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裂褶菌胞内和胞外多糖的组成及几种理化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褶多糖(schizophyllan)是从一种担子菌--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菌丝体和发酵液所产生的多糖,深层发酵培养5天后,菌丝体用热水提取,提取液用乙醇沉淀,得胞内粗多糖,发酵液用乙醇直接沉淀,得胞外粗多糖。多糖粗品经Sevag法脱蛋白,活性炭脱色,流水透析,乙醇沉淀,真空干燥.通过纸层析,薄层层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表明裂褶菌胞内和胞外多糖均为一中性含有蛋白的β—糖苷键葡聚糖. 裂褶多糖是一种免疫活性多糖,对动物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抗菌素有增效作用,能提高抗菌素效价和降低付作用.此外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樟芝菌丝体(胞内)多糖和樟芝发酵液(胞外)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分别经口给予100,400,1 600 mg·kg-13个剂量的樟芝菌丝体和发酵液多糖30 d.结果显示樟芝菌丝体多糖高剂量组、樟芝发酵液多糖高、中剂量组对小鼠脏器/身体质量比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有显著影响;樟芝菌丝体...  相似文献   

3.
富硒金针菇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富硒金针菇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提取与分析,结果表明,加低浓度的硒可提高金针菇发酵液中粗胞外多糖的提取量和纯胞外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4.
碳、氮源对猪苓菌丝生长与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10余种氮、碳源对液体培养过程中猪苓菌丝生长及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浸膏是既适合猪苓菌丝生长又利于其胞外多糖积累的良好氮源。牛肉膏、蛋白胨、水解酪蛋白次之。氮源浓度实验表明,较低浓度氮利于菌丝体生长,而较高浓度的氮利于胞外多糖的分泌。在所试各种碳源中,以葡萄糖最佳,其浓度为1%-5%之间,对于菌丝生长及胞外多糖的产生均适宜。  相似文献   

5.
采用响应面法对铆钉菇菌丝体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响应值。结果表明,影响铆钉菇菌丝体胞外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获得的各因素最佳水平为:提取温度6℃,提取时间5 h,料液体积比1∶4.4。在此优化条件下,所得胞外多糖的质量浓度为278.86 mg.L-1,比优化前提高了20.40%。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体发酵法研究了灵芝培养过程中发酵液pH值、菌丝体生物量、胞外胞内多糖含量及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菌丝体生物量、胞外胞内多糖含量及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呈先升后降趋势,pH值前3天下降,之后基本不变;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及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具有相同时间效应和变化趋势,均在发酵4d后达到峰值.漆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可以反映灵芝菌丝体生长状况,且相对于其它检测指标更为灵敏、简便,可用于发酵过程指示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用乙醇沉淀、Sevag法除蛋白等方法得到羊肚菌菌丝体胞外粗多糖,并进一步通过离子交换色谱、分子筛色谱对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一多糖组分MEP3A.经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确定该多糖组分结构为直链→6)-α-D-Man p-(1→,分子量81.2 kDa,不含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采用MTT法检测表明,该多糖组分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云芝产胞外多糖的产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云芝菌丝体产胞外多糖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根据回归分析,确定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培养时间2.4 d,装液量67.6 mL,初始pH=5.1。利用醇沉淀法和DEAE Sepharose CL-6B凝胶柱层析对云芝胞外多糖进行纯化,产品达到电泳纯。紫外扫描和HPLC的分析结果表明,云芝菌株胞外多糖不含多肽,单糖组成至少含有葡萄糖和木糖。  相似文献   

9.
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菌丝体多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赛金  涂晓嵘  黄林  涂国全 《江西科学》2007,25(3):292-294,301
采用生物工程发酵技术进行灵芝菌730菌丝体多糖扩大生产,在500 L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罐中通过控制深层发酵工艺条件获得灵芝菌丝体、灵芝多糖。结果表明:发酵70 h,镜检菌丝壁上无明显的芽头和锁状联合,菌丝体有少许自溶,无杂菌。灵芝菌丝体的浓度达到30%左右,胞外灵芝多糖和胞内灵芝多糖分别达3.5g/L和4.8%。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育药用真菌猪苓的速生高产菌株。方法采用氦-氖激光和紫外线对猪苓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以菌丝生长速率和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进行筛选。结果筛选出一株高产突变菌株LU-7,与出发菌株相比,其最大菌丝体干重高出25.1%,单位培养基胞外多糖含量增加了83.4%,而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结论经氦-氖激光和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了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生能力都明显提高的猪苓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三种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对扶芳藤多糖提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水提多糖前用乙醇和乙醚混合液对扶芳藤进行脱亲脂性成分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扶芳藤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霍恩氏法研究杞芪灵芝多糖的急性毒性,采用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和Ames实验研究杞芪灵芝多糖的遗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杞芪灵芝多糖经灌胃给药,其半数致死量为LD50 >21 500 mg/kg,基本无毒;在骨髓细胞微核实验中,微核出现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精子畸形实验中,精子畸形率也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海洋浮游硅藻胞外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浮游硅藻胞外多糖是其在生长过程中向外界环境所分泌的胞外产物中的一种,在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制药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海洋浮游硅藻胞外多糖生物量的影响因素,胞外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胞外多糖的成分分析与结构修饰及其药理学活性研究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其在海洋生物制药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浓缩污泥中胞外聚合物组分与脱水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浓缩污泥中胞外聚合物的组分(蛋白质和多糖) 对污泥脱水性的影响, 对添加和未添加腐殖土的浓缩污泥进行21天的高温(55℃) 厌氧消化试验。通过离心和热提取的方法分别提取浓缩污泥中的溶解态胞外聚合物(dissolve-EPS)及结合态胞外聚合物(bound-EPS),并对污泥的溶解态和结合态的胞外聚合物以及脱水性(毛细吸水时间表征) 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 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 污泥毛细吸水时间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污泥毛细吸水时间与溶解态蛋白质和多糖有显著地正相关(0.868, 0.959), 与结合态蛋白质和多糖有显著地负相关(-0.783, -0.831)。厌氧消化21天后, 添加腐殖土的污泥中溶解态多糖比未添加的低 7% 左右, 而溶解态蛋白质、结合态蛋白质和多糖没有明显变化。添加腐殖土的污泥毛细吸水时间比未添加的降低了25% , 这表明, 污泥中溶解态多糖对污泥的脱水性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竹叶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筛选竹叶多糖提取优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竹叶多糖为工艺筛选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条件.结果:竹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石油醚回流2 h,滤渣用95%乙醇回流2 h,再用30倍量的水回流3次浸提多糖.用Sevage法除蛋白,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80%,于冰箱静置12 h,得多糖沉淀.采用优化后的工艺提取竹叶多糖粗品的得率约0.51%.结论:采用该提取工艺,竹叶多糖的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兰州百合提取物中的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多糖的固液比1∶70,最佳浸提温度为65℃,浸提时间8 h,提取率可达15.64%.对多糖提取物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耐氧化性较差,易被H2O2氧化,抗还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干香菇为原料,针对香菇多糖提取工艺中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三个主要因素与香菇多糖提取量的关系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了影响香菇多糖提取量的基本工艺条件:时间5小时左右,温度85℃左右,料液比1:30左右;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时间、温度、料液比对香菇多糖提取量均有显著影响;并通过做折线图直观地反映出了各因素与香菇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总状蕨藻盾叶变种多糖对正常小鼠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腹腔注射总状蕨藻盾叶变种多糖溶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免疫参数(CD3 ,CD4 ,CD8 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脾脏NK细胞百分比,并测定胸腺、脾脏指数.结果:总状蕨藻盾叶变种多糖能明显降低小鼠血中CD3 ,CD4 ,CD8 百分比(P<0.05),同时增强脾脏NK细胞百分比(P<0.05),并显著降低胸腺指数(P<0.05),增加脾脏指数(P<0.05).结论:总状蕨藻盾叶变种多糖对小鼠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具有双向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灰树花液体培养及其胞外多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优化灰碳源和氮源等技术参数基础上,对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酵母浸粉和葡萄糖是灰树花生长较为适宜的碳氮源,发酵液中灰树花多糖含量最多可达9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