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细胞电融合技术因其融合效率高、对细胞无毒害作用而愈来愈普遍地用于细胞工程技术操作中。为了准确地确定实验参数,试验采用一个组装的电融合仪和自制平行电极,以马铃薯和薯蓣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原生质体密度和不同电场强度条件下的细胞融合效率。试验结果显示,以交变电场频率1.0MHz、电压140Vpp.cm-处理原生质体20-40秒,尔后施加瞬时直流高压(120kv)脉冲1-2次,可以获得73.5%─76.7%的融合细胞,其中11.5%─14.4%的融合细胞可发生正常分裂。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电场强度对细胞融合频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融合细胞能否发生分裂,而初始融合频率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快捷准确的测定薯蓣植物中皂素含量的方法,用以指导皂素生产原料收购及皂素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方法: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皂素标准品溶液,高氯酸显色后在410nm处测定各溶液紫外吸收度,以浓度对吸收度求出曲线方程。结果:皂素的紫外吸收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曲线方程:Y=0.0216X-0.0008,在4—45μg/ml浓度范围内曲线相关系数为1.000。我们用该方法对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F.),小花薯蓣(Dioscorea parviflora Ting.)和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三种植物进行了皂素含量测定,含量分别为2.00%、2.17%、2.29%。测定结果与传统的质量分析法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进行皂素含量测定简单易行,线性及重现性良好,可以取代传统的质量分析法作为皂素生产过程中含量测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进后的“分离法加工薯蓣植物”分别得到穿龙薯蓣水溶性皂苷及水不溶性皂苷,同时分离出淀粉及其纤维素,并水解制备微晶纤维素.经大孔树脂法精制得到穿龙薯蓣水溶性皂苷提取率为0.33%,ZTC澄清剂精制得到水不溶性皂苷提取率为1.02%,淀粉提取率为16.46%,微晶纤维素提取率为18.95%.通过与对照品微晶纤维素对比发现,实验制得的微晶纤维素各项参数基本达到商品级要求,为根茎类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黄姜皂甙元清洁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姜为原料.研究提取皂甙元的清洁生产工艺。本工艺采用溶剂把黄姜中的皂甙与淀粉、纤维素等成分分离.然后再将皂甙水解、过滤、中和、脱水、提取、重结晶.从而得到高纯度的皂甙元。研究表明:用4样溶剂提取皂甙效果较好:溶剂的回收率可达98%以上:水解的酸浓度为[H^ ]=0.5mol/I较好、水解的压力为0.7—0.8Mpa较适合、水解时间为6h。在这些条件下.皂甙元的得率可以达到95%以上。本工艺产生的生产废水不到传统工艺的10%.酸的用量约为传统工艺的10%.皂甙元的得率有所提高.生产周期也大大缩短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盾叶薯蓣细胞生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S固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细胞在不同接种量和NAA,BA浓度配比条件下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盾叶薯蓣细胞在Ms培养基,附加NAA2.0mg/L,BA0,5mg/L,蔗糖30g/L,琼脂7g/L,pH6.0,接种量0.8~1.2g/瓶条件下,生长较好。应用Logistic方程对薯蓣细胞生长进行模拟能够较好地描述细胞的生长过程,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生长过程可分为延迟期、指数生长期和减速期。为发酵培养盾叶薯细胞和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体细胞电融俣技术因其融合效率高、对细胞无毒害作用而愈来愈普遍地用于细胞工程技术操作中。为了准确地确定实验参数,试验采用一个组的电融合仪和自制平行电极,以马苓薯和薯蓣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原生质体密度和不同电场强度件下的细胞融合效率。试验结果显示,以交变电场频率1.0MHz、电压140Vpp.cm^-1处理原生质体20-40秒,尔后施加瞬时直流高压(120kv)脉冲1-2次,可以获得73.5%-76.7%的融合细胞,其中11.5-14.4%的融合细胞可发生正常分裂。在本试验设计范围内,电场强度对细胞融合频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融合细胞能否发生分裂,而初始融合频率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穿龙薯蓣嫩茎高效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穿龙薯蓣嫩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不定芽的分化和生根、试管苗移栽和扦插及移植于山坡栽培所需要的条件,建立起穿龙薯蓣嫩茎的高效无性系及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证明:MS+BA0.3mg/L+1NAA1.6mg/L是诱导嫩茎形成颗粒状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2.0mg/L+BA1.0mg/L+NAA0.1mg/L是颗粒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NAA0.4mg/L是试管苗生根培养和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炉灰渣是试管苗移栽和扦插的理想基质。移植的试管苗具有长势旺盛、春天发芽早、根系发达等性状特点。  相似文献   

8.
药用薯蓣高皂素新种质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盾叶薯蓣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培养获得了试管苗和微块茎.取带绿色芽点的微块茎或愈伤组织置于0.05%或0.02%的秋水仙碱诱变处理24~72h,经过培养筛选获得了大量的变异试管苗,诱变率达57.4%.细胞学鉴定后获得了染色体数目为2n=4z=48(z=12)的同源四倍体盾叶薯蓣新材料.该材料的生长势强,块茎粗大,在相同生长条件下其幼嫩块茎的皂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20%,是高皂素药用薯蓣新种质,将在医药种质资源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四倍体盾叶薯蓣无菌短枝生根困难,采用微块茎为繁殖体,其生根率达100%,并有较高的移栽成活率,所以,诱导微块茎是四倍体盾叶薯蓣快速繁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苷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实验研究超临界C02萃取穿山龙水解物中薯蓣皂苷元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法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并对该法作了技术和经济上的评估.确定主要参数为:萃取压力35.0MPa,萃取温度45℃,以95%乙醇为携带剂,携带剂含量为3%.与有机溶剂提取方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收率及纯度均较高,且安全高效.超萃法直接从固体水解物滤渣中提取苷元,在设备规模较小时,生产能力较小.  相似文献   

10.
薯蓣科(Dioscoreaceae)植物全球有820种,分属薯蓣科的9个属中。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尤以南美洲和亚洲最多,非洲次之,欧洲最少。中国仅有薯蓣属植物62种,其中,含有薯蓣皂甙元(亦称薯蓣皂素)的薯蓣属植物有17种、1个亚种、2个变种。  相似文献   

11.
盾叶薯蓣组织培养及废液利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盾叶薯蓣通过组织培养 ,提取薯蓣皂甙元的同时 ,综合利用盾叶薯蓣酸水解液中的糖分 ,作碳源营养培养基培养食用菌。接种培养 ,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2.
酶解法提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从人工栽培的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的酶解工艺.实验表明,酶解法提取薯蓣皂素的最佳条件为:150g黄姜在350mL水、3.0mL淀粉酶、40℃下酶解12h的条件下,薯蓣皂素的收率最高.在此条件下,皂素的得率平均可达2.37%,与直接酸水解法的得率1.84%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酶辅助提取对薯蓣皂甙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酶对薯蓣皂甙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α-淀粉酶)的效果要比单一酶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建立以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产地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的含量.色谱柱为HiQsil C18柱(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3∶67),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室温.Alltech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载气为氮气,流速为2.5mL/min,漂移管温度为100℃,压力为0.45 Mpa.结果表明:薯蓣皂苷在0.35~3.48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76,平均回收率为103.2%,RSD为1.61%(n=6).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盾叶薯蓣药材中薯蓣皂苷的分析及质量检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从薯蓣块茎中分离所得的两种多糖PF-Ⅲ和PF-Ⅳ分别含有15.6%和8.3%的乙酰基团。二者与脱乙酰化的PF-Ⅲ和PF-Ⅳ的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结果对比,显示乙酰基的存在阻碍了高碘酸对(1→4)键的选择性氧化断裂,表明乙酰基的位置最可能在C-3位。PFⅢ-和PF-Ⅳ经过全甲基化的气相层析结果表明它们是一类以β-(1→4)为主要连接方式、β(1→3)为支链连接方式的甘露聚糖,二者(1→4)键与(1→3)键的比例分别为10:1和7.5:1。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怀山药优良品种“铁棍山药”为材料,研究了光质和生长物质的不同组合对零余子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6-BA与NAA的组合优于6-BA与2,4-D的组合;在6-BA 2mg/L(单位下同) NAA2和4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在白光和红光下出现的比较早,诱导率在白光、红光、黄光、蓝光、绿光及黑暗各条件下均能达到100%.(2)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在相同条件下的蓝光分化率最高(为100%),红光和白光次之(分别为95%和91.7%),绿光和黄光较低(分别为84.4%和75%),黑暗最低(为22.6%).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不孕症患者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的X表现,分析不孕症的原因。方法257例不孕症患者用50%的泛影葡胺按常规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和摄片,指明其适应症及禁忌症及操作方法步骤。结果121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中,子宫异常占30.58%,其中子宫先天畸形占21.49%,子宫结核占7.44%,输卵管异常占79.34%,输卵管炎68.60%,输卵管结核占11.57%;兼有子宫和输卵管变占9.09%。136例继发性不孕中,子宫异常占14.20%;其中子宫内膜炎11.51%,子宫结核占2.69%,输卵管病变占90.44%,其中输卵管炎占88.24%,输卵管结核3.68%,兼子宫和输卵管病变的占5.88%。结论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分析了碘水造影的优缺点,突出碘水造影优于碘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苯甲酰氯和间苯二酚为原料、液碱为除酸剂,酯化合成然后精制得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的工艺.研究了酯化反应中温度、物料配比、pH、间苯二酚水溶液的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酯化工艺条件:苯甲酰氯与间苯二酚的摩尔比为1.15∶1;pH值为7.5;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5 h;间苯二酚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酯化反应收率为88.6%.考察了结晶溶剂配比、温度对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经实验评估得到了较佳的结晶工艺条件:结晶溶剂甲苯的体积(/mL)与初产物的质量(/g)之比为2.5∶1,结晶温度为30℃,结晶收率为95.0%.优化工艺条件下产品的总收率为84.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授粉方式和花序不同部位肉苁蓉种子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授粉方法,对结实的肉苁蓉种子进行分级和生活力等测定,研究肉苁蓉不同授粉方式及花序不同部位种子的质量差异。结果表明,肉苁蓉异株异花方式授粉的结实率为88.4%,同株异花方式授粉的结实率为43.4%,自花授粉不能结实;异株异花方式授粉种子质量(空胚率为25.67%,千粒重为0.088g,生活力为41.33%,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95.33%)优于同株异花授粉种子(空胚率为92.77%,千粒重为0.068g,生活力为0.67%,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1.33%)。同一花序不同部位种子中,花序下部种子质量最好(千粒重为0.114g,生活力为33.33%,空胚率为33.75%,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81.33%);花序中部种子次之(千粒重为0.086g,生活力为32.67%,空胚率为35.50%,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78.52%);花序上部种子质量最差(千粒重为0.078g,种子生活力为10.33%,空胚率为75.65%,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占66.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