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廉价易得的2-呋喃甲醛、2-噻吩甲醛、2-吡啶甲醛等杂环芳甲醛以及正丁胺、苯胺等脂肪及芳香伯胺等为原料,在温和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18种N, N(O, S)-亚胺类双齿配体。得到了优良的分离收率,最高达到了97%。产物为液体或固体化合物,分别测定了固体的熔点,并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及13C NMR)及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RMS)对所得产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其与目标化合物相符。  相似文献   

2.
以廉价、易得的芳(杂环)甲醛、取代肼及羟胺等为原料,合成了9种N,N-、N,O-、N,S-腙及肟配体,并在相对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其应用到了钯催化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中,开发了一种温和、高效的以腙为配体的钯催化系统Pd(OAc)2/2-噻吩甲醛苯腙(4b)/K3PO4/DMSO。将该系统用于催化苯硼酸与芳溴的交叉偶联反应中,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收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廉价易得的(杂)芳醛、(取代)苯肼以及羟胺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11种N, N-或N, O(S)-腙、肟双齿配体。除个别产物外,绝大多数的收率都在90 %以上。产物均为固体化合物,分别测定了它们的熔点。通过1H NMR谱、13C NMR谱及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RMS)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与目标化合物相符。  相似文献   

4.
开发了一种温和、高效的以腙为配体的铜催化系统Cu2O/2-噻吩甲醛-N-甲基苯腙(4a)/Cs2CO3/DMSO,并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将该系统用于催化胺与芳卤的交叉偶联反应,表现了良好的催化活性。交叉偶联反应的最大收率达到了80 %。实验表明,该类配体是稳定的、价廉的且可从市场上得到的原料,易于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制备。  相似文献   

5.
两种三核配合物 N,N′—双(2—氨基苯甲酰基)乙二胺钯(Ⅱ)/铂(Ⅱ)(N,N′—bis(2—aminobenzovl)cthylenediaminc Pd(Ⅱ)/Pt(Ⅱ))已被合成.其配体 N,N′—双(2—氨基苯甲酰基)乙二胺(N,N′—bis(2—aminobenzoyl)cthylenediaminc,简称 abcaH_2)的合成机理初步被论证.反应物、吡啶及亚磷酸三苯酯三元中间体的形成可促使酰胺键的形成.经元素分析,IR、UV—Vis、~1HNMR、MS 及摩尔电导的测定.确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结果发现三核配合物的生成仅需一步反应.力图一步合成过渡金属(M=Cu(Ⅱ)、Co(Ⅱ)、Ni(Ⅱ)、Mn(Ⅱ))的三核配合物尚未成功.三核配合物中分别与酰胺 N 和芳胺 N配位的金属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N,N,N′,N′-四(2-羟乙基)乙二胺(THEED)与四丁基碘化铵(TBAI)组成二元催化体系,催化二氧化碳(CO_2)与环氧烷在常压无溶剂条件下进行耦合反应生成环状碳酸酯.系统地探讨了温度、助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THEED/TBAI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4 h,为最佳的反应条件.在最佳条件下,THEED与TBAI共催化活性最好,合成的环状碳酸酯的产率达90%以上,产物的选择性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二氯化钯为起始原料,在比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制备了双(乙腈)二氯合钯和双(苯腈)二氯合钯,产率97%.采用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和 I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Suzuki C-C偶联反应为模型评价了其催化活性,催化转化率70%~88%.  相似文献   

8.
根据桥联配体的特性,通过中间体二(2–吡啶甲基)胺(DPA)的合成,设计并合成3个含N、O的配体,分别是:三(2–吡啶甲基)胺(TPA)、二(2–吡啶甲基)(6–氯甲基–2–吡啶甲基)胺(TPA-Cl)、N–苯甲酰–2–甲苯羟胺(BOTHAH).合成DPA和TPA时,采用醛胺缩合形成席夫碱并进行还原,即"一锅法".再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通过酯化、还原、氯变、取代反应合成2,6–二氯甲基吡啶,与DPA反应生成TPA的衍生物.同时,以2–硝基甲苯为原料,通过锌粉还原生成2–甲苯羟胺,2–甲苯羟胺与苯甲酰氯发生酰化反应,合成异羟肟酸型的N、O配体BOTHAH.并用1H,NMR分别对DPA、TPA、TPA-Cl、BOTHAH配体进行结构表征分析,采用红外吸收光谱表征相关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使用溶剂热法,吡啶-2-甲醛缩氨基硫脲与Co(C lO4)2.6H2O反应制备了Co(Ⅲ)配合物[Co(C7H7N4S)2](C lO4),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SRB法试验了配体和配合物对体外口腔黏膜癌细胞(KB)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浓度为0.16 m g/L时,配合物对细胞杀伤力大于配体,金属与配体作用可能具有加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组合氧化剂过碳酸钠-过氧化氢-四乙酰乙二胺氧化环己胺制备N,N'-二环己基二氮烯-N,N'-二氧化物,通过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氧化剂各成分投料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反应后陈化时间对产物收率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n(环己胺):n(过碳酸钠):n(H2O2):n(四乙酰乙二胺)=1.0:3.0:3.0: 1.75,pH=9,在水/乙酸乙酯混合溶液(物质的量的比为5.3:1.0)中33 ℃下反应3 h,陈化12 h,收率98.3%.用IR、1H NMR、13C NMR和MS表征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引入协同关系的理念,利用TLC和HPLC法从人参栽培地土壤中筛选出高效转化人参皂苷CK的复合菌群R2A48.方法采用微生物转化法生产人参皂苷CK是目前的首选方法,而高效菌株的筛选是大量制备人参皂苷CK的首要条件.结果通过因子转化实验确定其最佳转化条件:初始p H为7.0,底物浓度为3%,转化温度为35℃,摇床转数为140 r/min,转化时间为14 d.结论本研究为目前只利用单一微生物转化人参皂苷CK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对微生物转化人参皂苷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转化三七提取物为人参皂苷Rg3的真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培养人参(Panar ginseng C.A.Meyer)的土壤中筛选出23株菌,分别进行三七(Panax Notoginseng)提取物转化实验.经过摇瓶发酵后,采用TLC法与HPLC法对其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够转化三七提取物为高活性人参皂苷的微生物菌株有9株,其中以菌株TR-20的转化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大雪兰种子的快速萌发,筛选能有效促进大雪兰(Cymbidium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在兰-菌共生培养条件下,开展了共生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菌株重分离、三维菌丝网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TTC种子活力等方面的测定.经研究表明:经过150 d兰-菌共生培养,2种春兰和墨兰根部的菌根真菌CLB111、MLX102均对大雪兰种子共生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萌发率与对照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经共生培养后从种子中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共生萌发种子经光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大量菌丝侵入并在胚细胞中形成三维菌丝网,胚开始分化,种子表现出明显的活性;而对照组种子经重分离未获得原接种菌株、未发现菌丝侵入种子,且种子活力极低.由此,筛选出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有效菌株为CLB111、MLX102.大雪兰成株的菌根真菌与其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是一致的,这与天麻不同;同时,能有效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菌根真菌有2种.试验表明,大雪兰的菌根真菌与促进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不是绝对专一的,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菌株对同一种大雪兰种子有明显的促进萌发作用.对于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是否存在有差异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鸟头(Aconitum carmichaeli)、Bidens sulphureus和洋金花Datura metal)三个植物种为材料(用A.rhizogenes的九个菌株和A tumefaciens的一个突变系为感染源.诱导出转化毛状根.根据所诱导出的转化毛状根数量来评价各菌株诱导产生转化毛状根的能力.结果表明同一菌株对不同植物和同一植物接受不同菌株的感染力有明显差异.A. rhizogenes ATCC15834、ATCC 25818、A 42017和A.tumefaciens、TMR 338诱导产生转化毛状根的能力最强,A.rhizogenes R1000、TR 105次之.ATCC 11325、ATCC 13332、ATCC 13333和Melon;2—1较差 作者认为,目前仍可依照Dawso (1942)、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离体根培养 得出的结论 按生长率、干重和分枝数作为建立转化毛状根无性系的初选形态学标准.  相似文献   

15.
以钝齿棒杆菌T6-13为出发菌,采用甘氨酶-青霉素G-溶菌酶处理其细胞,酸处理10小时制备的原生质体用激光辐照5分钟,挑取再生后菌落进行筛选,选育出二株高产菌5-20和5-21,最高产酸率分别为9.79%和9.65%,最高转化率分别为69.95%和68.96%,比出发菌提高44.83%和42.70%;5-20菌株在3万升大罐中试生产9罐,平均产酸6.79%,平均转化率为52.06%.  相似文献   

16.
怀牛膝毛状根诱导及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膝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发根农杆菌、培养基、乙酰丁香酮(AS)对毛状根诱导率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不同菌种对牛膝叶片转化率有显著影响,3个供试菌种中ATCC15834菌株诱导率最高;在1/2MS无激素固体培养基上毛状根的诱导率及生长状况均优于MS培养基;100μmol·L-1 AS可以有效提高毛状根诱导率.毛状根从叶片形态学下端中脉切口处形成的愈伤组织上产生,能在无外源激素的培养基上自主生长.PCR扩增结果显示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B基因已在牛膝毛状根基因组中插入、整合并得到表达.建立了牛膝毛状根诱导培养体系,为利用毛状根大规模生产药用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小麦根、茎、叶分离出21株溶磷微生物,筛选出溶磷能力最强的菌株JG-22,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土壤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gri strain).研究表明,JG-22对Ca3(PO4)2溶解能力最强;pH值对菌株JG-22溶磷效果影响最明显,在34~36℃和弱碱性环境下,溶磷效果较好;培养72 h后增加培养时间对有效磷的增量影响不大;Ca3(PO4)2含量在5 g/L以上时加大其含量对有效磷的增量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 YMF3.00003菌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摇瓶培养发酵液对所测的植物病原菌Cylindrocarpon didynum,C.destructans,Magnaporthe grisea,Rhizoctonia solani的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81.5%,71.0%,60.7%和60.2%.确定了该菌株在20 L发酵罐中的发酵条件,绘制了生长曲线及得到了不同生长时期的抑菌率.其中,培养21 h时细胞数最多,达到5.1×109;25 h时发酵物对R.solani的抑菌率最高,达到90.5%.通过对几种吸附剂的筛选,确定用锯木屑作为吸附剂,将发酵终产物用锯木屑吸附,制成约2×1011g-1的菌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产乌头碱的内生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白喉乌头根中分离内生真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内生真菌对4种指示菌的抑菌作用,通过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乌头碱,最后基于真菌形态特征和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白喉乌头根部共分离得到20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其中菌株YLAC-3发酵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其发酵液中发现类似于乌头碱的化合物.说明菌株YLAC-3发酵液有较为广泛的抑菌活性,它可能产生乌头碱.菌株YLAC-3菌落、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类似于曲霉菌属,与已报道的塔宾曲霉菌ITS序列(KP196359)的相似度为99%.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曲霉菌属有效发表种Aspergillus tubingensis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83个病灶行非探头加压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计算正常腺体组织与病变区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SR),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绘制ROC曲线并确定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最佳诊断界点.结果 83个病灶中经病理诊断恶性病灶34个,良性病灶49个;恶性病灶SR为3.886±0.572,良性病灶SR为1.759±0.62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以3.26为最佳诊断界点时,诊断的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91.8%,准确率89.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