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观察金川丝猴子宫血管的构筑情况及其与人子宫血管构筑的异同,探讨子宫内膜脱落和月经产生的形态学机制,用血管铸型技术观察研究了川金丝猴和人的子宫动脉,结果表明人子宫血管丰富密集,川金丝猴子宫血管则较稀疏,两者均可分为中、中、外3个血管层,相邻弓状动脉及其3-4级分支间有大量纵向及横向吻合,虽然两者内膜动脉血管大小有差异,但均呈不同程度的弹簧状或螺旋状内向垂直穿行,其间缺乏吻合。在螺旋动脉直部或螺旋部均有明显的缩窄环。月经期的动物螺旋状向内垂直穿行,其间缺乏吻合。在螺旋动脉直部或螺旋部均有明显的缩窄环。月经期的动物螺旋动脉变粗,呈明显的扩张状。川金丝猴和人子宫内膜动脉血管的形态与无月经的鼠兔、家兔等子宫内膜动脉血管明显差异。内膜动脉血管的特殊形态与月经的周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鱼类视网膜-顶盖系统的研究概况,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顶盖的组织结构特点;同时介绍了损伤视神经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变化及其跨神经元的影响;最后综述了视神经再生与神经传入活性、相邻神经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及靶区选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应用扫描电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无蹼壁虎(Gekkoswinhonis)的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一般皮肤鳞片表面密集具倒钩的锥状突起,感受器位于鳞片表面的凹窝中,可分周围区和中心具感觉毛的中央区。在蜕皮周期中,表皮的显微结构变化与一般有鳞爬行类相似,但是,在感受器的表皮中无β-角质层,蜕皮时也不形成预定β-角质层,而且,紧贴感受器的表皮下有特殊的圆形真皮结构。推测感受器可能具有感受机械刺激和感受辐射热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斑马鱼( Brachydanio rerio) 视网膜整体装片的组织结构,着重观察和分 析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目及密度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其视网膜组织结构符合脊椎动物 的基本模式. 视网膜面积为3.04±0.29 mm2,视神经乳头位于视网膜的偏腹颞侧. 视网膜 神经节细胞总数约为40 000~56 000个,分成6级密度水平. 在视神经乳头偏颞侧部位有一 高密度区即中央区,沿鼻颞轴分布. 神经节细胞核大小均匀,呈规则的圆形.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对斑马鱼视网膜正常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视网膜各层厚度,特别是神经节细胞层中细胞核的大小和密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视网膜正常结构象大多数脊椎动物的一样分为10层,其总厚度为167.5±12.5μm、除外、内界膜外、其余各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约29.6±5.9μm,视杆视锥层25.4±3.4μm,外核层8.9±l.4μm,外网状层8.9±2.0μm,内核层29.5±4.8μm,内网状层37.8±5.6μm,神经节细胞层与视神经纤维层一起共25.9±3.7μm,其中神经节细胞核长轴平均约8.0±1.2μm,,短轴约7.3±1.1μm,每mm长度中约含125.8±40.0个神经节细胞核。这些数据可为以后更深入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价值。同时讨论了斑马鱼视网膜具有典型的光照条件好,白昼活动型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6.
视神经损伤引起斑马鱼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石蜡连续切片苏木精染色法,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夹伤和切断视神经后,斑马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杆和视锥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损伤视神经7~21d后,上述3种细胞的细胞核密度均呈减少趋势,节细胞减少的比率大于感光细胞,而感光细胞中视锥细胞所受影响比视杆细胞更为明显;在夹伤和切断视神经两种情况中,后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核密度的减少更为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损伤视神经不但影响与其相连的神经节细胞,而且可逆向跨神经元地影响感光细胞的变化。由上述结果推测,由于损伤视神经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失去靶组织而引起的各种神经细胞密度减少是视网膜中神经细胞凋亡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综术了鱼类视网膜-顶盖系统的研究概况,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顶盖的组织结构特点;同时介绍了损伤视神经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变化及其跨神经元的影响;最后综述了视神经再生与神经传入活性,相邻神经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及靶区选择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肺微血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脊椎动物肺微血管构筑的研究进展及特点.两栖动物在囊状肺的内表面出现了网状隔膜与次级隔膜,以增加气体交换面积,提高气体交换率;爬行动物肺内壁上不仅有网状隔膜和次级隔膜,还出现了三级隔膜,使得动物肺壁内表面积有较大增加,显示其结构比两栖动物有较大进步,更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鸟肺三级支气管与周围放射状紧密排列的微气管结构上排列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并相互吻合成密集的立体微血管网,呼吸表面积大为增加,比两栖、爬行动物又有更大进步;哺乳动物和人肺则由发达的支气管系统及大量的肺泡囊与肺泡构成,肺泡与肺泡隔毛细血管为密集网,显示肺结构有极大的呼吸表面积,更有利于血液与进入肺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肺脏微血管的三维构筑特点及变化充分显示了动物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亦体现出生物由低等向高等进化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GAP-43在锦鲤荒漠沙蜥和雉鸡视网膜内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AP-43具有多种功能,主要与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再生、神经递质的释放及膜泡的吞噬有关.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正常成年锦鲤、荒漠沙蜥和雉鸡视网膜内GAP-43分布.结果显示GAP-43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另外,在内核层、外网层、光感受器细胞层因动物不同也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而在节细胞层中3种动物均未发现GAP-43阳性染色.在锦鲤视网膜中GAP-43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和内核层的无长突细胞;在荒漠沙蜥视网膜中GAP-43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和外网层,在雉鸡视网膜中GAP-43主要分布在内网层、外网层、外核层和光感受器外节,其中在雉鸡视网膜外核层和光感受器外节中发现阳性分布是在脊椎动物此层发现GAP-43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应用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Ⅰ型胶原的免疫组化彩色图像分析可以弥补单纯应用定性指标或形态学指标的不足。花背蟾蜍蝌蚪在变态期角膜发育过程中随着Ⅰ型胶原的增多,内、外角膜逐渐愈合。Ⅰ型胶原的表达存在增龄变化,可以推测Ⅰ型胶原是构成角膜基质的主要成分,对建立和维持角膜支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