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洋 《科技信息》2009,(3):205-206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如何进一步加快建设科研团队,加强科研团队管理,提高科研绩效是紧迫而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关键要素归纳为:科研环境、人才聚集、学术带头人、内部凝聚力、激励机制,并深入分析了它们在科研创新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锋 《科技信息》2009,(30):I0054-I0054
团队氛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可以确定的是,团队氛围是在员工之间的不断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和谐的团队氛围能够使每个成员心情愉悦,建立安全的人际信念,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明确的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顺畅的沟通渠道、及时的反馈通道、系统的激励机制以及具有人格魅力的管理者和通情达理的员工是建设和谐团队氛围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好的团队氛围,建立“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职业学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突出职业性、技能性和创新性,因此在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培养方式、专业教学团队、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都需要多方面的改革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科学管理研究》2016,(1):93-96
在深入认识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以及高校科研团队特征与作用的基础上,阐述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倡导崇尚创新的价值观,张扬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发展,建立开放与灵活的人才准入机制,完善能体现创新型人才自身价值的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健全有益于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6个方面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制约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落后、教育产业化过度、行政主导过多过深、缺乏与时俱进的明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制约着其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尊重和鼓励学生追求知识,质疑权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二是发挥教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学术氛围;三是根据本校的性质,注重相应层次的创新举措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地方大学都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是地方大学增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加强其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合作为基础研究了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从理论探讨了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的可能,构建了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模型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学术团队逐渐成为高校基层学术活动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具有目标明确、组织灵活、团结协作等优势和特点。加强学术团队党组织建设不仅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需要,也是增强学术团队凝聚力和创新活力、深入推进学术创新的需要。应从目标定位、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团队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山西财经大学在“以团队建设促学校的转型发展,以转型发展促全校的全面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团队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观念的更新与转变,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内容的优化与组合,实现了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到培养开拓式创新型应用人才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陈喜春  王仲民 《科技资讯》2012,(29):175+177
中职教学团队是中等职业学校基层教学组织的一种新形式,它与中职教研室一起构成了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形态。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存在的弊端,提出中职学校应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并从教学团队目标建立、团队带头人遴选、教学团队激励机制建立、以及良好教学团队氛围营造等四个视角,提出了中职学校教学团队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型人才是创新的载体,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综合特点、强化技术创新活动基础条件、构建技术创新协作团队、调动技术人员创新积极性、营造企业科技创新学习氛围等实际问题,重点阐述了企业如何从上述五方面着手,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人才资源管理实践中,首先要认识创新型人才主体特质及知识增值原理,然后要从团队建设、知识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知识增值的促进机制,激发创新型人才创造出更多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知识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增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也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建创新型团队提出了要求。我国高校创新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做得好的创新团队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本期专题组织了相关文章以窥一斑,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才团队在创建研究型大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团队的建设中还存在缺乏真正的学科交叉、领军人物匮乏、依托的基地水平不高等问题。研究型大学应从优秀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培养、评估体制改革等方面着手,加快人才团队的建设,组建一支富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理工科科研团队中高层次人才对青年教师学术成长的引领机制,研究发现:高层次人才通过优势积累和学术声誉为团队的发展吸引科研经费等资源,为青年教师的早期成长提供了相对较多机会;通过自身发展经历和学术经验为实验室确立比较前沿与前景较好的科研方向,宏观把控着科研团队的发展节奏;运用战略型与变革型领导方式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励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学术理想和科研目标;通过自身学术优势与学术联系构建较为紧密的科研合作网络推动团队成员内部合作、跨校合作、国际合作等,为团队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机会、平台和资源;通过营造平等融洽的团队氛围、配置先进一流的科研条件等手段不断完善实验室的科研环境,推动青年教师全身心地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建议在宏观政策层面上,要丰富和发展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价和管理培训等相关政策,关注高层次人才对科研团队及青年教师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在微观管理层面,高层次人才要加强自身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15.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它的基础和保障就是教学团队的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打造创新团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同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建设创新团队,既可促进专业学科的发展,又可培养创新型人才,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过程中重视创新人才的开放式培养,构建了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突出表现在着力培养企业内部核心技术团队的同时,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及其高级技术专家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这些专家对企业员工开展定期的培训及指导,极大地开阔了企业内部技术团队的创新视野,提升了动态追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而《科技开发人员工作奖励办法》及《股权激励机制》的制定极大地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并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核心,注重企业技术知识的积累,难能可贵地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库,为技术的持续进步发展打下了很好的知识基础。这是一个典型的在开放环境下,内外兼修的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对构建创新型高校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应根据科研创新人才的类别,提出和完善弥补型人才、知识创新型人才、领导型人才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建立科研团队创新人才遴选评价评分表,并对指标的赋分与权重进行评价和说明。有效的人才评价与遴选制度对科研团队的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过程中重视创新人才的开放式培养,构建了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突出表现在着力培养企业内部核心技术团队的同时,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及其高级技术专家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这些专家对企业员工开展定期的培训及指导,极大地开阔了企业内部技术团队的创新视野,提升了动态追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而《科技开发人员工作奖励办法》及《股权激励机制》的制定极大地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并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核心,注重企业技术知识的积累,难能可贵地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库,为技术的持续进步发展打下了很好的知识基础。这是一个典型的在开放环境下,内外兼修的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科技要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就必须抓住机遇,建设强有力的学术创新团队。因此,目前学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已成为高校十分重要的任务和目标。处理好学术创新团队的定位、人员组成、团队文化等问题是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外部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多途径培养创新人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