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自然与人文要素的耦合关系,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2010—201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特征。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2020—202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 2010—201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评价得分始终低于生态环境发展综合评价得分,但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由伊始的处于不协调类别中的中度失调阶段,逐步转变为协调发展类别中的高度协调阶段; 2) 2020—202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数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数逐年上升,二者耦合协调关系逐渐达到同步高度协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009—201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TFP),并探讨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将农业面源污染与碳排放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运用超效率基于松弛变量测度模型测算2009—201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GTFP指数,利用两步系统高斯混合模型实证分析有关影响因素。【结果】1) 2009—201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整体农业GTFP平均每年上升19.9%,其中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指数的提高,而综合技术效率对整体农业GTFP的促进作用较小;2) 10年发展过程中涪陵区发展最为明显,三峡库区城区段的东北部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而重庆主城都市区受制于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农业GTFP相对其他区县较低;3) 公路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金融支持程度以及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GTFP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财政支农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GTFP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对于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绿色发展,对于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构建两者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4—2019年洞庭湖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均处于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新型城镇化指数由0.244上升到0.457,生态环境指数由0...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16年辽宁省的统计数据,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首先分析辽宁省城镇化与用水结构的发展趋势,然后构建回归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实证研究辽宁省城镇化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城镇化率与人均用水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是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人均用水水平的Granger原因,城镇化率每提高1%,万元GDP用水量和人均用水量分别降低7.48%和0.22%,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用水效率。利用回归模型预测可知,到2020年,辽宁省城镇化率达到72%时,水资源利用效率将明显高于2016年,并且辽宁省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未超过辽宁省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最后,针对辽宁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协调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为例,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脱钩模型和空间可视化方法分析2000-2018年山东省县域城镇用地与城镇人口规模的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山东省县域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变化时空差异显著,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高及较高水平县区集中分布于济南、滨州、青岛和临沂等市,城镇人口变化高及较高水平县区趋于黄河沿岸与东部沿海地区集聚.(2)2000-2018年山东省县域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呈现明显的趋同趋势.(3)2000-2018年山东省县域城镇建设用地与城镇人口的脱钩关系存在强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链接及弱扩张脱钩4种情形,强脱钩状态的县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扩张链接状态的县区向东部丘陵地区转移.(4)2000-2018年人地关系欠合理区范围有所收缩,合理区与不合理区范围均有所扩张,其中人地关系合理的县区呈现向东部、南部扩张的态势,不合理的县区向北部沿海地区及东部丘陵转移.人减地增的建设用地供给和人口需求的空间错配是造成山东省县域城镇建设用地与人口关系失...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城市规模加速扩张,经济总量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已经成为城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能够带给经济增长更多的动力和空间,而城市经济增长反馈于建设用地空间扩张,并对其产生深刻影响,两者之间存在复杂且密切的联系。本文利用2000—2010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建设用地面积数据和GDP数据,运用脱钩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发现:1)主城区在2000—2005年间,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处于扩张性复钩(2001、2002脱钩指数r1分别为-0.504,-0.173),随着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逐渐从扩张性复钩转变成弱脱钩(2003,2004,2005脱钩指数r1分别为0.064,0.245,0.307),跟理想状态的强脱钩的差距逐渐缩小;重庆东南翼和东北翼2000—2005年间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的扩张则是处于弱脱钩状态,2006—2010年间,建设用地面积急剧扩张,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向扩张性复钩转变。2)2000-2005年间重庆主城及周边少数区县建设用地扩展与第二产业增长呈扩张性复钩(g10,t10),其余区域均弱脱钩(g10,t10),2006—2010年间弱脱钩趋势更为显著;主城区及一小时经济圈部分区县第二产业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的依赖状况逐渐减小,逐渐向理想状态发展,两翼的渝东北地区和渝东南地区武隆、黔江等地多数区县处于明显的弱脱钩状态,其他地区第二产业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的脱钩状况愈发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以2003—2017年山东、山西、内蒙古、四川、新疆、黑龙江、重庆、贵州、陕西和甘肃10个资源型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样本,深入研究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总体处于DEA无效率状态,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资源型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动系数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联度分别为0.535、0.806和0.849,产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息息相关,二者存在一定的耦合联动关系;研究期内,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产生相应的提升作用,原因在于第一、三产业产值占比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改变农业粗放用水方式、优化第三产业用水结构,是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的关键;城镇化率与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城镇化进程加快是提高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驱动力.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提升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第一产业用水,重点优化第三产业用水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并合理配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方法】使用熵权TOPSIS法计算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 1) 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个别时段出现波动;2) 两者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新型城镇化各子系统对旅游业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在0637~0728之间,旅游业各子系统对新型城镇化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在0687~0706之间,旅游业关联的主导要素是旅游市场和旅游收益,新型城镇化关联的主导要素是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3) 两者关系度渐趋磨合,但均处在颉颃阶段,它们的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发展到初级协调。【结论】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两者的关联度较强,它们的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上饶地区水资源利用、经济增长与水环境压力的关系,以水足迹法和"脱钩、复钩"理论对上饶地区水资源利用、经济增长与水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饶地区从2003-2011年,平均水足迹为134.35亿m3,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为主要耗水部门;在水资源消耗量增加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9年间增加了3.36倍;水资源压力远远小于1,水资源自给率值为1.124,说明上饶水资源丰富,属富水区。经济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的评价结果中多数年份为强"脱钩"状态,经济增长与水环境压力的评价结果中多数呈弱"脱钩"状态,说明上饶市的经济发展依赖于水资源的消耗,但经济增长是在恰当利用水资源情况下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测度与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分析基础之上构建新型城镇化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研究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并通过ESDA分析模型探讨2000—2012年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2年研究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在[0.401,0.711]范围内波动,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CV(变异系数)持续提升也表明新型城镇化的区域差异不断显著;全局上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表现出正的自相关性特征,但空间集聚程度相对较弱;局部上将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其中新型城镇化H-H区主要集聚在"芜-马"核心区,并逐渐向铜陵等地演化;而LL区主要分布在岳西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东至县、祁门县等县,并且维持较稳定的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11.
《海牙规则》确立了海运承运人对航海过失造成的货损免责,航海过失可分为驾船过失和管船过失。但承运人对管货过失造成的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区分航海过失,尤其是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百的来,有关于此的争议不同涌现,国际上要求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呼声日益高涨,《汉堡规则》虽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但亦未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文章探讨了航海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分标准,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农民收入问题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到农业生产能力,是“三农”的根本问题。从农民、农村、农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谈语言在馆员与读者沟通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正确运用符号语言与体态语言对改善馆员服务态度、提高馆员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电子政府的发展现状出发,以上海市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为例,对我国各级电子政府建设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及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基点,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利真正提高政府的绩效,让公众从中获得真正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之一。它作为媒体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一种对社会影响颇大的公共语言行为。时下新闻语言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用语的纯净。为了使新闻语言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具体阐述了新闻语言弊病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希望能给新闻语言的规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山西能源重化工项目大都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开发研究高科技项目,把煤炭工业产业这一重要能源产业发展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引领着文学的走向。研究自1957年1月到1965年停刊的《诗刊》,可以清晰地把握当时的诗坛动态和文学环境,不失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生动史料。本文着重考察的是《诗刊》如何以对“五四”以来新诗人的重估和对新诗史的重构,完成了新诗在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政府从国有银行退出的艰巨性和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建立真正债关系的艰巨性的角度,对国家通过注资的方式改造国有商业银行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决不是简单通过注资就可以一蹴而就的。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化电能表及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特点,以及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几种主要智能化电能表和自动抄表系统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