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的RAPD-PCR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PCR),对采自我省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和同一寄主不同植株的瓜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6个多态性随机引物,共产生了72条RAPD带,其中86.11%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4个RAPD组,确定了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瓜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分类提供有利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同工酶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来自不同寄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有3条主酶带,其迁移率分别为:Rf=0.08,Rf=0.20和Rf=0.4.但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POD同工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来源于花生的尖孢镰刀菌只有2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和Rf=0.08;来源于甜瓜的尖孢镰刀菌只有1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来源于不同寄主的镰刀菌的EST同工酶谱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来源于黄瓜、甜瓜和西瓜的镰刀菌的EST酶谱较为相似,都具有Rf=0.018,Rf=0.114和Rf=1.000的3条酶带,其它寄主来源的镰刀菌的EST酶谱间互相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这些菌株基本上都存在着Rf为0.018和1.000的2条酯酶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3.
甜菜镰刀菌根腐病是引起甜菜块根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1990年对石河子143团甜菜病块根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鉴定为大抱镰刀菌甜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betae(Stewart)Snyder&Hansen]侵染所致。病菌在27℃生长最快。用药液浸菌平板培养法进行药效测定,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杀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枯萎病原菌在黄瓜组培苗体内侵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黄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菌株F H.6.5 030318 J2接种黄瓜组培苗,研究该病原菌在植株体内侵染特性,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菌侵染植株是通过菌丝体在植株体内不断扩展,菌丝体可同时朝下与朝上扩展,接种4d菌丝体已到达根部组织,但从茎顶部组织未分离到病原菌;接种7d时菌丝体已到达植株茎杆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5.
以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病原菌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牛津杯法等方法,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SJ100001对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SJ100001菌株抑菌活性成分的来源、SJ100001菌株发酵液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理化稳定性;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测定,探究SJ100001菌株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黄芪根腐病是严重影响黄芪产量的病害之一,为确定其致病的主要致病菌,本实验对采自甘肃陇西的黄芪根腐病病株以组织分离、离体根部接种、盆栽实验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获得了5株黄芪根腐病致病菌,并通过培养特征、显微形态及rDNA ITS序列分析综合鉴定,确定菌株G2、G3、G4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G5、G6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xoysporum).  相似文献   

7.
西瓜枯萎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起福州永泰西瓜枯萎病的病原菌经分离培养、形态学和致病性测定 ,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 usarium oxysp orum f. sp.N iveum。该病原菌在培养温度 2 5± 1℃ ,p H 6 - 7条件下生长最好 ;接种于瓜类幼苗上 ,可强侵染西瓜 ,中度侵染甜瓜 ,弱侵染黄瓜。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防控马铃薯干腐病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50%硫磺·多菌灵(WP)、60%唑醚·代森联(WG)、60 g/L戊唑醇(SC)、80%多菌灵(WP)和80%代森锰锌(WP)对马铃薯干腐病菌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分离于聊城地区国槐根茎腐烂病的24个镰刀菌菌株进行了可溶性蛋白质和同工酶电泳图谱分析及聚类分析,明确了镰刀菌生理分化的物质基础.研究表明,镰刀菌在可溶性蛋白质和EST、SOD、PPO、POD等同工酶存在差异,不同菌株之间某些同工酶谱带数和同一迁移率谱带的亮度和色泽差异非常显著,说明镰刀菌不同种或同种不同菌株间的多态性可在同工酶水平上得到反映.研究还发现,同工酶的变化与镰刀菌的种类以及侵染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摇床转速和装液量来控制不同通气量,对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株X.1.7 030527 02进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当装液量相同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转速<60r/min和>15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装液量的变化差异不大,当转速90~120r/min时,尖孢镰刀菌孢子生长量随的装液量增加而减少.装液量越大,平均孢子萌发率越高,100mL/250mL装液量的平均孢子萌发率最高,比50mL/250mL和25mL/250mL分别高1.6%和4.05%.摇床转速对孢子萌发率表现在转速低孢子萌发率高的趋势.菌丝体生长量受通气量(装液量和转速)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镰刀枯萎病主要发生在冷季型草坪上,造成苗枯、颈基腐、叶斑和叶腐、匍匐茎与根状茎腐烂、根腐等一系列复杂症状,是影响草坪质量和景观的一类重要病害.草坪镰刀枯萎病的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清除侵染源的前提下控制环境条件,发病初期使用广谱性杀真菌农药.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已经建立了禾谷镰刀菌侵染模式植物拟南芥分析系统,本研究采用禾谷镰刀菌-拟南芥的相互作用作为模型来研究植物如何防御禾谷镰刀菌的侵染机制,以拟南芥突变体edr3为基本材料来研究植物应对禾谷镰刀菌的防御反应,结果表明:edr3可以加强拟南芥对禾谷镰刀菌的感病性,并且通过对双突变体edr3/ein2、edr3/coi1、edr3/sid2、edr3/pad4抗性检测表明edr3的感病性从而证实EDR3在拟南芥对禾谷镰刀菌抗性中起正调控作用,依赖ET/JA途径,而不依赖SA途径。EDR3介导的致病机理的研究也将为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甜瓜枯萎病原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植株体内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于福州永泰采集甜瓜枯萎病病株,病原菌经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在甜瓜健株、病株体内均有分布.菌量分布依次为根茎部含量最大,茎蔓中部次之,茎蔓顶部最少.不同发病级别植株体内的平均含菌量测定结果表明:发病级别为2级的植株体内的菌量最大,为10.75×104cfu/g鲜质量,其次为发病级别为3级和1级的植株,含菌量分别为8.90×104cfu/g鲜质量和8.63×104cfu/g鲜质量;健株中的含菌量最少,仅为0.08×104cfu/g鲜质量.该尖孢镰刀菌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1℃,pH为7.  相似文献   

14.
雪松根腐病病原鉴定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松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urium solani(Mart,Sacc.),用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灌根可有效地控制雪松根腐病,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15.
培育转基因香石竹是摆脱香石竹枯萎病的主要途径。通过检验转基因香石竹各品系对尖孢镰刀枯萎病的抗病性能,能够为抗枯萎病香石竹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在探索适合尖孢镰刀菌产毒条件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镰刀菌毒素滤液对转基因香石竹28个品系进行了抗枯萎病性能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为15 d时,香石竹枯萎病菌在PSC培养液、全天振荡培养、连续黑暗的条件下最利于尖孢镰刀菌的产毒。不同p H对尖孢镰刀菌产毒量影响不大,毒素滤液经高温灭菌后其毒性变化也不大,说明该毒素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毒素培养滤液能够使香石竹叶片发病,且浓度越高,叶片发病率越高。当50%浓度毒素处理各转基因香石竹与其相应的未转基因香石竹叶片10 d时,叶片发病率差异达到了显著性差异的水平。通过50%毒素对香石竹各品系进行测定,发现转基因Ciao Bianco的叶片发病率在23.1%~27.1%之间,普通Ciao Bianco叶片发病率在53.8%~85.7%之间;转基因Tuareg的叶片发病率在25%~53.8%之间,普通Tuareg的叶片发病率在58.3%~78.6%之间;转基因Asso的叶片发病率在13.3%~43.8%之间,普通Asso叶片发病率在53.8%~66.7%之间。同时,确定Tuareg131、Tuareg133、Ciao Bianco179、Ciao Bianco416、Asso44、Asso 87、Asso 101、Asso 244为抗病品系。枯萎病镰刀菌毒素能够在香石竹抗枯萎病性测定起到重要作用,50%毒素浓度可用于筛选抗枯萎病的优良转基因香石竹,为转基因抗性品系选育和转基因香石竹抗病品系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春英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1):69-70,107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棉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受试的6个杀菌剂对棉花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扑海因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43 ppm,多菌灵EC50为0.057 ppm.2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药剂浓...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胶柱层析、 ODS柱层析、 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广豆根内生真菌GDG-178(Fusarium equiseti)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白僵菌素(1)、fusaproliferin (2)、11-epiterpestacin (3)、吲哚-3-乙酸(4)、indole-3-methylethanoate (5)、4-methyl-5,6-dihydro-2H-pyran-2-one (6)、柄曲霉素(7)、2′-hydroxydecanylpentadec-5,8,10,12-tetraneoate (8)、19-norergosta-5,7,9,22-tetraene-3β-ol (9)、对羟基苯甲醛(10)。其中,化合物7~10为首次从镰刀菌属Fusarium sp.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黄瓜尖孢镰刀菌培养初期(1~4d)的粗毒素滤液对黄瓜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胚根的长度明显比对照组短,对胚根生长的抑制率为30.00%~45.00%,且处理后的黄瓜种子很难成苗;培养后期(5~10d)的粗毒素滤液对黄瓜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胚根的长度比对照组略长,对胚根生长的促进率为14.29%~28.57%且处理后的黄瓜幼苗的高度比对照组高.对其幼苗进行的尖孢镰刀菌分离的结果表明,从根上1cm的茎段没有分离到尖孢镰刀菌,而根上2~3cm,5~6cm和叶片部位则都分离到尖孢镰刀菌.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和镰刀菌酸对棉花POD和PAL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比较了水杨酸和镰刀菌对棉花植物株和棉花组织培养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影响,用镰刀菌和水杨酸分别处理棉花离体叶片,守氧化物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都提高,但是氧化物酶同工酶不同。  相似文献   

20.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引起的植物枯萎病是种世界性的土传真菌病害之一,生物防治是解决植物枯萎病的一条理想途径.对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及其生防因子种类和应用情况做了综述.并分析了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