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聚天门冬涂料在零部件上的应用开展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聚天门冬涂料的特点并进行了总结。从聚天门冬基料中选取合适的产品进行零部件涂层喷涂并开展性能测试,从而将聚天门冬涂料在零部件上进行应用,大大提高了零部件的涂层性能,开拓了聚天门冬涂料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天门冬〔Asparagus cochichinensis(Lour.)Merr.〕别名天冬,其块根为常用中药材,也是中成药工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1987年国家将天门冬列为重点保护野生药材资源,意味着利用野生采集解决其药源的历史的终结。为此,笔者从1988年开始进行天门冬野生变家种栽培试验,现已获得亩产5194千克鲜货的生产水平。下面将人工栽培中几个技术环节给予介绍,供生产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联法制备了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PEG-CS)载体,并将其用于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研究了聚乙二醇浓度、交联剂戊二醛浓度、活化剂甲醛浓度、酶溶液浓度等因素对PEG-CS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PEG-CS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的活力可达20~40U/g,并且PEG-CS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具有良好的生化性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合成L-天门冬氨酸螫合锶的反应工艺.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获得最佳反应条件:n(L-天门冬氨酸)n(碳酸锶)=2: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3h,产率90%以上.并对产品进行了分析确认,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关于古汉语植物词"虋冬"名实的注解,历来说法不一,或认为即蔷薇,或认为是蛇床子,或认为是麦门冬,或认为当天门冬.<汉语大词典>对此注释也极为混乱.从植物形态与名称两方面进行辨析,"虋冬"应为今百合科天冬属的天门冬.  相似文献   

6.
关于古汉语植物词“蒙冬”名实的注解,历来说法不一,或认为即蔷薇,或认为是蛇床子,或认为是麦门冬。或认为当天门冬。《汉语大词典》对此注释也极为混乱。从植物形态与名称两方面进行辨析,“蒙冬”应为今百合科天冬属的天门冬。  相似文献   

7.
以大肠杆菌菌株(E.coli AS 1.357)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L-天门冬酰胺酶Ⅱ基因(ans B),构建p MD18-Tans B重组克隆载体和p ET-22b-ans B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宿主菌株,重组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Ans B蛋白,利用重组His-tag,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Ans B蛋白,利用SDS-PAGE定性分析Ans B蛋白,考马斯亮蓝法测定Ans B蛋白含量,获得纯化的质量浓度为62.7 mg/L的Ans B表达蛋白。重组L-天门冬酰胺酶的纯化收率为42.28%,酶活达137 IU/m L,较原始菌株的(6.87 IU/m L)提高近20倍,并排除大肠杆菌自身L-天门冬酰胺酶本底表达背景。  相似文献   

8.
在对天门冬属4个种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克隆测序的基础上,并对4个种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4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很近,它们间的ITS序列的变异小,GC含量高,在60%左右.(2)4个物种在系统树上聚为一类,文竹与其他3种天门冬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处于系统树的一支,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门山的地理成分和植被类型进行分析,统计植物区系,研究天门山科、属的结构组成。将天门山划分为山顶矮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阔叶混交林五个植被类型,分别对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外貌、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为天门山的植被及植被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生活型、叶的性质和季相出发对天门山植被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群落优势种重要值、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以及不同径级和高度级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了天门山的空间排列和群落演替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门山植物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蒙古高原天门冬属(Asparagus)植物区系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区系的显著特点是 :其东部渗入了东亚中生植物区系成分 (有 5种 ,甚至包括 A.dauricus) ,西部渗入了中亚旱生植物区系成分 ( 3种 ) .由于长期自然选择适应和演化结果 ,蒙古高原本属植物有一个特有种 .此外 ,在贺兰山及祁连山形成了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山区的特有种类 ( 1种、1变种 ) .通过 Jascal相似性系数分析 ,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区系与华北、东北、新疆、中西伯利亚的植物区系联系较紧密 .蒙古高原本属植物区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 ,主要受到热带非洲旱生植物区系和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中生植物区系的影响 ,分别形成了旱生植物区系成分和中生植物区系成分 ,并且两种植物区系成分在蒙古高原荒漠化草原区形成重叠 ,形成现今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区系格局 .  相似文献   

11.
天门冬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糖肽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水浸提中药天门冬,提取物经丙酮分级,得到AG-a,AG-b和AG-c三个级份。AG-c用DEAE—纤维素柱纯化,得到水洗脱级份AG-w和0.5NNaCl洗脱级份AG-c。凝胶柱层析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均表明AG-c为均一性糖蛋白。红外光谱显示,所有的天门冬糖蛋白级份均含有乙酰基团。β—消去反应检测,AG-c中糖和蛋白质间的连接键为O—型糖肽键  相似文献   

12.
冷水浸提中西药天门冬,提取物经丙酮分级,得到AG-a,AG′-b和AG′-C三个级份,AG-c用DEAE-纤维素柱纯化,得到水洗脱级份AG-W和0.5NNaCl洗脱级份AG-c。凝胶柱层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均表明AG-c为均一性糖蛋白。红外光谱显示,所有的天门科冬糖蛋白级份均含有乙酰基因,β-消去反应检测,AG-c中糖和蛋白质间的连接键为O-型糖肽腱。  相似文献   

13.
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分支系统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最大同步法对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进行丁分支分类研究,将本属植物分为2个亚属,天门冬亚属分为2个组.其结果与《苏联植物志》的分类系统一致.亚属、组的进化顺序为:Subgen.Asparagopsis→Subgen.Asparagus;Sect.densiflorus→Sect.Archiasparagus→Sect.Asparagus.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除Subgen.Asparagopsis中的栽培种A.setaceus和Subgen.Asparagus中Sect.Archiasparagus的A.schoberioides两种外,其余11种均属于Sect.Archiasparagus的Ser Foliati lljin.根据分支演化树系图,又可分为Subser.Brdchphyllus和Subser.Persicus.本属的进化趋势为:花两性→花单性;叶状枝具中脉→不具中脉;花梗由短→长;由肉质纺锤状根→绳状根;短粗根状茎→细长根状茎.本文编制了蒙古高原天门冬属植物的分亚属、分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用海藻酸钙凝胶固定大肠杆菌细胞催化反丁烯二酸铵制备L-天门冬氨的方法及其性质,并且测定了该催化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用微波辐射法合成聚天门冬氨酸的最佳条件,采用粘度法测定了聚天门冬氨酸的分子量,其分子量范围8000—10000。  相似文献   

16.
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反应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PEG-CS)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催化缓冲液中天冬酰胺的反应过程,考察了底物浓度、给酶量、温度、搅拌速率等条件对固定化酶在缓冲液中间歇催化反应过程的影响;以及底物浓度、流量、温度、床层高度等因素对固定化酶在缓冲液中连续催化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固定化L-天门冬酰胺酶可以很好地水解缓冲液中的天冬酰胺。  相似文献   

17.
雉隐天冬,又名玉带天门冬,龙须菜,本文对该植物的胚根在附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上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外植体脱分化能力很高的培养基,并成功地由愈伤组织分化出芽。  相似文献   

18.
首次对兴安天门冬(Asparagus dauricus Fish。ex Link.)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K(2n)=18=10sm+8m,核型为“2A”型。  相似文献   

19.
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属百合科多年生植物,其地下块根为名贵中药材,地上部茎叶可作花卉商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不少地区已在开展人工栽培.现据我所引种栽培的经验,对其主要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百合科植物中的假叶树(Ruscus aculeata L)、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文竹(Asparagus plumosus Bak)、非洲天门冬[Asparagus densiflorus(kunth)Jessop]和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等是庭园常见的观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