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我国现行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CSUSGBC 04—2013)的基础上,从评价方法与评价等级设置、评价指标体系与关键性指标遴选两方面,探讨我国高等学校绿色校园评价体系,重点对控制项指标设置和指标体系分级进行优化和调整,使绿色校园评价体系更具针对性、条文内容更加明晰完整、关键指标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和规范生态、环保、节能、舒适的绿色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绿地景观格局指数评析——以上海3所大学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景观生态异质性原理,对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大学校园绿地系统做出了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指标体系包括多样性指数、廊道密度指数、最小距离指数、破碎化指数、分维分析等.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各个校园生态质量方面的总体评价,同时对绿地系统今后的改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生态校园是生态大学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校园规划设计是实现生态大学的关键;提出了生态校园的概念和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理念;以邵阳学院七里坪校区修建性规划为例,对校园规划设计的生态内涵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学院为例,将生态规划的理论及方法应用于校园规划研究,从物种的保护、土地的利用、校园多层次空间营造,校园景观廊道和生态公园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剖析,力求在校园规划和建设中彰显校园功能、景观和生态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个方面体现并实现着正向的校园生态价值。物质文化的校园生态价值体现为对生态校园建设和生态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精神文化的校园生态价值体现为爱岗敬业、创新进取、时代意识与图书馆个性结合的三层境界;制度文化的校园生态价值体现为对符合图书馆价值观的好行为的支持和赞扬以及对违背图书馆价值观的坏行为的反对、厌恶和制约。  相似文献   

6.
熵权法在农村生态校园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常用的综合评价法中人为确定权重的弊端,根据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系数法应用于农村生态校园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得出了具有较强实际意义的结论,且认为这种根据指标数据提供的信息量客观赋权的熵权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科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运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原理进行校园规划设计,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校园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理念。强调校园规划中功能、景观、生态的和谐统一,指导生态校园规划。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生态校园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着生态学原理与生态技术拼凑的误区,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规划为例,运用生态整合的策略,从校园土地利用的生态化,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功能体系,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筑设计注重功能的合理性和气候的适应性方面进行分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建筑与环境融洽的生态校园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担负着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责任,如何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是新时期校园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的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从指导思想、总体布局,植被规划等方面探讨了生态校园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为生态校园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0.
校园植物物种丰富度调查及其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校园是一个建立在遵循生态规律基础上的和谐有序、稳定性好的校园群落环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曲靖市校园绿化植物种类种数、树种应用频率、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进行分析,总结生态校园建设特别是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园绿地景观是城市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增进师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地方院校——阜阳师范学院清河校区(老校区)和西湖校区(新校区)为例,依据景观生态异质性原理,采用多样性指数、廊道密度指数、最小距离指数、破碎化指数、分维分析等景观格局数量指标,对两校区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两校园生态质量方面的总体评价,同时对绿地系统今后的落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福州大学城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评价福州大学城4所高校新校区2006年的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大学城新校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效率分别为:福建师范大学37 252.29 hm2、0.71人/hm2;福州大学33 480.58 hm2、0.57人/hm2;闽江学院14 591.67 hm2、0.75人/hm2和福建中医学院8401.79 hm2、0.63人/hm2.在生态足迹成分中,4所高校均表现为能源消费的足迹最大,其次是食物消费和垃圾,这3种成分的足迹之和占了总足迹的95%.校园内宿舍的设施配置、学生来源地、经济收入、男女生比例以及学校的专业领域结构和教学科研手段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了大学校园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效率.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降低校园生态足迹,提高校园生态效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校园建设的提出,是在微观层面上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的积极探索,通过运用生态适应、低影响开发、弹性设计的建设原则,具体探析实现校园场地如海绵似对雨水进行调蓄管理的"海绵"设施的设计方法,从而实现校园区域内雨洪的自然积存、渗透与净化,有效改善校园及其周边的水生态和水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用生态足迹量化方法评估校园食堂饮食产生的碳足迹,研究结果说明校园食堂产生可观的碳足迹排放量。提出用生态标签标明校园使用者饮食足迹的排放量,以减少食物浪费和不必要的食物需求,并对食材碳排放的结构进行调整,全面减少碳排放,以达到构建绿色生态校园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校园生态文化是全新的校园文化,它强调校园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和谐发展的关系,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客观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又重视主体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培养。高校学生党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校园文化的主要特质。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深入探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生态文化内在的联系,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一个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钟晓红  郭起华 《科技信息》2010,(34):389-390
本文利用风水文化中合理的科学成分,指导校园规划理念、校园建筑朝向、校园绿化、校园水体景观的营造,能为师生创造一个较舒适的校园环境,更好地调整校园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找到实现生态校园、绿色校园、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谭贻群  廖忠明 《科技信息》2011,(8):33-33,35
生态文明校园的建设,既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与具体体现。生态文明校园是指具有功能合理布局、人文气息浓厚、自然景观优美、突出育人功能、人与自然及人与人高度和谐等属性,有利于青年大学生身心愉快,自觉、自由、自主学习与发展的优美园林式的教育环境。生态包括物质性的自然生态和精神性、学术性的人文生态两种表现形态,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并存的共生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推动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着力探讨生态文明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性、涵义、任务、内容、方法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秀霞 《创新科技》2014,(8):110-111
高职院校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的新恩想、文化的培养.促使大学生带动全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围绕着建设自然生态优美的高职生态院校,管理生态高效的高职生态院校,人文生态厚重的高职生态院校,服务生态高远的高职生态院校,从以下三方面:生态教育、生态校园、人文生态等进行了由表及里、不断升华的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打造生态文明校园。  相似文献   

19.
依据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基地""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联盟"的建设经验,结合"生态环保、绿色生产、循环利用"技术,设计论证"由生态学环境学专家参与规划设计、有人工生态群落代表性、生态文明特征比较明显、建设基础较好、有自身特色和知识产权、接待能力较强、易与被接受和普及推广"的示范工程,试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推动美丽泉州建设。从社会发展角度选取有生态文明代表性、引导性,同时具有示范、教育双重功能的试点,以典型引领提高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质量。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阐述了高校绿色校园的主要内涵以及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并基于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目前绿色校园建设的基本情况,探讨了进一步建设绿色校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崑  岳璐  王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8):3238-3245
步行作为大学校园里师生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有明显的生态、社会、经济和健康效益。寒地大学校园可步行性评价的研究,有利于优化寒地校园步行环境,提升校园活力,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以寒地大学校园步行需求及可步行性影响要素为依据,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德尔菲法,从设施水平、环境水平、运行水平三个方面构建寒地大学校园可步行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MATLAB、EXCEL等软件对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并对哈尔滨市三大高校进行评价,三所大学校园可步行性评价结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最后,分别对其步行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寒地大学校园可步行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