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云南德宏州园林景观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了解在园林景观中药用植物的情况,为德宏州民族药物文化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利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调查的药用植物从当地名、基源、用药部位、主要功效进行编目整理工作,共鉴别出122种植物,隶属68科.对德宏州园林景观药用植物在医学中利用方法异于传统使用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园林景观药用植物中药食两用药物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药用植物在德宏州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方法,结合德宏州园林景观中应用药用植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在简述湘西自然和民族医药文化的基础上,对湘西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现状做了概括,并就民族植物学在湘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做了阐述,认为民族植物学研究能为湘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并能促使湘西民族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龙春林领导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利用民族植物学和民族药物化学的手段研究了贵州省黎平县侗族传统利用的药用植物,此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Organic Letters(Palhinine A,A novel alkaloid from Palhinhaea cernua.2010,12(17):3922~3925)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发现,海南原始的、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实际是当地人(主要是黎族)的定居点与农田,这个区域历史上存在着广泛的林木清除与灌溉轮垦农业.观察与研究修正了以前理解热带地区森林仅仅通过植物学来达到的方法,如果要较好的理解海南雨林的历史与动态,进行植物学、历史学等跨学科的联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藏茵陈类民族药是青藏高原特有民族药用植物,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与开发利用价值.应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滇西北龙胆科藏茵陈药用原植物的来源和地区分布进行整理,总结出滇西北藏茵陈的品种共5属14种2变种,并对这些原植物的植物学特征和药用价值进行了描述,建立其分类检索表.根据各个种现代科学研究的情况(包括化学成分分析和引种驯化),提出今后规范藏茵陈药材的使用及开发更多替代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首次在内蒙古库伦旗进行了蒙古族民间传统药用植物和相关传统知识的调查.在这些民间药用植物中,有59种(占53.6%)用于治疗人类疾病,17种(占15.6%)为兽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7.
德夯风景区产药用植物893种,本文根据民族植物学理论,用湘西土家族对药用植物12类分类方法[2],介绍了德夯一些重要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8.
海南黎族"不落夫家"婚俗是黎族母系社会族外群婚的一种残留。这种婚俗在黎族地区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婚以后仍得以保留并长久地沿袭下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早婚传统、"放寮"习俗、传统的婚姻缔结形式以及当地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力量的压力等。这种婚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黎族地区一夫一妻制的实行,但这极具爱情色彩的黎族传统风俗,对民族文化的丰富和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黎族与我国其他民族国家对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把黎族食品开发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结合,毋庸置疑将会形成海南旅游、的又一个开发热点.实现黎族食品产业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在种类众多的黎族食品中对其产、化潜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作出选择.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海南黎族食品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评价更准确可靠,提出了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理论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该方法由模糊数学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理论确定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结合指标权重与评判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得到的综合评价程度;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合理有效,可为决策者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民族植物学文献分析法并结合野外调查,对贵州省布依族药用植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布依族使用的植物药共539种,其基源植物共有252种,隶属97科、230属.根据吴征镒科属分布区类型分析,贵州布依族药用种子植物有14种分区类型,其中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药用植物生活习性分析表明,布依族药用植物主要以草本为主,乔木和藤本占比较大,表明贵州布依族生活环境更偏热带的特点;药用部位分析表明,贵州布依族主要利用植物的根.此外,贵州布依族药用植物还使用了其他民族未使用的一些外来物种,如鬼针草(Bidens pilosa)等.  相似文献   

11.
民族植物学(Ethnobotany)1896年诞生于美国,1982年引入我国,经过三十年不断努力,中国民族植物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理论体系、内容和方法,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等领域,取得一些研究进展和若干成果.本文在针对民族植物学的产生与发展背景进行简述的基础上,对我国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发展和研究进展与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论述;并提出我国民族植物学未来发展的五个主要方面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2.
民族植物学虽有效地结合了传统知识和科学知识,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融于一身,但其核心方法为经典民族植物学的方法.本文借此为研究初衷,通过文献和数据分析,对20世纪70年代后的不同维度下的民族植物学学科发展进行评述,分析了区别于纯科学研究的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目的是让公众了解民族植物学;对将传统知识知识产权化及用纯植物学方法研究民族植物学给予批评,以期对民族植物学领域工作者有所启示,思考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程序性死亡(pmgrammed cell death,PCD)已成为当前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PCD是植物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植物生殖器官中一些细胞的死亡对植物有性生殖具有重要作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即在特定时期,只有特定的细胞才会发生程序性死亡,本文介绍了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细胞在特定时期所发生的程序性死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这些PCD类型包括单性花的形成、性别决定、大小孢子的退化、花粉发育及绒毡层的解体、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花粉管的生长、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胚乳以及糊粉层的消失等等。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浓度O3(70μg/L)胁迫对矮菜豆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它使矮菜豆株高降低26.1%,使开花期滞后1.7 d左右,同时使单株豆荚重显著降低53.0%.AM真菌对矮菜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可以缓解由于臭氧胁迫对矮菜豆的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中幼套球囊霉对矮菜豆株高生长抵抗臭氧胁迫能力比较强,株高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15.4%.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地表球囊霉、聚丛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分别使矮菜豆的单株平均产量比在高浓度臭氧熏气条件下未接种AM真菌的对照增加了30.4%,22.7%,15.6%,23.8%和30.6%.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和蛋白质工程及基因工程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的培育,提高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生物技术,DNA分子标记、基因芯片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及药用植物快速繁殖、多倍体育种、超低温保存等技术.并提出了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加速中药现代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6.
DNA宏条形码技术是随着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物种鉴别技术.该技术结合了DNA条形码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优点,可以对混合样本中的多物种来源进行同步鉴定.本研究介绍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含义以及目前的应用需求,分析DNA宏条形码技术在食品、药品监管、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刑事案件侦查等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转基因植物的产业化前景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本文介绍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转基因植物在农业和医疗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植物耐旱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 ,植物耐旱已从传统的植物生理研究转向分子方向 .目前植物耐旱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是基因工程技术 ,包括植物耐旱相关基因的克隆 ,植物水胁迫代谢调节相关基因的分离、鉴定 ,以及通过植物遗传转化改变植物遗传性状———获得稳定的耐旱植株 ,进一步推广生产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稳定耐旱植株 ,对于干旱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畜牧业以及城市绿地的改造来说可能又将引起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  相似文献   

19.
药食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国家提出打造“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背景下,根植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药食同源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药食同源产业也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由此引发出一场产业变革,为药食同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市场机遇,是将我国药食同源植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一把利剑。广西中草药植物达6 265种之多(截至2020年),发展药食同源产业优势得天独厚。广西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药食同源植物充分发挥绿色健康食品和药品的引导优势,充分带动餐饮、种植、旅游、医疗卫生等产业的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广西药食同源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不足及优势,针对性地提出广西药食同源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和具体路径,旨在为广西药食同源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DCOSE仿真支撑环境,设计了一套面向对象的图形化建模系统D-CAM,开发了相应的模块库、资源库,独特的热力系统流体网络算法、电气网络算法、控制逻辑算法,以及系统管理工具软件。该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完全面向对象的模式、便捷的实例化方法、强大的调试手段、文档的自动生成发布及查询等功能。该图形建模方案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仿真培训系统,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于50多个电厂的仿真培训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