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鱼油化学水解工艺的优化及EPA/DHA的富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鱼油的水解工艺以及水解后游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的分离纯化工艺.结果表明,化学水解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皂化时间60 min,皂化温度50℃,乙醇/水比例(v/v)6:1,此条件下鱼油的水解率为95.5%,EPA得率为91.2%,DHA得率为88.9%.鱼油水解后,利用C18柱对水解液进行层析分离纯化,经质谱检测分析和HPLC检验产物的EPA、DHA纯度分别达到92.9%和93.2%.  相似文献   

2.
两种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微藻,对两种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orrutum)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进行了室内培养,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含有较高的C16:O、C16:1和C20:5(EPA),仅含有微量的C20:4不含有C22:6(DH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3.8%。而等鞭金藻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8:2、C18:3、C22:6(DHA),不含有C20:4,仅有少量的EP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高达49.8%。两种微藻脂肪酸组成显示出明显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脂肪酸因其含有较多的不饱和双键而表现出不稳定性,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易被氧化。ω-3鸡蛋是一种新型的营养强化食物,以鸡蛋为载体,将ω-3脂肪酸进行营养强化,研究旨在探究ω-3鸡蛋中脂肪酸在加热条件下的变化情况,为ω-3鸡蛋的烹饪加工和食用提供参考。分别以ω-3鸡蛋的带壳鸡蛋和全蛋液为实验对象,将鸡蛋加工成为温泉蛋、溏心蛋及全熟蛋,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比较加热对鸡蛋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强化方式、养殖方式等多重差异,不同品牌鸡蛋中脂肪酸含量相差较大,经加热处理后,壳蛋个体之间的差异同样表现较为明显,所以最终实验以全蛋液的处理结果为准。与鲜全蛋液相比,温泉蛋的加热过程对ω-3鸡蛋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最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0.08%,必需脂肪酸含量减少0.14%,DHA含量减少1.15%;溏心蛋次之,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1.01%,必需脂肪酸含量减少0.55%,DHA含量减少4.23%;全熟蛋脂肪酸组成变化最大,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1.22%,必需脂肪酸含量减少1.29%,DHA含量减少5.77%。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会使ω-3鸡蛋中的脂肪酸有一定程度的损失,从生蛋、温泉蛋、溏心蛋到全熟蛋,随着成熟程度的增加,鸡蛋中脂肪酸的损失逐渐变大,但损失量总体上比较小,说明加热对ω-3鸡蛋中脂肪酸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离子液体[BMIM][BF_4]、[BMIM][PF_6]和[BMIM][Tf_2N]为反应介质,对ω-3脂肪酸(EPA和DHA)质量分数为30.02%的甘油三酯型鱼油和74.38%的乙酯型鱼油进行酶法酯交换反应.首先测定离子液体中特异性脂肪酶TLIM、猪胰脂酶与非特异性脂肪酶Novozyme435的酶活,进一步探究3种离子液体对脂肪酶催化鱼油酯交换产物ω-3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脂肪酶在3种离子液体中的酶活均显著上升;与非离子液体体系相比,上述离子液体能够在鱼油酶法酯交换反应中使反应产物甘油三酯ω-3脂肪酸的平均得率提高20%以上.其中,当[BMIM][Tf_2N]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时,TLIM催化鱼油酯交换产物甘油三酯的EPA和DHA总质量分数达到63.65%,较不加离子液体提高了11.79%.  相似文献   

5.
【目的】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鱼油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寻找能够替代鱼油的脂肪源日趋紧迫。【方法】采用直接转酯化进行气相色谱鉴定的方法测定鱼油、多种常见植物油和两种微藻的脂肪酸组成,以37种脂肪酸标准品作为参照,比较分析3类脂肪源的异同。【结果】鱼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和裂壶藻(Schizochytriumsp.)相似,但植物油与鱼油相比缺乏EPA和DHA等n?3高不饱和脂肪酸。在满足必需脂肪酸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两种替代鱼油的策略:1使用38.0%亚麻籽油配合27.7%微绿球藻藻油和34.3%裂壶藻藻油替代鱼油的策略获得与鱼油一致的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率,能够较好地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可作为替代鱼油的首选策略;2使用38.0%大豆油配合27.7%微绿球藻藻油和34.3%裂壶藻藻油替代鱼油的策略则获得与鱼油大体相同的主要脂肪酸类别,价格较亚麻籽油组低廉,可作为备选策略。【结论】使用高EPA和DHA含量的微藻藻油配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鳀鱼油特性与精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鳀鱼油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鳀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EPA与DHA总量在20%~30%,DHA含量高于EPA,鳀鱼油脱色采用3%活性炭和3%酸性白土效果较优。脱臭采用减压法,便脱色脱具一步完成,减少了鳀鱼油的氧化。碱炼可明显脱除90%的游离脂肪酸(FFA)(p<0.05),采用的精制工艺对碘值(Ⅳ)及鱼油脂肪酸组成影响甚微,可明显(p<0.05)脱除过氧化物。精制处理改善了鱼油的感官指标。  相似文献   

7.
南极磷虾虾油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治疗脂肪肝、改善记忆等作用,是一种保健用油,研究完善的乙醇提取技术生产南极磷虾虾油更为可行.南极磷虾脂肪酸丰富多样,含人体所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奇数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在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PA、DHA占比最高.南极磷虾中的虾青素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性,R,R'-虾青素,...  相似文献   

8.
7株海洋微藻强化褶皱臂尾轮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用7株富含EPA、DHA的海洋微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进行强化,通过检测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来研究这几种微藻对轮虫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轮虫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所用饵料密切相关,尤其是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取决于这些脂肪酸在藻中的含量;强化12h后,轮虫中的n-3PUFA含量一般为饵料中含量的75%左右,强化24h达80%以上,强化7d的轮虫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概 述 EPA,学名二十碳五烯酸,分于式为C_(20)H_(30)O_2,分子量302.35;DHA,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分子式为C_(22)H_(32)O_2,分子量328.48。 EPA和DHA存在于各种鱼的鱼油中,通常以甘油三酯形式存在。EPA和DHA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共存于鱼油中的,但它们的含量和比例是随鱼种、鱼部位、渔获海域及季节而变化的。沙丁鱼等小型鱼中EPA含量较高,而金枪鱼、鲣等大型鱼中DHA含量较高,特别是后两种大型鱼的头部、眼窝脂肪中DHA含量很高。表1列出了各种海鱼眼窝脂肪中的DHA和EPA的含量。 EPA和DHA都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目前已经大量用于药物和保健食品中,日本已把EPA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高血脂症。此外动物实验证实,EPA和DHA都具有降低血压、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脂肪肝、抑制炎症的作用,而DHA还有降低乳腺癌、大肠癌、肺癌发生率,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预防和治疗视力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淡水鱼体内脂肪酸与营养级的相关性,采集了洞庭湖6种不同营养级的鱼,将其解剖为肌肉、肝脏、肾脏、肠、鳃、眼、鳔、皮和脂肪等组织样品,采用稳定同位素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测定不同营养级鱼组织中氮同位素丰度比值(δ15N值)和脂肪酸的含量. 结果表明,不同鱼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分布较均匀,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布却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洞庭湖鱼类的肌肉、肝脏、鳃、皮和肠中二十二碳六烯酸与二十碳五烯酸的比值(DHA/EPA)随δ15N值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鱼组织中的DHA/EPA可以指示洞庭湖淡水鱼类营养级的高低.  相似文献   

11.
影响USFE萃取海藻EPA和DHA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时间、CO2流量和超声参数对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海藻EPA和DHA的影响,发现与超临界流体萃取相比,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使CO2流量减小,萃取温度及压力降低,萃取时间缩短,而EPA和DHA的萃取率提高,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EPA和DH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压力25MPa,时间3.0h,CO2流量3L/h。  相似文献   

12.
海带被誉为天然的保健食品,其脂溶性成分中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包括DHA、EPA、AA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人类及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的溶剂和提取方法的比较,找到了一种提取海带脂溶性成分的合理方法,并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种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保护人的心血管功能,并具有抗癌、抗炎、调整免疫等功效。但过量食用会有负面影响,比如扰乱膜渗透性、影响酶活等。详细介绍了二十二碳六烯酸的保健功能,并给出其适用量,即WHO推荐的ω-6/ω-3值为4∶1~3∶1。  相似文献   

14.
温度、光照、pH值对后棘藻生长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报道了环境因子对富含EPA(20:5ω3)的海洋微藻后棘藻(Ellipsoidion sp.)70-01的生长速度,总脂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棘藻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脂肪酸含量,总脂含量为31-36%,主要脂肪酸为14:0,16:0,16:1,18:1ω9,18:1ω7,18:2ω6,20:4ω6,20:5ω3。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0度,25度时生长速度最快,温度对总脂含量影响很小,但对EPA和PUFA含量影响较大,在25度时有最大的EPA和PUFA含量,适宜光强为108.75umolm^-2s^-1--244.15umolm^-2s^-1,在145.54umolm^-2s^-1时EPA产率较大,在起努pH6.5-9范围内,pH8.5时有最大的生长速率和总脂含量,而PA和PUFA在起努PH7.5时最大,分别占脂肪酸的18.77%和23.38%,实验条件下后棘藻EPA产率最大的条件为温度25度,光强145.54umolm^-2s^-1,pH为7.5-8.5。  相似文献   

15.
用直链藻强化培养的轮虫,其EPA和DHA含量显著增加,以强化72 h效果最佳,其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0.36%和3.12%;用不同密度的强化轮虫培养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Ⅱ期与Ⅲ期(Z2与Z3),结果表明:轮虫密度为20 ind/mL时Z2的变态率与存活率分别为60.60±2.64%和63.20±2.48%,密度为30 ind/mL时Z3的变态率与存活率分别为57.40±1.63%和62.00±2.98%,均为最佳;收集该阶段溞状幼体,对其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强化轮虫培养的溞状幼体的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5.09%和7.24%,显著高于未经强化的酵母轮虫培养的溞状幼体(p<0.05).  相似文献   

16.
罗氏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脂类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罗氏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随着胚胎的发育,总脂及中性脂含量明显下降,而磷脂含量趋于稳定,保持在一定水平.脂类在罗氏沼虾胚胎发育中除部分形成组织器官的组成成分外,主要起提供能量的作用.在脂肪酸组成上,胚胎中含量较高的饱和脂肪酸(SFA)有C14:0,C16:0,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有C16:1n-6,C18:1n-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C18:2n-6,C20:4n-6 (ARA)以及n-3系列的高不饱和脂肪酸(ω-3HUFA) C18:3n-3,C20:5n-3 (EPA)和C22:6n-3(DHA).C18:1n-9和C16:0在罗氏沼虾胚胎发育各时期均占较高比例,是整个胚胎发育期间能量的主要提供者.在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作为主要能源的脂肪酸不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在从受精卵期到原肠期是主要能源,单不饱和脂肪酸在从囊胚期到无节幼体期是主要的能源,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从无节幼体期到溞状幼体期的主要能源.  相似文献   

17.
脂肪酶作用下鱼油和卵磷脂的酯交换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正己烷有机溶剂中脂肪酶能有效地催化鱼油和卵磷脂的酯交换反应,本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酶活力和底物不同比等条件下对卵磷脂和鱼油在的ω-3脂肪酸结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25mL的正己烷中,反应温度为45度,酶活力为0.8u/mL,r(卵磷脂):r( 鱼油)=1:4时,反应24h后卵磷脂中DHA/EPA的结合率为16.3%。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Δ4,7,10,13,16,19n-3),构建了同时含C20-Δ5脂肪酸碳链延长酶(TFD5)和C22-Δ4脂肪酸碳链脱饱和酶(FAD4)基因的共表达质粒pYTFD5-FAD4.该质粒是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使脂肪酸碳链延长酶与脱饱和酶基因置于各自启动子和终止子下获得的.共表达质粒pYTFD5-FAD4转化酿酒酵母所得到基因工程菌,在添加终质量分数为2%的半乳糖,终体积分数为1%的NP-40和0.3 mmol/L的底物二十碳五烯酸(EPA,20∶5Δ5,8,11,14,17n-3)下进行诱导,可直接转化二十碳五烯酸(EPA,20∶5Δ5,8,11,14,17n-3)生成二十二碳五烯酸(DPA,22∶5Δ4,7,10,13,16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Δ4,7,10,13,16,19n-3).  相似文献   

19.
鱼肉、鱼骨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醚提取、三氟化硼-甲醇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鱼肉,骨油中的脂肪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其中油含量分别为35.11%-45.81%范围内,共鉴别出23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二十碳五烯酸(DH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EPA)的含量分别为31.54%-38.89%和6.67%-7.28%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利用真菌发酵生产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代谢和生理功能,真菌PUFAs的合成转化及关键酶的研究,真菌ω-3PUFAs优化的发酵条件及转化技术,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并归纳了产ω-3PUFAs真菌资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ω-3PUFAs产量提高的可能途径及高产菌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