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国家、社会、民族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促进高校绿色校园建设是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设绿色大学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绿色专业人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上的保障。2013年《绿色校园评价标准》(CSUS/GBC 04—2013)的发布为我国绿色校园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分析绿色大学国内外研究和建设现状,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及指标体系研究的不足,为我国绿色大学建设及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的绿色供应商选择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和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1系列),设计出新型的绿色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即将绿色信息作为绿色供应商评价的主要衡量指标之一,并将各个指标具体化,形成一个二级指标评价体系.根据指标体系的特点进行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进行说明,为绿色供应商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工业部和信息化部于2019年1月7日正式发布《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汽车行业建立科学的绿色供应链评价体系。该文基于该评价指标,通过对部分企业进行摸底,分析我国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业主、施工单位、政府视角分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呈现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内在的结构关系,引入网络层次分析法探讨各指标间的网络结构关系,构建了定量的绿色建筑指标体系评价模型。最后,结合龙湖集团滟澜山项目为研究区域,进行了绿色建筑定量评价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能源资源的利用对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影响最大,符合我国目前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所承受的压力总量很高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基于"十四五"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导向,分析秦岭地区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可行性以及评价的必要性,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结构模型,结合秦岭地区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发展现状,秉承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原则设置A经济发展绿色转型、B资源利用绿色转型、C环境保护绿色转型、D产业持续发展绿色转型4个一级指标以及下属10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并计算赋权.同时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平台构建、评价结果运用进行说明,构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兼顾完备性与可操作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目的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5个子目标、34项指标的高校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衡阳师范学院和谐校园建设的现状进行实证评价检测,其结果与其实际发展情况相符,证明本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研究区具体情况,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出永川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生态文明指标划分为绿色产业体系、自然生态体系、环境安全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共5个方面,进而确定出25个具体指标,并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研究区生态文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永川区生态文明建设良好,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施工是指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施工技术,最大程度减小施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及层次分析、系统工程等研究方法,构建出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编码体系、指标权重、评价基准和评价方法。该体系可为中国制定绿色施工标准提供参考,可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的绿色施工,推动中国绿色施工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研究区具体情况,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出永川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生态文明指标划分为绿色产业体系、自然生态体系、环境安全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共5个方面,进而确定出25个具体指标,并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研究区生态文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永川区生态文明建设良好,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常香梅 《科技信息》2011,(15):275-275,321
安全评价指标作为对安全进行评价的所有安全因素的集合,主要由一系列可以衡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水平的标准组成。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直接受到指标体系设置的合理与否的影响,指标体系的建立既是进行安全评价的基础,又是核心。一系列能够衡量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水平的指标组成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准则体系。安全评价的核心问题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该体系是否合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宋旭东 《科技资讯》2014,12(17):130-131
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后评价大多针对工程的单个指标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观成分过多,且多集中在工程施工、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尚未形成全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后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水利水电工程后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了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工程特性、社会政治因素和风险性等指标,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和全面。利用熵权原理进行权重的确定,消除了人为干扰,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2.
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对绿色建筑的推广至关重要,而目前我国尚缺少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及方法.根据全寿命周期理论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尝试建立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和灰色关联理论的数学方法,对绿色建筑不同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比较.该指标体系清晰明确,比选方法简单易行,能够为绿色建筑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提出更为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构建省际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绿色金融指标权重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输入层为各省份的绿色金融指标数据,输出层为各省份绿色金融综合评分,建立省际绿色金融评价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典型省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浙江两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贵州青海两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差.针对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提出鼓励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以及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绿色供应链中环境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绿色供应链是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而绩效评价是供应链实施的关键。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绿色供应链的内涵和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设计了环境管理绩效——供应链绿色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即将供应链流程的环境影响度、供应链的能源消耗度、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性、环境声誉等4个方面作为供应链绿色度的主要衡量指标,并将各个指标具体化,形成一个二级指标评价体系,同时讨论了引入绿色度评价后对其他传统绩效指标的影响。根据指标评价体系的特点,进行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最后给出一个算例进行说明,为绿色供应链系统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德 《科技资讯》2010,(26):141-141,143
本文首先指出了低碳景观与生态景观的区别、低碳景观量化的发展现状,分析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借鉴,然后提出了建立低碳景观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评价指标的分类和作用,以及低碳景观量化发展的方向等,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绿色汽车的评价体系各不相同,文章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经典数学中"最小方差"的理论,将绿色汽车设计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三级层次,针对综合评价中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对专家评价水平赋权比重的新方法,以此评价汽车设计的绿色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产链的企业环境绩效测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企业绿色度的概念,分析企业绿色度指标设置的目的、原则与方法,并对企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设置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赋权,建立企业绿色度的计量模型,考核企业的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船舶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船舶动力系统的绿色设计,通过研究船舶动力系统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流程,确定了船舶动力系统绿色设计系统边界,构建了船舶动力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虑评价指标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利用Delphi法和网络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超矩阵并对之求极限,确定了船舶动力系统绿色度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参照某现役船舶动力系统,对所提出方法进行验证,并针对不同绿色设计方案进行解释说明,为船舶动力系统的绿色设计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技术创新战略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应构建更加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同或不同的指标之间存在相互联系,首先应用WBS方法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任务分解,构建初始评价指标,然后借助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初始的指标体系进行优化,选择重要性相对较高的指标来构建更实用的指标体系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为企业创新能力管理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芳 《科技资讯》2009,(10):101-101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新时期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本文论述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原则、程序,然后重点分析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上最后提出了以综合模糊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