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为了探究林下鸟类调查时雾网放置场所选择的问题,2011年9月-2012年8月用网捕法对贵州省云台山林下鸟类进行调查.将雾网放置在林缘、林窗和林下3类生境中,共捕获鸟类3目12科25种231只.全年3种生境之间的鸟类数量(P=0.033)、种类(P=0.005)和生物量(P=0.007)3个特征数存在显著差异,3个特征数均表现出林缘和林窗生境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林缘和林窗生境均显著高于林下生境.Shannon-Wiener指数和专有种(指仅在某种生境被捕获的鸟类)均表现为从林缘、林窗、林下依次下降的特点.对森林林下鸟类进行网捕法调查时,应该将更多的网场选择在林缘和林窗生境,而不是林下生境.  相似文献   

2.
从污物中分离出一株兼性厌氧芽孢杆菌,它可产生大量的果胶酶.该菌株生长pH范围广,生长最高温度为50℃左右,它适应性强,生长快.在实验室中根据它的菌落形态、个体形态、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生态环境、生活史等作为分类依据,定名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us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紫茎泽兰在曲靖市朗目山的分布规律,为防止紫茎泽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出了一定依据.记录了不同海拔(1500m以下、1500~2000m、2000m以上)、不同环境条件(林下、林缘和全光)下紫茎泽兰的分枝数、平均株高、基径、盖度、出苗数和主要伴生种.3种环境条件下,多数参数于海拔1500~2000m处达到最高、2000m以上最低.在不同海拔下,林缘环境均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为中国特有的兰科植物,喜生于疏林下。生境破碎产生大量的生境边界,喜光杂草、先锋树种的侵入形成荫蔽环境不利于黄花杓兰的生存。对香格里拉处于林内与林缘两种生境中的黄花杓兰植株进行了研究,探讨生境破坏产生的边缘生境对黄花杓兰种群生存的影响。研究发现林缘植株叶片长、叶鲜质量、比叶面积等指标小于林内植株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林缘植株株高、叶面积小于林内植株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叶片数、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林内植株,林缘植株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片宽高于林内植株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林内植株的花部形态指标中,除唇瓣开口宽外,其他均较林缘的大,表明林内植株在积极适应弱光照环境,但林内植株的座果率比林缘的低、幼龄植株个体少,表明林内荫蔽环境影响到黄花杓兰种群更新与生殖过程。研究认为对该植物应该加强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为中国特有的兰科植物,喜生于疏林下。生境破碎产生大量的生境边界,喜光杂草、先锋树种的侵入形成荫蔽环境不利于黄花杓兰的生存。对香格里拉处于林内与林缘两种生境中的黄花杓兰植株进行了研究,探讨生境破坏产生的边缘生境对黄花杓兰种群生存的影响。研究发现林缘植株叶片长、叶鲜质量、比叶面积等指标小于林内植株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林缘植株株高、叶面积小于林内植株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叶片数、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林内植株,林缘植株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片宽高于林内植株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林内植株的花部形态指标中,除唇瓣开口宽外,其他均较林缘的大,表明林内植株在积极适应弱光照环境,但林内植株的座果率比林缘的低、幼龄植株个体少,表明林内荫蔽环境影响到黄花杓兰种群更新与生殖过程。研究认为对该植物应该加强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保藏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几种适用于中短期保藏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保藏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保藏方法中,采用单蒸水悬浮细菌(pH-6.8),在4℃保藏效果最佳,与传统的传代保藏效果接近;以稀硫酸(pH=2.0),悬浮在4℃、浓缩静置和浓缩菌液用石蜡油密封在4℃保藏的效果次之;而用9K基本盐溶液(pH=2.0),悬浮在4℃的保藏效果最差;采用不同保藏方法处理后,该菌的生长迟滞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而营养缺乏、pH值为7左右、无氧、低盐浓度的环境有利于菌种的保藏。  相似文献   

7.
利用西双版纳雨季(7月)次生林林窗叶表温的观测资料,探讨了林窗内定居种冠层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因林窗不同区所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加之林缘热力效应的综合作用,使得林窗定居种冠面在不同时段其最大热力作用区域是各异的;林窗各测点与中央的叶表温差区域分异显,特别是中午的分异最为明显。植株叶表温度与气温平衡在25.8℃附近,但因受日照、林缘树木的综合影响,不同方位达平衡的时刻不同:林窗南侧边缘叶表温与气温整天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下午6时后受阴天和树冠荫蔽的影响,各测点叶表温与气温均处于平衡状态;在晴好天气状况及不受荫蔽状况下,叶表温高于气温,波动范围为0-3℃;15时雨后初晴,叶面蒸发耗热,叶表温低于气温。这种“峰值动态位移现象”可能会影响不同时期物种的入侵、定居、繁殖,进而影响林窗物种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采用营养液添加聚乙二醇(PEG6000)人为模拟水分胁迫的培养方法,在5种供氮形态(铵硝比为0/100、25/75、50150、75125、100/0)和两种水分条件(非水分胁迫与水分胁迫)下,研究了苗期水稻(Oryza satixz L.)根系形态和地上部生长动态.结果表明:不论是在非水分胁迫还是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形态、比例的氮素对水稻株高、叶面积,根长、表面积、直径有显著影响.两种培养条件下,水稻均在NN4^+-N和NO3^--N混合营养时生长最好.正常水分条件下培养的水稻幼苗在NH4^+-N/NO3^-N为50150时生长最好,而模拟水分胁迫培养的水稻则以25n5处理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类人胶原蛋白HLC(Human—like Collagen)对于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法,选用BHK-21细胞系为实验对象,进行MTT检测、LDH测定、流式细胞分析、形态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MTT检测表明0.2,0.3g/LHLC对于细胞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HLC对于细胞培养液中LDH浓度无显著性影响;经0.1,0.2,0.3g/LHLC作用后的细胞凋亡百分数变化不大,进一步作周期分析,也无显著影响;形态学观察表明0.3g/LHLC对于细胞形态有加长作用。结论HLC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膜、增强细胞贴壁生长而促进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0.
非晶态Finemet合金的纳米晶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非晶Finemet合金的纳米晶化动力学行为.晶化过程中的晶化峰值温度Tp与升温速率β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Tp=533.7+0.82β.通过对不同升温速率的DSC曲线的分析,采用Kissinger方法和Ozava方法计算了非晶Finemet合金纳米晶化的表观激活能Eα,并采用拓展的Friedman方法计算了纳米晶化过程中的局域激活能E(α).在非晶Finemet合金纳米晶化的整个过程中,其晶化机制在初始阶段(0〈α〈0.2)是扩散控制的兰维形核和晶粒生长的整体晶化,形核速率逐渐减小;中间阶段(0.2〈α〈0.9)是扩散控制的一维形核和晶粒生长的表面晶化,形核速率近似为零;最后阶段(α〉0.9)存在反常的晶化行为,局域Avrami指数n从1.0上升到2.0左右,可能是因为在晶化后期Cu核消耗完毕以及一些α-Fe颗粒发生快速生长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林药复合经营是提高毛竹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分析毛竹林下黄花远志(Polygala fallax)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坡位效应,旨在为毛竹黄花远志复合经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毛竹林下2年生扦插苗造林后1年的黄花远志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不同坡位黄花远志生长状况、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规律及其异速生长关系。 【结果】毛竹林下黄花远志造林成活率均超过92%,且坡位间无显著差异。随坡位下降,黄花远志地径、苗高呈现出波动性上升趋势,根、茎、叶各器官及总生物量总体上均呈显著升高的变化趋势;叶生物量分配比例降低,而茎、根生物量分配比例则总体升高,中坡位黄花远志根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根与总生物量异速生长指数均最高。【结论】黄花远志能适应毛竹林下环境,并生长良好,可以实施毛竹-黄花远志复合经营。试验区中坡位毛竹林下黄花远志生长较好,而且其入药主要部位根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较高,根与总生物量异速生长指数较大,是试验区毛竹林下黄花远志复合经营的适宜坡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样本测定,定量分析了松嫩平原4个不同生境芦苇种群叶片生长的可塑性与规律性.结果表明:异质生境各芦苇种群的叶长、叶宽、叶生物量、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季节性积水生境和人工林缘沙地生境芦苇叶片各数量性状的可塑性最大,而碱斑生境的最小,叶生物量与叶面积的可塑性远大于叶片的其他数量性状,各生境芦苇种群叶宽与叶长、叶生物量与叶面积、叶生物量与叶长、叶生物量与叶宽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尽管芦苇叶片的数量性状在各组异速关系中,其异速系数1gβ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1),但其异速指数却有相同的规律,即叶宽与叶长异速指数α<1,叶生物量与叶长/叶宽异速指数α>1,而叶生物量与叶面积异速指数α≈1.异质生境芦苇叶片较大的表型可塑性与一致的异速生长规律性,表征了广布种芦苇尽管具有宽幅适应性,但其叶片的数量性状仍保持相同的生长有序性.  相似文献   

13.
肌醇对玉米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40mmol/L肌醇浸种处理玉米种子,可以提高术米幼苗的抗寒性。胝温胁迫后,处理组的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比对照组下降的幅度小;恢复生长后,处理组4种酶活性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大。  相似文献   

14.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但其野生资源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有濒临灭绝的风险,因此开展金花茶的回归引种,可有效保护该物种。为探究金花茶实生苗、扦插苗回归引种到原生境近7年后在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对其生长状况、成活率、光合特性和叶片形态特征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金花茶回归苗木实生苗比扦插苗具有更大的生长量和更高的成活率;实生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高于对应点的扦插苗(P<0.05),其光能利用范围也大于对应点的扦插苗;实生苗的叶绿素a (Chl a)、叶绿素b (Chl 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显著低于对应点的扦插苗(P<0.05),但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中脉导管直径和叶面积则均显著大于对应点的扦插苗(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点和苗木类型分别对金花茶的株高、地径、成活率、Pmax、LSP、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在开展金花茶回归引种中宜优先选用实生苗种植,并选择具有中等遮阴环境的野外生境进行回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随机森林算法在树木水分预测模型中高维度变量筛选困难及精度较低的问题,研究基于递归特征消除(RFE)与随机森林(RF)的融合算法,构建幼龄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可见光图像与叶片含水率的估测模型,探索适合幼龄沉香生长的水分条件,为实现沉香幼苗水分亏缺程度的无损监测提供可行方法。【方法】以2年生的名贵树种沉香为研究对象,用相机获取4种不同水分梯度下的幼龄沉香可见光图像,提取15种图像特征,利用递归特征消除法筛选沉香叶片最优的图像特征子集,然后结合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沉香叶片含水率的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将RFE_RF模型与常规随机森林(RF)以及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LSSVM)相比较,检验模型的可行性。利用递归特征消除和随机森林融合(RFE_RF)算法筛选出幼龄沉香叶片图像的标准红光值(INR)、饱和度(S)、矩形度(ER)3个特征,并以此作为模型自变量。【结果】与重度水淹胁迫相比,幼龄沉香对于长期重度干旱胁迫更加敏感,且干旱时间超出2周时幼苗叶片严重受损,威胁沉香生长;沉香最适叶片水分生长范围为50%~65%,适度增加水分,有利于沉香生长。基于RFE_RF融合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敏感度、特异性、误报率和精度分别达到88.64%、85. 31%、14. 39%和91.62%,优于LSSVM模型效果;与RF预测模型相比其敏感度提高3.34%、特异性提高10.87%、误报率降低36.83%、精度提高13.39%。【结论】基于RFE_RF融合算法建立的沉香叶片颜色、形状特征与含水率的模型,解决了随机森林过程中高维度变量选择问题,提高了RF在林木水分预测模型中的精度,实现了沉香幼苗叶片含水率的无损估测和诊断,为珍贵树种在经营管理中对水分进行准确管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栲树和木荷成为优势种的原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署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的群落生态学调查,确认栲树(Costanopsis fargesii Frunch)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ndn,et Champ.)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群落的优势种,为了揭示栲树和木荷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成为优势种的原因,研究了栲树和木荷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的一些生物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的后期,栲树结实能力强,种子萌发率高,产生幼苗较多且其萌生能力较强,更新后备充路,而木荷虽然种子在群落中保存时间短崦发能力强,种子萌发率高,产生幼苗较多且萁其蓝生能力较强,更新后备充足,而木荷虽然种子在群落中保存时间短而萌发率较低,但萌生能力也较强,与其它常绿痴叶树种相比,栲树和木荷的分枝能力较强,物质作用面较大,光合速率较高等特性为它们成为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群获优势种奠定了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是我国特有种,目前处于严重濒危状态,因此,进行幼苗的大量培育及移栽对翅果油树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土壤水分胁迫对翅果油树幼苗株高、叶面积和叶片含水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探讨了翅果油树幼苗生长的水分条件,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讨论了幼苗的培育、移栽方法.结果表明在土壤田间持水量为30%~50%的干旱条件下,翅果油树幼苗可得到一定的抗旱锻炼,并能提高幼苗移栽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用PP333处理水稻幼苗,可改善秧苗素质,例如秧苗矮壮,假茎宽,叶鞘细胞短宽,叶片增厚,叶肉细胞变大,叶脉增粗,叶绿素含量高,发根力强,抗冷性也有所提高.同时,在密播多肥条件下,经过PP333处理,秧苗仍粗壮,故可节约秧地.  相似文献   

19.
薇甘菊种群幼苗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3个群落中的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种群幼苗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3个薇甘菊种群的幼苗具有相似的年龄结构 ,均是高龄苗多于低龄苗。种群 1有比种群 2和种群 3更多的高个体。 3个种群幼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叶的生物量最大 ,而根和茎所占比例在各种群间则稍有不同。薇甘菊幼苗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 ,死亡集中在 3- 5月幼苗生长较快的季节 ,揭示这其间的某些环境条件极可能是其生存的限制因子 ,或这段时期是幼苗对环境条件最敏感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用阜阳市区中、西清河垃圾污水培养几种农作物种子,探讨污水培养下幼苗对污水中N、P、Cl等营养盐的吸 收特性.结果表明:菜豆和玉米在萌芽阶段的抗污水胁迫能力要高于上海青和荆荠种子,荆荠和上海青种子虽能萌 芽但不能长成幼苗.从同一种种子萌苗也可以看出两条河流水质的污染状况:西清河水质污染状况比中清河严重.N 和Cl在菜豆和玉米幼苗内都是随着污水浓度升高而增加;但玉米幼苗在自来水、2种污水培养中P的含量却呈现负 增加.菜豆对N、P、Cl元素的吸收率均高于玉米,这表明菜豆对N、P、Cl元素的吸收效果要比玉米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