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闽东海域刺激隐核虫的生活史观察及乙酸杀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引发的"白点病"为闽东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养殖业带来连续重大损失.大量针对该病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但仍未找到治疗"白点病"安全、有效的方法.本实验从福建省福鼎市八尺门海域取得一种寄生虫,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相关鉴定方法,证明了所取寄生虫为刺激隐核虫.利用乙酸对大黄鱼幼鱼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同时开展杀灭不同生活史阶段刺激隐核虫的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刺激隐核虫包囊对乙酸的耐受力显著强于幼虫,乙酸在杀灭幼虫的同时,对大黄鱼幼鱼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在实际用药中应严格控制剂量.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生产中防治"白点病"时,要以刺激隐核虫幼虫为目标,使用157.4mg/L乙酸,累计处理2h,可以有效杀灭全部幼虫,又不会对鱼体造成危害,是一种治疗"白点病"的安全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2.
几株云南野生隐球酵母菌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云南的8株隐球酵母菌进行了常规方法和26SrDNAD1/D2区域序列分析相结合的分类研究,并确定了这8个菌株的归属.本研究也肯定了该序列分析方法对隐球酵母属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内隐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外显学习,它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是有机体与环境接触时,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内隐序列学习是内隐学习研究的主要范式之一。目前关于序列学习的脑机制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利用脑电事件相关电位(ERP)对序列学习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运用ERP的技术手段,通过操纵分心刺激的数量来考察注意资源数量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结果从电生理层面支持了Shanks和Channo(2002)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昆虫学报 1988;31(2):186~193 双线隐翅虫属Genus Lobrathium Mulsant et Rey 1878中国已知2种。本文作者根据收藏的标本又记述5新种:(1) 矛双线隐翅虫Lobrathium Sibynium新种;(2) 扭双线稳翅虫Lobrathium tortile新种;(3) 钝双线隐翅虫Lobrathium hebeatum新种;(4) 剑双线隐翅虫Lobrathium GLadiatum新种;(5)蛾眉双线隐翅虫Lobrathium emeiense新种。它们的标本均保存在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华东地区的苏浙皖鲁是中国松材线虫病发生最早的4个省区,华东地区也是松材线虫最适生长区,研究该区域松材线虫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可为建立我国松材线虫病的疫源追溯体系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方法】收集华东地区安徽(AH)、福建(FJ)、江苏(JS)、江西(JX)、山东(SD)和浙江(ZJ)6个省份的60个县级行政区松材线虫病疫木样本,经过分离纯化获得虫株,提取虫株DNA并进行高通量全基因组重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各区域松材线虫虫株的SNP位点数量和种类,依此遗传标记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比较各区域不同虫株间的遗传分化情况,后采用Treemix分析群体间的基因渗入路线。【结果】共分离收集到华东地区松材线虫虫株67个,对所有虫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经序列比对分析,67个虫株中共有SNP基因型12种,其中A→G、C→G、C→T、G→A、G→C、T→C这6种基因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6种基因型。从67个虫株中共获得6 531 684个SNP位点,不同虫株间的SNP位点数量存在差异。不同地理区域松材线虫的SNP总数、纯合子数量、缺失SNP数量以及特有SNP数量在省际均未表现显著差异,与入侵时间也无特别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7个虫株可以分为3个类群,各类群与地理来源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大多数虫株属于类群1,它包括了所有的浙江虫株和江西虫株,以及其他4个省份的大多数虫株;类群2涉及江苏、安徽、山东和福建的14个虫株;类群3仅涉及安徽、福建和山东的7个虫株。通过Treemix检测得到2条基因迁移路线,分别为类群2的江苏(2-JS)向类群1的安徽(1-AH)迁移、类群3的山东(3-SD)向类群2的安徽(2-AH)迁移。【结论】华东地区松材线虫虫株存在较为丰富的SNP位点,不同虫株间SNP特征存在较大差异,SNP多样性变化与入侵时间没有呈现明显规律性。总体上华东地区松材线虫虫株可以分为3个类群,不同类群与地理区域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在1-AH和2-AH所在区域可能存在被其他区域的其他类群虫株再次入侵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核小体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核小体的精确定位影响了基因组序列对结合蛋白的可及性、转录、遗传复制和重组。了解核小体在基因组的准确位置对理解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核小体的序列和结构特征及统计物理理论,用统计物理模型预测了核小体的定位。利用统计物理和信息论原理计算了酿酒酵母(S.cerevisiae)、人类(H.sapiens)、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和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数据集中序列片段的DNA局部结构的总能量,基于核小体序列与非核小体序列的总能量差异进行分类,通过10倍交叉验证进行了性能评估。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效能。  相似文献   

7.
以转cry1Ab/cry1Ac基因水稻汕优63(以下简称Bt水稻)为实验材料,亲本汕优63(非Bt水稻)为对照,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Bt水稻对稻田捕食性天敌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和非靶标刺吸式害虫稻飞虱及叶蝉混合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同时,进行青翅蚁形隐翅虫与稻飞虱和叶蝉混合种群的相关性分析,以期为Bt水稻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捕食性天敌青翅蚁形隐翅虫和非靶标害虫稻飞虱及叶蝉在Bt和非Bt稻田中种群动态基本一致,但Bt稻田青翅蚁形隐翅虫和稻飞虱及叶蝉数量显著高于非Bt稻田.青翅蚁形隐翅虫与稻飞虱相关性在两类型稻田中都不显著,而青翅蚁形隐翅虫与叶蝉相关性在两类型稻田中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6日从山东日照购进条石鲷鱼苗45 000尾,在浙江省苍南县渔寮乡后槽村苍南县康绿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工厂化养殖技术试验。至2009年12月18日,共存条石鲷32 500尾,总产量为15 811.25 kg,平均全长为27 cm,平均体质量为486.5 g,养殖成活率为72.22%,饵料系数为2.7,实现利润81.8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59。养殖过程中,试验了水温、溶氧、盐度、pH值、放养密度、投饵、水质管理对条石鲷生长的影响及刺激隐核虫、肝胆综合症和楯纤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给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调查其养殖过程中鱼体寄生虫种类。【方法】以防城港和北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为对象,通过现场调查、肉眼检查、镜检观察等方法对卵形鲳鲹体表、鳃、内脏等组织进行寄生虫检查并分类鉴定。【结果】共检出5种寄生虫: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拟德式吸虫Pardeontacylix McIntosh、本尼登虫Benedenia Diesing、淀粉卵甲藻Amyloodinium ocellatum和车轮虫Trichodibna Ehren berg,感染率分别为27.8%,8.1%,3.3%,16.4%,18%。【结论】寄生虫在卵形鲳鲹的养殖过程中存在,且种类繁多,已成为影响卵形鲳鲹健康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从八肋游仆虫小核中克隆筛选到7种E orab1基因,它们的同源性为94.5%~98.6%.将这7种小核E-orab1的M DSs(m acronuclear destined sequences)在NCB I网站进行BLA ST比对,发现7种小核E orab1的M DSs的四种M DSs序列有相对应的大核E orab1家族基因,据此4种小核E orab1依次命名为m iE orab1b,m iE orab1 ik,m iE orab1n,m iE orab1c.研究表明,大核中R ab1家族基因的多态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小核R ab1家族基因.  相似文献   

11.
柳树RAPD反应体系均匀设计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柳树幼苗的嫩叶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获得;柳树RAPD扩增反应的优化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DNA模板用量70 ng,引物浓度0.5mmol.L-1,Mg2+浓度3mmol.L-1,TaqDNA聚合酶用量1.0 U,dNTP浓度0.3mmol.L-1.用16条引物进行验证,证实该体系重复性好、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2.
碱基切除修复途径是去除氧化和甲基化碱基的最主要途径。在碱基切除修复过程中,多个蛋白质,诸如DNA糖基酶、APE1内切酶、DNA聚合酶beta和DNA连接酶在体内的精密调节下高度协调地作用,从而切除受损碱基,使DNA恢复正常序列。碱基切除修复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及抑制肿瘤发生等生理过程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明APE1的作用机制,我们从HeLa细胞的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APE1基因,使APE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并用蛋白质纯化的快速液相层析法经过一系列层析柱纯化了重组APE1蛋白质,APE1的生物化学功能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金包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Au@SiO2),并将其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固定上DNA探针后构建了一种新型的DNA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于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5.0 mmol/L的[Fe(CN)6]3-/4-溶液为探针,分别对DNA的固定温度、固定时间、杂交温度以及杂交时间等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利用DPV测定,目标DNA浓度的对数与峰电流在1.0×10-131.0×10-10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检出限为1.0×10-15mol/L.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核小体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体内研究核小体及染色质结构受到诸多因素限制,体外重构核小体结构是研究与核小体及染色质结构相关课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手段.实验将ES1,CS1以及601DNA序列克隆到载体中,通过PCR大量扩增回收得到目的DNA条带,表达纯化了4种组蛋白且装配成组蛋白八聚体,在盐透析的条件下组装形成核小体结构,利用EB染色以及Biotin标记的方法分析检测了形成核小体的效率.结果显示,在盐透析的条件下,可以有效的组装形成核小体结构,而且随着组蛋白八聚体与DNA的比例增加,核小体的形成效率显著提高.本实验为核小体定位、染色质重塑及组蛋白变体等表观遗传学以及结构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解螺旋酶参与几乎体内所有的DNA代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从分子水平阐述人类PIF1解螺旋酶的生理功能,我们以HeLa细胞的cDNA文库为模版,PCR扩增得到PIF1基因5’端含有1~534核苷酸的cDNA序列一PIFAC。在PIF△C的5’端引入六组氨酸标签后插入pET15b表达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ET15-PIF△C。以此重组质粒转化Rosetta TM2(DE3)感受态细胞,使PIFAC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在4℃通过快速液相色谱纯化系统,通过一系列色谱层析柱纯化了PIFAC蛋白质。以纯化的PIFAC蛋白质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并检测了纯化的PIFAC的生物化学活性。结果显示不含解旋酶模序的人类PIF1蛋白质的N-末端,具有使单链DNA复性的特性。PIF1解螺旋酶具有解开DNA双链和使双链DNA复性这一矛盾的特性,暗示了人类PIF1解螺旋酶可能参与损伤DNA的修复,包括断裂的双链DNA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17.
GENE THERAPY IS A COMMON PROCESS TO DELIVER EXTRIN- SIC GENES INTO TARGET CELLS FOR FURTHER GENE EXPRESSION, FOR THE PURPOSE OF TREATING DISEASES. A WELL DESIGNED GENE DELIVERY CARRIER CAN EFFICIENTLY PACKAGE AND PRO- TECT NUCLEIC ACID FROM BEING DIGESTED BY A VARIETY OF ENZYMES IN VIVO AND SHOULD BE ABLE TO SPECIFICALLY LO- CATE EXTRINSIC GENES INTO THE TARGET ORGANISMS. S…  相似文献   

18.
19.
D Lee  H Sohn  G V Kalpana  J Choe 《Nature》1999,399(6735):487-491
  相似文献   

20.
杂交种能够综合其双亲的许多优良性状,因此在生产上早已广泛应用.对于杂种一代的检测,目前主要还是靠田间观察,这不仅费时,也易受环境条件影响.90年代发展起来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即RAPD)技术以其简便、灵敏和高效的优点,已开始在农作物杂交育种等相关研究领域得到应用[1~4].本文根据RAPD技术的特点和实际结果,运用RAPD标记就番茄杂种与亲本的检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