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化实验中用自编程序实现计算机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所开设的物理化学实验中有许多电化学实验,用扫描恒电位仪发出信号,X-Y记录仪接收信号,因为普通扫描情怀电位仪没有计算机接口,所以不能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及处理。本文通过采用信号处理仪代替X-Y记录仪采用数据并通过自编软件帝现数据转换,再用美国EG&G-PAR公司提供的电化学软件包解析数据,实现数据采集及处理的计算机化,减小了数据记录及处理的误差,求得了相应的电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三氯化铁、乙酰丙酮(acacH)和吡啶(Py)在乙腈中反应得到标题化合物晶体。X-射线单晶衍射的研究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是P2_1/c,晶胞参数α=13.196(6)A,b=9.146(4)A,c=15.305(8)A,β=110.10(4)°,晶胞体积V=1734.6A~3,经验式量FW=384.1,分子数Z=4,吸收系数μ=15.85cm~(-1),计算的密度D_c=1.47gcm~(-3),最终偏差因子R=0.044,R_w=0.056。络合物的分子构型为变形八面体,两个氯原子处于顺式位置而两个吡啶分子处于反式位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醌类配体菲醌和酚类配体1,2-二羟基萘,合成了具有相似结构、通式为[(n-Bu)4N]2[X2Mo4O10(OCH3)2](X=OC10H6O和OC14H8O)的二种四聚钼多酸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表征.并对菲醌与钼多酸配合时由醌式状态向酚式结构的还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二十面体十二聚钨多酸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晓明 《科学通报》1997,42(3):285-288
多酸(盐)因在医学和工业催化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多变的聚合度  相似文献   
5.
β——丙内酰胺是一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霉素)的母体。对其水解机理的研究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我们用自编的从头算分子静电势计算程序HONDO——ESPE对β——丙内酰胺的两种构型(N——H键与分子环平面共面和非共面)进行了计算。根据对该分子静电势图的分析,得出了在中、酸性条件下。酸催化水解反应的机理。从而肯定并改进了P.Wan等人由动力学实验得到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电解法将2,5-二氯硝基苯还原为四氯氢化偶氮苯,进而转位、重排生成2,2',5,5'-四氯联苯胺的原理、工艺条件及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无汞锌锰电池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电池的无汞化,本文从电解质溶液入手,采用一定浓度的非水溶剂和水溶液中加入缓蚀剂的两种方法,进行自然腐蚀速度和极化曲线的测试,选择了四种配方溶液分别制成锌锰电池。并对其四种电池作了某些性能的测试,说明了所做的无汞锌锰电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通式为[Na(DB18C6)Xn]2M6O19Y(M=W和Mo,X=H2O和CH3OH,n=1和2,Y=(DB18C6)·(CH3OH)和(DMF)2·(CH3OH)3)的四种冠醚多酸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等表征,用四圆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对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的变化,可导致相同的反应物形成键型不同、结构不同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新型超分子配合物[Na(NPh)15C5(Et2O)]2Na2Mo8O26进行了X射线四园衍射测定,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17803(4),b=13674(3),c=14610(3),β=11233(2)°,V=3290(1)nm3,Mr=20213,Dc=214g/cm3,μ=171mm-1,F(000)=207963,R=00256和Rw=00295,并联系差热热重分析和1HNMR实验,讨论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新型超分子配合物[Na(N-Ph)15C5(Et2O)]2Na2Mo8O26拍进行了X-射线四园衍射测定,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t/c.a=1.7803(4),b=1.3674(3),c=1.4610(3),β=112.33(2).V=3.290(1)nm^3.Mr=2021.3,Dc=2.14g/cm^3,μ=1.71mm-1,F(000)=2079.63,R=0.0256和Rw=0.0295.并联系差热-热重分析和^1HNMR实验,讨论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