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鸡、灰椋鸟和家鸽视网膜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亚鹏  张小霞 《科技资讯》2014,12(21):246-247
对石鸡(Alectoris chukar)、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家鸽(Columbiformes)的正常视网膜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且对其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各核层胞核的层数、大小、核的直径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鸟类视网膜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均为10层,石鸡、家鸽视网膜结构相似,为昼行性动物视网膜结构特征,灰椋鸟为晨昏性视网膜结构特征.说明结构的差异性与其生活习性的不同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北方山溪鲵和隆肛蛙视网膜结构与生活习性、捕食方式的关系,用光镜观察了这两种动物视网膜的结构,测量各层厚度、3个核层胞核的层数及胞核直径.结果表明,山溪鲵与隆肛蛙视网膜虽然各核层的层数相似,但隆肛蛙的胞核直径明显小于山溪鲵,致使两种动物在3个核层和2个网层的厚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视网膜结构分析其机能,依赖于视觉捕食的隆肛蛙,视网膜具有较高的视敏度;捕食时以嗅觉为主、视觉为辅的山溪鲵,视网膜则具有较高的光敏度.显示了视网膜结构机能与各自的捕食方式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GAP-43在锦鲤荒漠沙蜥和雉鸡视网膜内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AP-43具有多种功能,主要与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再生、神经递质的释放及膜泡的吞噬有关.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正常成年锦鲤、荒漠沙蜥和雉鸡视网膜内GAP-43分布.结果显示GAP-43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另外,在内核层、外网层、光感受器细胞层因动物不同也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而在节细胞层中3种动物均未发现GAP-43阳性染色.在锦鲤视网膜中GAP-43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和内核层的无长突细胞;在荒漠沙蜥视网膜中GAP-43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和外网层,在雉鸡视网膜中GAP-43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外网层、外核层和光感受器外节,其中在雉鸡视网膜外核层和光感受器外节中发现阳性分布是在脊椎动物此层发现GAP-43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镜观察了乌梢蛇(Zoacys dhumnades)视网膜的结构,测量并比较了外核层、内核层与节细胞层的细胞数量,分析了视细胞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其视网膜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乌梢蛇视网膜中央区分布着大量的视锥细胞,外核层与节细胞层的细胞数量相当,色素上皮层的细胞有许多突起伸向视杆视锥层内,说明乌梢蛇是一种昼行性蛇类.视网膜盲部接近视部处有椭圆形突起,该突起呈连续分布而形成一圈,突起内可见血窦及丰富的红细胞,该突起可能与锥状突和/或栉膜具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褪黑激素受体Mel1a在无蹼壁虎视网膜的空间差异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褪黑激素对视网膜功能的调节机制,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观察了褪黑激素受体Mel1a在无蹼壁虎视网膜的表达与分布.发现褪黑激素受体Mel1a免疫阳性结果主要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层的内节和内网状层的细胞突起.在外网状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部分细胞的胞体或突起Mel1a免疫染色呈阳性.统计表明,视网膜中央区光感受器层阳性内节线密度(3.3532±0.6941/mm)较周边区(颞或鼻侧)(21.0186±1.5023/mm)明显小(P<0.001);光感受器细胞阳性内节面积占内节总面积的百分率中央区(15.8579±2.2908%)较周边区(43.8575±5.3839%)明显低(P<0.001).褪黑激素受体Mel1a在无蹼壁虎视网膜的分布特点,提示褪黑激素可能通过Mel1a的介导对无蹼壁虎视网膜生理功能的调节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蜥蜴亚目5种动物视网膜结构的观察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蜥蜴亚目视网膜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用光镜观察了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铜蜥(Lygosoma indicum)、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和耳疣壁虎(Gekko auriverrucosus)视网膜的结构,测量各层厚度、3个核层的胞核层数及胞核直径。经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昼行性的北草蜥、丽斑麻蜥和铜蜥的视网膜结构相似,而夜行性或晨昏性活动的两种壁虎视网膜结构相似,显示了蜥蜴亚目视网膜结构和机能与各自的生活习性的一致性。其中,北草蜥视盘的基部有栉膜伸入玻璃体。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褪黑激素对视网膜功能的调节机制,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观察了褪黑激素受体Mel1a在无蹼壁虎视网膜的表达与分布.发现褪黑激素受体Mel1a免疫阳性结果主要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层的内节和内网状层的细胞突起.在外网状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部分细胞的胞体或突起Mel1a免疫染色呈阳性.统计表明,视网膜中央区光感受器层阳性内节线密度(3.3532±0.6941/mm)较周边区(颞或鼻侧)(21.0186±1.5023/mm)明显小(P<0.001);光感受器细胞阳性内节面积占内节总面积的百分率中央区(15.8579±2.2908%)较周边区(43.8575±5.3839%)明显低(P<0.001).褪黑激素受体Mel1a在无蹼壁虎视网膜的分布特点,提示褪黑激素可能通过Mel1a的介导对无蹼壁虎视网膜生理功能的调节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血流(2VO)的方法,造成大鼠不完全性视网膜缺血,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不同缺血时间(30、90min,4、7、30d)的缺血后再灌注与不再灌流对视网膜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缺血30和90min再灌流4d后,内炕网膜(包括外网层、内核层、内网层、节细胞层、神经纤维怪和内界膜)明显增厚;其他不再灌流的缺血组,厚度趋向减少。节细胞计数随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减少;缺血4d后明显减少。提示不完  相似文献   

9.
Nogo和其受体相互作用可能在抑制神经再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本研究观察了Nogo受体(NgR)在中菊头蝠脑中的分布.结果显示NgR在中菊头蝠脑皮层各层均有表达.在海马,NgR主要分布在CA1、CA3和DG区的神经细胞胞膜、胞质或/和突起上.杏仁核、丘脑、室旁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等也有NgR阳性神经细胞着色.在脑的白质,轴突着色明显.小脑的分子层、Purkinje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均有NgR免疫阳性反应,其中阳性反应的颗粒细胞最多.这些提示NgR可能介导其配基对中菊头蝠脑多个区域的神经细胞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花背蟾蜍变态前后的眼为材料,运用 Con A-FITC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眼变态前后 Con A 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变态前內处角膜愈合处的 Con A 受体较多;晶体上皮的外表面比内表面 Con A 受体多;视网膜各层扬构的 Con A 受体分布差异较大.变态后角膜上皮的细胞膜,角膜基质和角膜内皮中均有 Con A 受体分布;晶状体仅晶体上皮有 Con A受体分布;视网膜中内界膜,内网层,外网层,外界膜,视杆视锥细胞层和色素上皮层的内外表面 Con A 受体较多: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仅细胞表面有少量的 Con A 受体分布.推测眼在变态前后 Con A 受体数量和分布上的变化与眼各部位细胞的分化,结构的组建和视觉功能的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11.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一种生长快速且肉质鲜美的经济型海水养殖鱼类,但是近些年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不断扩大养殖的同时病菌也逐渐泛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华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研究对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抗菌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目的是为由溶藻弧菌引起的爆发性细菌性鱼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水提物对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半数致死量(LD50),并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菌超声破碎上清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黄连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溶藻弧菌的MIC、MBC和LD50的值分别为7.800mg/mL、31.250mg/mL和15.625mg/mL。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结果提示:黄连发挥抑菌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内容物的释放并引起菌体裂解死亡。黄连具有发展成为一种高效抗水产病害中草药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侵染对癞皮夜蛾(Gadirtha fusca)幼虫的影响是否因龄期而异,本研究以南方根结线虫侵染乌桕(Triadica sebifera),选用该植株叶片饲喂癞皮夜蛾大龄幼虫,以未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植株的叶片作为对照,比较不同龄期幼虫生长指标和食物利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癞皮夜蛾幼虫体质量、取食量及发育历期呈上升趋势;相对生长率呈下降趋势;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而近似消化率则呈先下降后略微上升的趋势。线虫侵染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癞皮夜蛾4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5龄、6龄幼虫的虫体质量和5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以及6龄幼虫的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化蛹率显著降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癞皮夜蛾幼虫生长及食物利用的影响因发育阶段而异,主要通过抑制两个末龄龄期幼虫的生长发育及化蛹,从而间接减轻癞皮夜蛾对乌桕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是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黑高粱(S.almum Parodi)和高粱(S.bicolor(L.)Moench)是假高粱的两种近缘种,其中黑高粱有入侵性,高粱则为栽培植物,不表现出入侵性.为了解影响植物入侵能力的生物学因素,比较了高粱属3种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大小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结果表明,高粱染色体平均投影面积最大,其次是黑高粱,假高粱的最小;就细胞和细胞核大小而言,都是高粱最大、其次是黑高粱和假高粱;在25~35℃的温度范围内,高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速率最低,假高粱的最高.3种植物的种子(颖果)以高粱最大,黑高粱和假高粱的显著小,幼苗相对生长速率以高粱最小,假高粱的最高.3种植物的细胞分裂速率与其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和种子大小存在显著相关,表明入侵性植物往往具有较小的分生组织细胞、细胞核和种子,但是有相对高的细胞分裂速率和幼苗相对干重.因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学指标在高粱属植物入侵能力评估上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鱼病对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以卵形鲳鲹(前期发病)上分离出的溶藻弧菌为实验对象,批量筛选多种中草药,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一种或几种中草药,并探究不同浓度中草药水提物的抑菌效果,确定其杀菌浓度(MBC)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再通过生化指标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弄清桂西北种植光皮桦(Betula luminfera)的生长量,于1997年4月在广西林朵林场营造光皮桦人工纯林,与马尾松纯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5年生光皮桦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7.42 m、7.50 cm和30.06 m3·hm-2,分别比同龄马尾松林分的平均高(4.58m)、平均胸径(4.96cm)、平均蓄积(18.193m3/hm2)提高62.0%、51.2%和65.3%。说明该区营造光皮桦人工幼林的生长量较大,建议在相似立地条件下局部推广营造光皮桦人工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形态上区分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和歪红树蚬(Polymesoda expansa)。【方法】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14项生物学形态性状指标比较广西廉州湾草头村红树林的红树蚬与歪红树蚬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个比例性状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12个比例性状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0.70%,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7.76%,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1%,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7.80%,累计贡献率为66.37%。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81.7%~89.0%,p2为81.7%~87.5%,综合判别率为86.0%。【结论】壳高、壳宽、韧带长、韧带宽等性状决定红树蚬和歪红树蚬两个种间的形态差异,判别方程可以有效将上述种群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7.
银杏疫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银杏苗圃中发生苗枯的植株进行病原分离及回接试验,发现引起银杏苗枯的病原为Phytophthorasp.称这种苗枯为银杏疫病。该病危害银杏幼嫩苗木的地上部分,未见危害根部和多年生成林树。叶片受害似开水烫伤状,茎干受害则变黑,黑色病斑环绕茎干一周后,病茎以上部分叶片青枯萎垂。病原菌在PSA培养基上,菌落白色绒毛状,28℃下7d可长出大量孢子囊,易产生厚壁孢子,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4℃~32℃。人工接种可致受伤银杏叶片及幼嫩茎干严重发病,但无伤茎叶发病较轻或不受害。在田间,该病5月初开始发生,3d~5d病情达到高峰,苗圃的发病率为10%~20%,有明显的发病中心,5月底病情稳定,以后病害不再发生。用含药培养基及含药纸碟法测定,甲霜灵及甲霜灵锰锌对病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病原种鉴定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8.
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和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都是近年来在我国近岸海域频繁引发赤潮的藻类。为了探索红色赤潮藻和球形棕囊藻之间是否存在化感作用及作用方式,本研究采用不同起始密度培养红色赤潮藻与球形棕囊藻,并将前者的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藻液超声破碎液分别与球形棕囊藻进行混合培养,分析红色赤潮藻对球形棕囊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红色赤潮藻细胞起始密度保持5×105 cells/L的混合培养条件下,起始密度分别为5×105、1×106、2×106、1×107 cells/L的球形棕囊藻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无论是含有红色赤潮藻完整细胞的培养液,还是其无细胞滤液或藻液超声破碎液,均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完整细胞培养液、无细胞滤液和藻液超声破碎液;相反,球形棕囊藻的存在对红色赤潮藻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红色赤潮藻具有抑制球形棕囊藻生长...  相似文献   

19.
在T-DNA插入突变体Salk_059463株系的群体中,筛选到两株雄性不育突变体,对TDNA序列上的一对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其基因组中没有T-DNA插入.遗传分析表明这两株雄性不育突变体由同一单个隐性基因控制,引起不育的主要原因是从花药发育的第8期开始,小孢子细胞质内容物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到花药发育的第12期,药室内的小孢子只剩下一个花粉壁空壳,故该突变体命名为opw(only pollen wall).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OPW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OPW基因位于第二条染色体上分子标记T28M21和T3G21之间的12 kb区间内,该区间内一共有21个基因注释.通过克隆区间内的基因并测序发现opw-1突变体基因组中At2g40140基因编码序列的外显子在第289和第290个碱基之间插入了一个A碱基,而opw-2突变体基因组中At2g40140基因编码序列的外显子在第412和第413个碱基之间插入了一个T碱基,造成的编码序列移码使第424至第426碱基成为终止密码子,故At2g40140是编码OPW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张水龙  陈东  曹树威  吴仁智  黄日波 《广西科学》2013,20(2):148-151,157
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克隆木聚糖酶基因xynB,利用重叠延伸PCR法去除其中的内含子.将该基因与质粒pYES2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用醋酸锂化转法导人酿酒酵母(Sacharom yces cerevisiae)INVSC1菌株表达.利用α信号肽替换基因原信号肽,以考察信号肽对表达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获得2株重组菌株,分别为xynB连接原信号肽的pYES2-xynB菌株和xynB连接α信号肽的pYES2-xynB-α菌株.木聚糖酶B成功表达,SDS-PAGE检测到约24kDa目的蛋白质条带.木聚糖酶B最适催化温度为50℃,最适催化pH值为5.0,Mn2+对酶活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将α信号肽取代原信号肽使酶活达到最高的诱导时间由72h缩短为48h,但是置换信号肽使最高酶活由7.59U降低为3.97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