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采用豚鼠36只,人工致成6%大小面积Ⅲ度背部烫伤。创面涂布经培养的绿脓杆菌菌液1×109/mL造成烫伤后创面绿脓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设空白组、烧伤湿润膏组、保痂生肌膏组,分别在伤后观察了4天痂组织部坏死状况,痂下菌量动态变化,空白组菌量持续上升。保痂生肌膏组在抑制绿脓杆菌与烧伤湿润膏组比较4天的p值分别为p<0.01、p>0.25、p<0.0005、p<0.0005。以后两组治疗继续用药,空白组涂生理盐水,三组动物第8天剖杀取心血、肝脾组织进行绿脓杆菌定性测定,其效果依次为:保痂生肌膏、烧伤湿润膏、空白组。并检验了126例烧伤病例,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烧伤动物模型,探讨了特异性抗菌免疫核糖核酸(i-RNA)预防烫伤大鼠大肠杆菌感染的作用及机理。结果发现,治疗组经特异性抗菌i-RNA治疗后所测三项指标(痂下组织细菌定量、心血细菌培养及伤后10天内存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现治疗组腹腔巨噬细胞(Mφ)吞噬功能、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及IL-2渗生能力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特异性抗菌i-RNA对烧伤动物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增强烧伤动物的免疫功能,促进其伤后受抑制的免疫功能尽早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鸡球虫病的发病规律 ,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 ,将 78只 1 4日龄公雏随机分成 6组 ,第 1组为对照组 ,第 2~ 6组分别按 6× 1 0 4 、1 2× 1 0 4 、1 8× 1 0 4 、2 4× 1 0 4 、30× 1 0 4 个 /只人工感染孢子化混合卵囊 ,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并测定O P G值和Hb含量。结果表明 ,感染后第 3天 ,感染组均开始食欲下降 ;第 4天排出血便 ,高峰期在感染后 5~ 6d ;感染后第 4天有卵囊排出 ,O P G值在第 7天达高峰 ;病变出现在十二指肠和盲肠 ;感染后 4~ 6d的Hb含量显著下降。其中以第 5、第 6组临床表现最为严重 ,死亡率均为 2 3 0 8%。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3):124-125
目的:观察烧伤后合并湿疹的临床特点复方氧化锌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烧伤后湿疹创面分析,发现并发烧伤后湿疹,进行复方氧化锌软膏治疗。结果:经早期诊断、复方氧化锌软膏治疗后,平均3-7天湿疹及炎症反应完全消退,烧伤创面得到及时修复,平均6-21天后烧伤创面完全愈合,均无复发。结论:复方氧化锌治疗烧伤后湿疹具有良好的效果,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及时动态掌握烧伤病人感染菌生态学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我科1994年~1997年烧伤创面分泌物,各种导管插管,血液标本226份进行细菌学调查。结果:细菌培养阳性138份(58.8%),其中创面分泌物送检160份,阳性120份(75%),导管插管标本40份,阳性10份(25%),血液标本26份,阳性8份(30.8%);共检出细菌14种153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高居第一位,占23.5%,绿脓杆菌次之,占17.6%。药敏结果提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对去甲万古霉素最敏感(100%),其次为环丙沙星(87.7%),其它均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舒普深、复达欣耐药率最低。结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已取代绿脓杆菌上升为第一位优势菌,且只对去甲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36例接受放射期间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22例使用湿润烧伤膏为治疗组;14例采用雷佛奴尔纱条为对照组.结果:湿润烧伤膏能控制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感染,改善创面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再生.湿润烧伤膏组创面渗出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能明显缩短2级以上皮肤损伤的愈合时间.结论:湿润烧伤膏对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批29例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经验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2批29例烧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实施"四早"(即早期"个体化液体复苏"、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创面处理、早期心理干预)方案。结果29例无1例死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成批烧伤救治中,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实施"四早"方案、加强综合治疗是救治成批烧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人工细胞愈合膜(速愈平)是由杭康药业。杭州积好脂质体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人工细胞型医用活性材料。经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西、湖北等省市多家医院的临床应用,表明对局部烧伤、烫伤提前愈合3~7天,对皮肤溃疡有效率达100%,甚至对各类切口液化、腹部接、窦道的治愈率也达100%,在整形整容术后康复也有独到效果。现综述如下:1.入工细胞愈合膜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上海瑞金医院灼伤科1994年11月至1995年4月,将人工细胞愈合膜应用于浅11”烧伤创面、中厚皮供皮区、小皮片植皮创面和残余烧伤创面共20例20处创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水疗槽浸浴疗法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48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按年龄和烧伤面积的均衡性随机分成浸浴组和对照组,浸浴组水疗槽浸浴后,碘伏消毒,四黄油纱布半暴露,外喷贝复剂,1次/d,每2~3 d浸浴1次;对照组创面碘伏消毒后用碘伏纱布半暴露.2个疗程(20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手术成活率.结果 浸浴组的治愈率及手术成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 水疗槽浸浴结合四黄油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较常规烧伤换药效果好、创面感染明显减轻、创面治愈率明显提高,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宫颈LEEP刀术后美宝湿润烧伤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至2011年7月确诊为宫颈中、重度糜烂患者95例。随机分成两组,宫颈LEEP刀术后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组48例,单用Leep刀治疗组47例,观察两组术后宫颈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宫颈LEEP刀术后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组创面愈合时间短,阴道排液量少,出血时间短,感染率低。结论:宫颈LEEP刀术后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治愈率高、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不育不孕症生殖道衣原体及支原体的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不育不孕症生殖道衣原体及支原体的感染及其与年龄、性别、原发性、继发性、不洁性接触史的关系;解脲支原体(UU)感染、生殖道炎症与精子活动率、抗精子抗体(AsAb)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不育不孕的致病因素,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方法:选用衣原体检测及支原体培养技术、抗精子抗体(AsAb)检测技术、明胶凝集试验(Gelating Agglutination Test,GAT),试管玻片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腹泻的病原检验结果,以此为基础进行儿童腹泻的病原分析并提出治疗意见.方法 :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824例腹泻患儿的病原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病原体.结果:所有患儿中,病毒感染率为45.75%,主要感染病毒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细菌感染率为12.38%,主要感染细菌为沙门菌和志贺杆菌.结论:导致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为病毒,且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次要病原为细菌感染,因此,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检验所得出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病毒感染细胞后通过其自身基因的表达或激活宿主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启动或抑制细胞凋亡.研究病毒与细胞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为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临床剖检土鸭20只,通过体外及体内寄生虫检查,发现体外感染为阴性,体内寄生虫病中吸虫感染率较高,其中纤细背孔吸虫最高(45%),感染强度大(3~57条)。并发现食道粘膜的毛细线虫卵感染率甚高(65%),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与本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从而为养殖户防治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是引起皮肤粘膜化脓性感染常见的细菌。传播途径主要为受损皮肤及有裂隙的粘膜或因摄食含有肠毒素的食物和吸入染菌尘埃而致病,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肺炎、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败血症、肠炎、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等。本文概论基层医疗单位金葡菌所致的几种主要感染病症的发病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AV与DI的关系,对400例AV患者进行了DI的调查。结果表明AV组DI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V患者各型皮损的严重程度与DI的数量一致。提示DI可能是AV患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实验小鼠寄生虫感染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的四个品系小鼠进行了寄生虫感染监测,结果检获6种寄生虫.分别为:四翼无刺线虫(Aspiculuristetraptera)、隐藏管状线虫(Syphaciaobvelata)、鼠蝇疥螨(Myocoptesmusculinus)、鼠肉螨(Myobiamusculi)、拟拉德弗螨(Radfordiaaffinis)、罗氏住毛螨(Trichoeciusromboutsi),寄生虫的感染率为100%.且所有被检小鼠均有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感染,其感染强度也较高.就小鼠年龄、品系、性别等与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与分析,为防治寄生虫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传染病动力学,建立了一类具有双线性感染率和免疫接种的SIRS传染病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定性和稳定性理论,讨论了平衡点的性态和全局渐近稳定性,得到了一些新结果.  相似文献   

19.
了解桑寄生空间分布格局与群落寄主多样性、组成及相关性状的关系,对掌握物种间关系和群落结构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不同种植模式种植园中桑寄生的感染率及寄生强度进行调查,比较了不同年龄阶段桑寄生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寄主性状与寄生感染率和寄生强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种植园内桑寄生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其年龄增加而减弱,与寄主树分布格局无关.桑寄生的感染率随树种多样性的增加分别为67.09%,66.35% 和40.48%,呈下降趋势.桑寄生的感染率和寄生强度与寄主个体的高度、冠幅、胸径,及寄主多度(与感染率和寄生强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09和0.455)呈正相关,表明桑寄生更偏好感染和聚集在较高大和优势度较高的寄主.作者认为在种植园建设和管理模式上,可通过增加树种多样性来降低桑寄生感染率,从而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牙源性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比较糖尿病组(32例)与非糖尿病组(40例)患者牙源性间隙感染的严重程度、疗程长短,进一步观察患者对自身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及这种认识对临床症状和治疗的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易累及多个间隙(P<0.05),其疗程明显延长.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发现由于患者在感染前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或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差,血糖控制不良.结论:糖尿病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较重,病程迁延.要注意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血糖的控制.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控制感染、处理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