ-BMPD的配合物[Cu_2(σ-BMPD)X_m]·X_n·xH_2O(X表示NO_3~-,Cl~-,ClO_4~-;m=1,2,4,n=0,2,3;x=0,5,6)的ESR在g_∥区域有7重峰的超精细结构。[Cu_2(p-BMPD)(ClO_4)_2](ClO_4)_2则在g_⊥区域有窄的超精细分裂,表明配体的氮存在。在DMF溶液中,用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9种配合物均为准可逆电子转移过程,并测定了它们的氧化还原电势。σ-BMPD配合物为2步1电子转移过程,而m-BMPD和p-BMPD配合物则表现为2个连续1电子转移过程在同一电位。  相似文献   

4.
在无水溶剂中合成了[Sc(SSCN(C_2H_5)_2)_3]及(C_2H_5)_2NH_2·[Y(SSCN(C_2H_5)_2)_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等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题目所示的配合物通过mbtea 的氯仿和甲醇(1∶1)混合溶剂的溶液与固体[Cu(CH_3CN)_4]ClO_4反应而制得。测定了配合物的电导,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二(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的合成方法作了评选。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产率较高的合成方法,然后以它和某些取代苯酚反应合成了化合物(MeCP)_2Ti(OC_6H_4CH_3-2)_2、(MeCP)_2Ti(OC_6H_4CH_3-3)_2、(MeCP)_2Ti(OC_6H_4CH_3-4)_2,其次,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4种含亚烷基双(二(二苯基膦基)胺(即双PNP)和O-烷基二硫代磷酸的双核镍配合物((CH_2)_n(N(PPh_2)_2)_2) Ni(S_2P{O}OR)_2(1:n=4,R=CH_3;2:n=4,R=C_2H_5;3:n=3,R=CH_3;4:n=3,R=C_2H_5),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1的单晶结构,配合物1含有两个畸变平面四边形Ni S_2P_2。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合物1~配合物4在乙腈中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在三氟乙酸(TFA)中的电催化性能,电化学测定表明配合物1~配合物4均具有电催化还原TFA制氢的能力。1 mmol·L~(-1)配合物1~配合物4在添加120 mmol·L~(-1)三氟乙酸的乙腈溶液时的电催化制氢的转换频率(TOF)和过电位(η)分别为(442.5~469.5) s~(-1)和(0.89~0.98) V。  相似文献   

8.
用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CuCl_2·2H_2O以及无水乙醇、蒸馏水和三乙胺,通过溶剂法蒸发得到了1个新型铜配合物CuL_2(H_2O)_2(C_(24)H_(34)CuN_4O_(14))(H_2L=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7.1726(5),b=20.7109(14),c=9.7328(7),α=90°,β=103.3140(10)°,γ=90°,V=1406.96(17)~3,Z=2,Dc=1.572g/cm~3,F(000)=694,μ=0.854mm~(-1),R1=0.0263,wR2=0.0760[I2σ(I)].晶体结构中,每个铜原子与6个氧原子配位组成畸变八面体构型,其中包括4个羧基氧原子和2个游离水氧原子.另外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性质表征.  相似文献   

9.
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简称N_(503))从盐酸溶液中萃取镉性能良好。本文仅研究其萃取机理。采用斜率法、连续变量法、饱和法和饱和有机相中无机离子的分析等多种方法确定,镉进入有机相的形式是H_2CdCl_4,萃合物中的溶剂化数是2。紅外光谱分析表明,N_(503)—Cd萃合物具有O、N双原子配位的結构。其萃取机理属离子缔合萃取,萃合物的组成为(N_(503)H)_2CdCl_4。萃取反应是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苄基保护酚羟基、Boc单保护乙二胺等反应合成一种新型四齿螯合剂N,N'-二(N'-(氨基乙基)-2,3-二羟基苯甲酰胺)丙二酰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铀酰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计算了p UO2值(=-log[UO_2]_(游离))。结果表明,N,N'-二(N'-(氨基乙基)-2,3-二羟基苯甲酰胺)丙二酰胺是一种潜在的铀酰离子促排剂,其与铀酰离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达到35.68,pUO_2值达到20.85。  相似文献   

11.
12.
AgNO_3和a-ph_2ppy,(a-(C_6H_5)_2P(NC_5H_5))在加有少量H_2O_2和NaOH的C_2H_5OH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标题化合物的灰黑色晶体。属四方晶系,空间群P4_1,a=1.300nm,C=4.076nm,v=6.884nm ̄3,Z=8,D_c=1.67gcm ̄(-3),R=0.059,r_ω=0.072.每一不对称单元中存在二套独立而结构基本相同的[Ag_2(a-ph_2PPy)_2] ̄2+,它的二个Ag原子和二个a-ph_2PPy中-N-C-P-桥的N,P原子联接成为一个稳定非共面八员环,而环内Ag,Ag间距分别是0.314,0.3l0(nm),均未成键。不对称单元中的二个八员环通过的O原子与环上Ag原子的弱成键而具有结构联系。环内还出现了罕见的三配位Ag原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Fe(dipy)2(CN)2配合物的溶剂色性,从成键情况分析了产生溶剂色性的原因,溶剂的极性参数AN可用来阐明该本系的溶质-溶剂相互作用而导致CT吸收带位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Y(TTA)_2(TPPO)_2NO_3(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根,TPPO:三苯基氧化膦)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它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1783(5)nm,b=1.2503(4)nm,c=1.1079(5)nm,α=102.07(3)°,β=117.92(3)°,γ=102.63(3)°,V=1.3122nm~3,Z=1.ρ=1.46g·cm~(-3).最终计算R,R_W分别为0.054和0.063.钇(Ⅲ)离子与8个氧原子配位,其中硝酸根为双齿配位.平均Y-O键长是0.235nm.  相似文献   

15.
[Et4N]2[Fe2S2(Sph)4]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t_4N]_3[Fe_1S_2(Sph)_4]的合成与晶体结构已有报道,本文给出从金刚烷铁硫簇Fe_4(Sph)_(10)作为起始裂解原料,合成得到[Et_4N]_2[Fe_2S_2(Sph)_4]的单斜晶相的结构。从反应后的乙腈溶液得到片状黑色晶体,选取0.3×0.3×0.1mm~3的单晶在氮气氛  相似文献   

16.
三维锰钒配位聚合物Mn2(phen)2(VO3)4(H2O)2在水热的条件下被合成出来,并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方面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分析表明,此化合物是三维结构。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标题化合物显示出了有意义的信号,g值为1.997说明分子中V原子呈现 4价氧化态。  相似文献   

17.
18.
标题化合物:C_(72)H_(100)Mo_2N_2O_(11),分子量为1361.49,三斜晶体,对称群为P1,a=1.0367(2)nm,b=1.0746(2)nm,c=1.6739(3)nm,n=103.89(3)°,p=102.86(3)°,r=92.59(3)°,V=1.7552(9)nm~2,Z=1,Dx=1.288Mgm~(-3),P(MoK_a)=4.032cm~(-1),F(000)=718,可观测的独立衍射点(I≥3e(1))有3115个,修正因子和权重修正因子分别为0.057和0.069。与配合物[(n-Bu)_4N]_2Mo_4O_(10)(OC_(10)H_6O)_2(OCH_3)_2和[(n-Bu)_3N]_2Mo_4O_(10)(OC_(14)H_3O)_2(OCH_3)_2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外围取代基的变化可导致聚钼多酸配合中心基团聚和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
合成了新型Co(Ⅲ)混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摩尔电导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