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为了保障公众在城市规划领域的知情权,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已经建立并实行,城市规划部门负有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的义务。而城建档案馆作为城建档案的管理部门,负责对公众开放城市规划管理档案。因此,在城建档案工作中,应当与政府信息公开相结合,做好城市规划管理档案的开放工作,以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高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不仅源自于公民的知情权,也源自于教育的公共性和社会治理。教育的公共性是高校信息公开的逻辑基础,公民的知情权是高校信息公开的权利本源,社会治理是高校信息公开的价值诉求。该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公众知情权的落实,推动了公众参与高校事务,增强了社会对高校的监督。然而在现实适用中存在着高校信息公开的主体、对象、范围、监督与救济机制不完善,高校信息公开的组织机构和实施机构依然缺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它是项目方或环境工作组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公众参与权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公众具有充分的知情权,信息公开是充分实现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需要。本文阐释了我国环境知情权的立法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4.
龙康 《上海信息化》2005,(12):34-35
《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社会对政府的这一创举予以了很大关注。目前,公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知晓率已由去年的12%增长到95%以上,公众对保障知情权的要求空前高涨。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如何再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仍是一个需积极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笔者以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首要的问题是其重大意义还不为大多数机关工作人员所领悟.从表观上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涉事务性工作,但触及的却是体制层面或更深层的问题,如保障公众知情权、实行民主政治等,这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崮务院出台的所有行政规章中尤为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6.
李孟春 《奇闻怪事》2009,(5):110-111
"政府信息公开第一案"暴露出我国公民知情权立法保障的不足.作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仅自身存在着诸多缺陷,它还与<保密法>、<档案法>等上位法存在冲突,因此需要修改和完善相关立法,但更重要的是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笔者以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首要的问题是其重大意义还不为大多数机关工作人员所领悟。从表观上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涉事务性工作,但触及的却是体制层面或更深层的问题,如保障公众知情权、实行民主政治等,这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国务院出台的所有行政规章中尤为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8.
环境知情权是知情权在环境领域里的具体体现,其权利主体应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义务主体主要是掌握环境信息的行政机关和企业,其客体是环境信息。维护公众环境知情权,必须明确环境知情权的法律地位、制定环境信息公开法以及建立环境知情权的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9,(5):55-57
在全媒体兴盛的背景下,公众的表达意识日益强烈,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海量的信息传播不仅影响着我国的舆情环境,还影响着政府的执政环境。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政府新闻发言人作为连接政府与外界的桥梁与窗口,第一时间将有效、权威的信息公布于受众,对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和满足公民的知情权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从语言传播属性入手,将政府新闻发言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语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0.
温志勇 《科技信息》2007,(22):11-13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社会,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成为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和有效保障.而公众参与是对政府推行依法行政的监督,应该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明确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并完善相应的救济制度,特别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11.
潘书宏 《科技信息》2007,(15):288-289
目前,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相对落后,实践中,环境信息公开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义务主体的主动公开(政府环境信息主动公开制度),以政府为义务主体的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府环境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但无论是从政府公开的可能性还是从实现公众环境知情权的角度来说,都是具有极端重要性的。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试着从环境信息公开的申请权人、申请对象、申请标的、依申请公开的程序以及救济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模式及制度协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信息公开对于知情权保障有重要宪政价值.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与特点表明我国尚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立法模式的选择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构建的一个基础,在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进程中,同时也需要相关具体制度的配套协调.  相似文献   

13.
实施已半年多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及时、准确、便民的原则公开政府信息,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可以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  相似文献   

14.
识别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回顾中国环评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厦门PX项目和四川什邡事件进行再审视,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存在时点滞后、效果不佳、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参与权和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和满足、滞后于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速度等5方面问题。鉴于此,文章从4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强化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外部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细则;三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决策的倒逼机制;四是加强环境宣传和教育,提升公民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满足县域民众知情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如下问题: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和方式不当、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效果不理想、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问责不足等。可通过完善县级政府信息公开自制机制、加强对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路径,完善我国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县级行政权依法行使。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发言人从单纯发布信息逐步演进为政府与公众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已经成为改进政府工作方式的主要内容,这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促进社会公正的实现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新闻学原理解读新闻发言人有助于廓清认识、健全机制、发挥新闻发言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知情权和隐私权在法律环境中的关系,介绍了各国政府在信息公开中隐私权保护,以期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中的隐私权保护制度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公开是对公共信息资源配置的一种行政行为。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是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在我国受传统行政方式及思想的影响,个别行政主体在信息公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以不公开为原则、以公开为例外的现象;在公开还是不公开信息的利益博弈中,公共利益成为关键的平衡器。从安全监管信息公开的法律位阶、与公民知情权的关系以及自由裁量权的角度分析,那些公开的信息,其背后的公共利益往往与知情权、民主政治、公众参与等价值相关;而不公开的信息,其背后的公共利益则更多考虑公共安全与社会利益。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和公共利益的两面性的存在,加大了安监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中利益衡量的复杂程度。安监部门决定某一信息是否公开,不仅需要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还需要在合法与合理中体现出政府部门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及执法的智慧与自信。  相似文献   

19.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经过五年的讨论和修订,即将于2008年5月1日施行,这将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政府及其部门信息公开的义务和责任,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研究此条例与新闻舆论监督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为新闻舆论监督更好地开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评测指标体系对四川省21个地级市政府的政府网站和公布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进行评测。结果发现,目前四川省信息公开工作中普遍存在主动公开内容偏少、依申请公开公众参与度低和监督救济机制实施不力等问题。应当从扩大公开内容及范围、提高公众的权利意识和健全监督和救济机制等方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