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圳笔架山公园的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市笔架山公园的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目前其现存植被主要包括人工次生林植被、园林植被和园地植被等几大类,其中人工次生林植被包括南亚热带人工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次生常绿针叶林和南亚热带次生常绿灌木林等,并可进一步分成13个群落类型.对13个人工次生林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工林占优势,物种多样性低,群落层次不明显,多数群落处于演替前期.  相似文献   

2.
深圳围岭公园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深圳围岭公园的实地调查,认为深圳市围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其原始植被已基本被破坏.目前其现有植被可分为南亚热带次生人工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次生常绿灌木林;主要植物群落有南亚热带常绿灌木林、台湾相思林、马占相思林和桉树林等.对围岭公园植被、植物群落的结构、物种多样性等进行分析,进一步与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比较,结果表明围岭公园的次生人工林种类组成简单、种类较少,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其优势种突出,优势种群多数处于一、二、三级立木阶段.  相似文献   

3.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次生林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九寨沟次生林样地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九寨沟次生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先逐渐升高,然后又逐渐下降.从群落不同层次来看,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针叶林的物种丰富度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包括幼树与幼苗)>乔木层.各类群落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表现为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次生针叶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粤西黑石顶相近年龄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与次生性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并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在16龄及24龄时物种多样性水平均较低,而次生性常绿阔叶林在演替过程中物种数目迅速增加并超过中生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在16龄及26龄时均达到较高水平.杉木林在16龄至24龄期间群落密度变化不大,始终稍低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群落始终以杉木占据优势,生物量与基面积逐渐积累增加.次生林在演替初期,群落密度远高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但随演替的进程而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在16龄到26龄的10a间优势种的组成发生很大变化,而生物量与基面积增加很少,群落演替发生迟滞.在生物量分配方面,次生林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最高,杉木林最低,中生性常绿阔叶林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5.
空青山次生阔叶林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青山次生阔叶林可划分为两个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林和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6个群系;栓皮栎林,麻栎林,白栎林,黄连木白蜡树-白花龙林,栓皮栎-冬青林,白栎-冬青林,8个群丛。由于人为干扰较大,常绿成分残存较少,外貌上近似落叶阔叶林。笔者对各个群丛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加以描述。对群落物种多样笥的研究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满足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不同群落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的大小与立地条  相似文献   

6.
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从北向南大致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通过对华东地区自然地理成因、气候和土壤状况的介绍,从不同生境角度分析了华东地区原生植被类型、次生植被类型和人工栽培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7.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天童及周边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包括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退化前期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针叶林群落以及灌丛群落.通过对退化植被各群落类型的区系分析,得出了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区系组成特征,具体如下:(1)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的植物区系包括72科138属204种,其物种多样性低于常绿阔叶林的成熟群落;(2)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一致,表现了明显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性质,是热带向温带的过渡;(3)人类的干扰导致了各退化群落中国特有成分的下降;(4)各退化群落类型与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科、属和种的相似性.综上所述,天童及周边地区退化植被保持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特征,从植物区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恢复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成熟群落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九龙大雾山北坡的自然植被可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灌丛和草地等几个基本类群,它们均属次生性植被,其中以灌丛和草地分布面积最广,常绿阔叶林面积较小且多分布于山谷地带.大雾山北坡的常绿阔叶林是华南常绿阔叶林的组成部分,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一定的雨林结构特色.由于生态条件的优越,草地和灌丛等植被类型能以顺向演替而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门山的地理成分和植被类型进行分析,统计植物区系,研究天门山科、属的结构组成。将天门山划分为山顶矮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阔叶混交林五个植被类型,分别对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外貌、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为天门山的植被及植被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生活型、叶的性质和季相出发对天门山植被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群落优势种重要值、垂直结构和径级结构以及不同径级和高度级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了天门山的空间排列和群落演替趋势,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天门山植物资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主要林型冠层球蛛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西双版纳热带地区不同林型冠层蜘蛛多样性的差异,2007年7-8月,采用冠层喷雾法收集冠层蜘蛛,并以冠层球蛛科蜘蛛为代表进行多样性分析,并以球蛛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为属性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和聚类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植被与冠层蜘蛛多样性的关系.选择西双版纳勐仑镇5种主要林型(热带季节雨林、石灰山季节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人工纯林和橡胶林)为研究样地,每种林型设置4个样方,共计20个样方.共采集成熟球蛛标本944头121种,其中热带季节雨林66种,石灰山季节雨林63种,山地常绿阔叶林48种,人工纯林39种,橡胶林27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冠层球蛛物种数量随植被受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减少,而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随着植被群落结构的简化和人为干扰的加强而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说明森林简单化和严重的人为干扰会降低冠层蜘蛛的物种多样性.因此,我国热带地区橡胶林的快速增长将阻碍冠层蜘蛛物种扩散与基因交流,增加物种局部灭绝的风险,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而适当增加橡胶林的植被群落结构(如:橡胶林种植茶树),保留地表植被,减少人为干扰,对保持冠层蜘蛛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样方法对广东英德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滑水山片的植被类型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具7种植被型和11种植被亚型,地带性植被是以壳斗科、山茶科、樟科、金缕梅科等组成的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山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群落结构较简单。滑水山具有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中间阶段和顶极群落,体现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黄山北坡常绿阔叶林群落生态优势度和物种多样性的分析,认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生态优势度的负相关关系是一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用它们来反映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部分生态学特征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齐云山区以青冈栎群落为代表的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其种类组成、层次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优势度、动态演替等多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其更多地具备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青冈栎、甜槠、紫楠和绵槠等为群落的优势种,并起着建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五指山与台湾岛南仁山森林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海南岛五指山自然保护区与台湾岛南仁山垦丁森林公园的植物区系成分、森林结构、森林类型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五指山森林是中国热带雨林植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台湾岛南仁山森林则是中国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5.
福建永定县的常绿阔叶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对永定县常绿阔叶林的31处共3100m~2典型样地统计,共含维管束植物136种,分属43科86属.单种和两种属共占总属数的93%.群落区系以樟、壳斗、山茶和茜草等科以及热带,泛热带地理成分(分别占总属数的43.0%和31.4%)为主.优势树种有栲属多种、木荷、青冈、蕈树和马尾松.群落类型有槠林等12个群系并具中、南亚热带植被过渡性特点.树种年龄结构和乔灌木多样性分析表明,群落已趋向中一晚年发育期并开始转为恢复发展的前期阶段.  相似文献   

16.
青城山森林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森林植被样地中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为指标,采用群落相似系数分类法、最近邻体法、组平均法对青城前山森林植被样地进行数量分类。3种分类法的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1个森林植被的样地分为2个植被亚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中的各个群系基本处于稳定阶段,仅有个别样地到人类的轻度干扰,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群落内,群落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质,但是,目前落叶成分在群落中缺乏更新幼苗,若加强森林管理,群落将会恢复其原生状态;杉木群系主要分布在人为影响较大的常绿阔叶林的林缘地带,由于许多常绿树种已进入群落的最高层造成遮荫,杉木在林内生长状况不良,群落最终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成果之一,调查了保护区内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定位站定位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米槠群落是保护区内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性类型之一.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武夷山米槠群落维管束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前三者是较好的多样性指标,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值为39.058,Shannon-Wiener指数值H′为4.665,Pielou均匀度为81.56%,Simpson指数为59.022,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983.群落乔木层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前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1.949,3.740,82.32%,26.792,0.963;后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9.658,4.110,81.59%,36.897,0.973.  相似文献   

18.
沱江流域人工针叶林演替系列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沱江流域人工墨西哥柏林演替系列上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也逐渐降低.20龄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和当地的针阔叶混交林已很接近,这说明人工墨西哥柏林通过针阔叶混交林演替成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的趋势很明显,墨西哥柏作为当地速生的造林绿化树种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沱江流域人工墨西哥柏林演替系列上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也逐渐降低.20龄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和当地的针阔叶混交林已很接近,这说明人工墨西哥柏林通过针阔叶混交林演替成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的趋势很明显,墨西哥柏作为当地速生的造林绿化树种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三指山与台湾岛南仁山森林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比较研究了海南岛五指山自然保护区与台湾岛南仁山垦丁森林公园的植物区系成分,森林结构,森林类型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五指山森林是中国热带雨林植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台湾岛南仁山森林则是中国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