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表油菜素内酯对烟草根系活力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Hoagland 完全培养液水培的烟草幼苗进行 BR 叶面喷施和浸根处理,以研究 BR 对烟草根系活力及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0.04ppm 或0.05ppmBR叶面喷施或浸根可提高烟草根系伤流量,提高根系伤流液中 P_2O_5和还原糖含量,增强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进而提高根系及叶片内尼古丁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细根生长与森林生产力的关系十分密切,而酚酸在根际的累积可能影响杨树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物量分配进而影响生产力。笔者通过模拟杨树人工林根际酚酸环境,探究杨树幼苗根系形态建成对酚酸的响应,深入揭示根-土界面性质改变对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为探明人工林根际过程和林分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以改良Hoagland 营养液为基础,参照连作二代杨树人工林土壤酚酸含量配制溶液并进行杨树幼苗培养。采集杨树幼苗根系,按50%的比例选取细根 (根径D < 2 mm) 样本并按根序进行分级,制作1~5级根序细根石蜡横剖面切片。采用根系扫描仪结合分析软件获得各根序细根的长度、直径,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根序细根的剖面直径、维管束(中柱)直径等参数,并计算比根长、根组织密度、维根比等。采用Origin Pro 8.0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并作图,分析细根形态特征和剖面结构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酚酸处理显著减少了杨树幼苗根系生物量。1~5级根序细根的生物量在对照和酚酸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其所占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酚酸处理总体抑制了杨树幼苗细根的伸长生长,1~3级根序细根的长度显著低于对照。酚酸处理具有增大杨树根系直径的效应,但1~5级根序细根的表面积在酚酸处理下均较对照显著下降。酚酸处理显著影响了杨树幼苗各根序细根的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使比根长显著下降而根组织密度显著增大。此外,酚酸显著影响了杨树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酚酸处理下1~5级根序细根的维根比显著增大,根系内输导组织分化显著。【结论】酚酸对杨树细根生长发育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酚酸处理下不同根序细根形态的变化体现了根系功能的改变,这将影响根系吸收进而对杨树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抑制。不同根序细根形态建成的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酚酸影响下杨树根系的生长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内部C、S等物质缓慢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热量对表土植物的影响,应用实验室模拟试验,分析复垦土壤底部加热与通CO_2气体对薄荷生长特征与根系呼吸的影响。试验底部加热温度分别设置为20℃、40℃、60℃,通气通量分别为1L/min、2L/min和3L/min,各梯度通气时间设置5min、10min。结果表明:不同程度通气对薄荷生理特征和根系呼吸的影响不同。底部通气5min/d时,随着通气浓度的增大,薄荷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根系呼吸速率均呈上升趋势,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底部通气10min/d时,叶面积指数呈下降趋势,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根系呼吸速率均呈先增后减趋势。综合对比通气10min/d与5min/d,根系生物量与根系呼吸速率均有下降,下降率分别为17%、8%,叶面积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略有增加,增长率分别为1%、9%;随着煤矸石底部加热温度由20℃升高至40℃,再升高至60℃的过程中,薄荷的叶面积指数、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以及根系呼吸速率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模糊函数隶属法初步筛选出适合银杏(Ginkgo bilob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和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4种行道树根系生长的栽培基质条件,改善上海市行道树生长状况,提高城市行道树生态服务功能。【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影响银杏、香樟、悬铃木和广玉兰 4种行道树根系生长的3个因素(填充颗粒粒径、结构土比例及土壤湿度)在4种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结果】不同栽培基质条件对4种行道树苗木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发育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对银杏和广玉兰苗木根系干质量和根长影响最大的为填充颗粒粒径,其中适合银杏的最佳填充颗粒粒径分别为5 cm和1 cm,广玉兰的为5 cm和5 cm; 对香樟根系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填充颗粒粒径(最佳水平为3 cm)和土壤湿度(最佳水平为60%); 对悬铃木苗木根系生长影响最大的为结构土比例(最佳水平为60%)和填充颗粒粒径(最佳水平为5 cm)。对银杏、香樟和悬铃木苗木根系生长影响最大的为结构土比例,其最佳水平均为20%; 而对广玉兰苗木根系生长影响最大的是土壤填充颗粒粒径,最佳粒径为3 cm。【结论】处理8(填充颗粒粒径3 cm、结构土比例80%、土壤湿度50%)、处理11(填充颗粒粒径1 cm、结构土比例60%、土壤湿度80%)、处理8(填充颗粒粒径3 cm、结构土比例80%、土壤湿度50%)和处理6(填充颗粒粒径3 cm、结构土比例40%、土壤湿度80%)分别为银杏、香樟、黑铃木和广玉兰作为行道树在上海种植的适合基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采用挖掘法对不同带间距柠条林地灌草根系体积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带间灌草根系体积水平分布为全部根系与直径≥0.5 mm根系分布特征相似;直径≤0.2 mm根系对全部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在近柠条带1.5 m之内,对16 m带间距林地的影响在2.0 m之后,且呈波状变化;根系体积垂直分布总体上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随着带间距的加大表土层根系逐渐增加;5 m带间距时遵从y=aebx函数关系,10 m、16 m带间距时遵从y=aLn(x)+b函数关系.16 m带间距林地根系水平分布相对均匀,垂直分布在0~20 cm土层比例较大,是比较适合该地区的灌草复合林地.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频率的声波刺激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的组培苗,研究模拟声场的环境应力刺激对植物根系发育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猕猴桃试管苗的根系发育过程对外界声波刺激有较显著的双向效应.适度频率的声波(1 000 Hz左右)可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但当声波频率超过一定范围(2 000 Hz)后,对根系发育的促进效应就明显减弱,到5 000 Hz时甚至开始抑制组培苗的根系发育.文中同时探讨了声波影响根系发育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黑松(Pinus thunbergii)幼苗生长及其根系形态的动态影响,在营养杯培育条件下研究了印度梨形孢对黑松地上部分与根系生长、根系构型及根系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梨形孢对黑松地下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发挥时间早于地上部分、效应显著高于地上部分,接种印度梨形孢15~30 d时对地上部分基本无影响,但对根系促进作用明显,而地上部分在60 d时生长效应显著。接种印度梨形孢可增加黑松地上部分、根系的生物量,也显著地改善了根系长度、分支数、表面积、体积等构型参数与根系分形维数,促进黑松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促生菌对Cd胁迫下蒌蒿根系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采用盆栽试验,利用具促生功能的Bacillus sp.T3,Pantoea agglomerans J2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Y5的混合菌剂进行接种试验,研究Cd胁迫下促生菌对蒌蒿根系形态、各营养元素、渗透调节物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一年生柠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生化测定、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0g/L(CK)、1g/L(处理1)、2g/L(处理2)、3g/L(处理3)、4g/L(处理4)、5g/L(处理5)浓度的NaCl对柠条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根系活力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NaCl浓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各处理的POD活性都表现出低浓度的盐处理对柠条生长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柠条的抗性;盐胁迫对柠条脯氨酸含量随生育期变化而变化,实验表明处理3是对柠条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临界值;不同处理下柠条根系活力的总体趋势相一致,整个生育期低浓度能提高根系活力,而高浓度对根系活力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香椿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芍药水提物(5%、10%)溶液,对香椿种子萌发进行人工处理,观测芍药水提物对香椿种子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且通过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香椿根系中MDA的含量,从来判断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强弱;通过TTC法定量测定香椿根系的活力,从而研究不同浓度芍药水提物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芍药水提物对香椿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且对香椿种子的发芽率、根长以及根系活力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根系抗逆境条件反应越弱,其中10%芍药水提物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蔬菜种子经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后,测定了三叶一心期幼苗中SOD、POD、CAT及PPO活性,结果表明:4种蔬菜幼苗体内SOD活性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甘蓝、菜心中POD活性、白菜中CAT活性和甘蓝、莴苣、白菜中PPO活性也显著增加,而白菜根中POD活性、菜心中CAT、PPO活性却显著降低,这说明种子经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后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蔬菜幼苗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新型固氮菌剂对菜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施用催娩克氏菌剂对菜豆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体积百分数为5%的菌液浸种,移植第1d和20d用体积百分数为0.5%菌液喷施叶面和淋根可促进菜豆种子萌发、提高幼苗素质、促进早熟、提高坐荚率及小区产量。  相似文献   

13.
耐氨固氮菌浸种对黄瓜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黄瓜种子,研究了耐氨固氮菌对黄瓜幼苗抗干旱胁迫的部分生化机理。结果显示,用2%菌液浸种处理黄瓜种子,干旱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清水组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度、M DA含量升高(P<0.05),SOD与POD活性增强(P<0.05,P<0.01),而CAT活性则先降低后升高;经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后,叶片SOD,POD,CAT活性相对增强(P<0.05),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度及M DA含量升高的幅度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经耐氨固氮菌浸种处理后,黄瓜幼苗生理得到改善,提高了幼苗的保护酶活性,黄瓜幼苗抗干旱能力增强,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有害物质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几种草坪草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种草坪草种子和2种草坪草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种类和2,4-D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以及不同的细胞分裂素对分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6培养基较MS、NB培养基适合草坪草组织培养,诱导愈伤的2,4-D浓度宜采用6 mg/L,有机添加物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利,特别是肌醇对草坪草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分化培养中,不同材料所需的细胞分裂素适宜种类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原子团簇N8的分子模型设计与量子化学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N5^ 和N3^-两种离子的存在,预测可能存在原子团簇N8,使用分子模拟软件设计出20种N8的同分异构体,然后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在HF/STO-3G理论水平下对各个分子进行了全构型优化、热力学计算和谐振频率分析,最后讨论了N8的实验合成路线.计算结果表明,有12种同分异构体可稳定存在,其中平面双五元环结构(D2h)最为稳定,能量分析表明,可稳定存在结构的N8含有比4个N2高得多的能量,如果能够合成出N8,将会成为潜在的绿色高能量密度材料。  相似文献   

16.
厌氧发酵气的气相色谱测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厌氧发酵过程中,选用不同的菌种产生不同的气体。不同组份不同含量的气体需选用不同的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实践,作者用HP4890D气相色谱仪和常用固定相摸索出包括O2、N2、CO2、H2和CH4的测试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三维MDCT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计算三维改进的离散余弦变换(MDCT)的一种快速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数据量,提高计算机存储和运算的效率.首先将序列长度为N1×N2×N3的三维MDCT转化为(N1/2)×(N2/2)×(N3/2)的三维离散余弦变换Ⅳ型(DCT-Ⅳ)(N1=2m1,N2=2m2,N3=2m3),然后将后者转化为8个长度为(N1/4)×(N2/4)×(N3/4)的三维离散余弦变换Ⅱ型(DCT-Ⅱ),最后再通过变量代换和加法运算实现整个快速计算过程.同时,通过编写程序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并分析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结果表明:较之传统的行列方法,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使计算复杂度降低75%左右,实现了计算机在三维信号处理领域的运行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泥与煤混烧过程中Nox和N2O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热输入为0.2 MW的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城市污泥与煤的混烧试验,着重研究了污泥/煤掺混质量比、空气过剩系数、二次风率等因素对NOx及N2O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污泥掺烧比例的增大,流化床密相区和稀相区的温度明显下降,烟气中NO和NO2的质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而N2O的质量浓度则明显上升;随着空气过剩系数的增加,NOx和N2O的排放质量浓度均呈增加趋势;在空气过剩系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二次风率的增加,密相区的还原性气氛增强,NOx和N2O的排放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苯系芳烃共振能的计算公式: RE(ev)=0.215(0.89N_0+0.75N_1+0.36N_2)式中N_0、N_1、N_2分别相应于分子中支化度为3及不同环境中支化度为2的碳原子数目。  相似文献   

20.
Pt@g-C_3N_4/CeO_2 photo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calcination of g-C_3N_4/CeO_2 mixture followed by impregnating Pt. 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visible light with the presence of water vapor at room temperature, Pt@g-C_3N_4/CeO_2 showed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for remediation of NO_x. The deNO_x mechanism was studied by modified in-situ FTIR.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NO was prone to adsorb on the surface of Pt@CeO_2 and oxidized to nitrite for storage. Then, the photoinduced hydrogen on Pt@g-C_3N_4 component could diffuse into the vicinity of nitrite through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Pt and reacted with nitride to produce N_2 and H_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