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当归根腐病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选取患根腐病的岷县当归为材料,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菌株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等试验,同时分析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 H、光照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以及菌丝的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岷县当归根腐病病原菌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和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燕麦镰刀菌在以可溶性淀粉、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温度为20℃,p H值为8时生长较好,光照对燕麦镰刀菌的生长无明显影响,63℃处理10 min可致死;锐顶镰刀菌在以甘露醇、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温度为25℃,p H值为8,连续黑暗或12 h光暗交替培养下生长较好,71℃处理10min可致死.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层析、 ODS柱层析、 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广豆根内生真菌GDG-178(Fusarium equiseti)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白僵菌素(1)、fusaproliferin (2)、11-epiterpestacin (3)、吲哚-3-乙酸(4)、indole-3-methylethanoate (5)、4-methyl-5,6-dihydro-2H-pyran-2-one (6)、柄曲霉素(7)、2′-hydroxydecanylpentadec-5,8,10,12-tetraneoate (8)、19-norergosta-5,7,9,22-tetraene-3β-ol (9)、对羟基苯甲醛(10)。其中,化合物7~10为首次从镰刀菌属Fusarium sp.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1989~1990年,在石河子、奎屯一带,分别在西瓜和籽瓜的苗期和生长中期,共采集病株标本180份,经分离、回接、再分离,确定致病的病原菌有五种类型,经鉴定分别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 spp)、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瓜类蔓枯病菌(Mycosphaerella capsicia)、瓜类疫霉菌(Phytophthora melonis),分别引起西瓜和籽瓜的立枯病、烂根病、枯萎病、蔓枯病和疫霉病。苗期以丝核菌引起的立枯为主,占64%,镰刀菌烂根占32%。成株期以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为主占87%,疫霉病4.6%,蔓枯病占3.8%,丝核菌占2.3%。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7,(5):742-749
为了调查河南省小麦穗霉的物种多样性,采集了该省18个地级市共计250余份小麦穗腐标本,经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得到256株真菌分离物.经鉴定表明,河南省小麦穗霉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对于分离频率较高(1%)的分离物,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出5个属10个种,包括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Fusarium equiseti,Fusarium proliferatum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毛壳(Chaetomium funicolum,Chaetomium globosum)和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对于分离频率较低(1%)的属,通过ITS测序分析鉴定出8个属,包括雪球微座孢(Microdochium sp.)、暗球腔菌(Phaeosphaeria sp.)、团网菌(Arcyria sp.)、茎点霉(Phoma sp.)、木霉(Trichoderma sp.)、附球菌(Epicoccum sp.)、黑孢(Nigrospora sp.)和枝孢(Cladosporium sp.).链格孢(A.alternate)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的分离频率分别占42.2%和29.7%,地区检出率分别为88.9%和83.3%,是河南省小麦穗霉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辣椒根腐病病原,从田间采集分离、纯化、鉴定、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并开展高氏15号生物菌剂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促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ITS、EF-1a、IGS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发现,引起该地区辣椒根腐病的病原物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柯赫氏法则完成了辣椒根腐病的回接鉴定试验.田间防效和促生结果显示,多粘类芽孢杆菌在240 g/667 m2,高氏15号菌剂在50 g/穴和75 g/穴,甲霜·恶霉灵1 500倍液防治辣椒根腐病效果最好,均达到70%以上.经试验处理的株高、根长、整株鲜重、根鲜重和根干重和空白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针对果蔬镰刀菌枯萎病主要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有效防治方法,从腐烂的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中分离主要致病菌之一,经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鉴定后,利用硼酸、肉桂油、亚磷酸钾处理病菌,确定最低抑菌浓度,并通过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果实接种实验,研究3种抑菌物质与病原菌发育及致病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分离的病原菌为F.oxysporum;3种物质的抑菌效果均与浓度成正比;在最低抑菌浓度下,可以显著抑制F.oxysporum的孢子萌发,延缓芽管伸长及菌丝扩展速度,降低病原菌生物量积累,引起病原菌糖吸收障碍,并对F.oxysporum引起的番茄腐烂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中肉桂油的防治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三杨庄汉代遗址霉菌污染种类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伏忠  陈家昌  解复红  陈晓飞  常丽 《河南科学》2010,28(12):1552-1556
结合内黄县三杨庄汉代遗址表面的霉菌形态特征、利用显微观察与DNA分子鉴定方法,对其11份表面土样中分离到的霉菌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种类鉴定,确定镰刀菌(Fusarium)、根毛霉(Rhizomucor)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等14种真菌为遗址现场的主要污染霉菌,为进一步的防霉技术研发和遗址的现场保护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防控马铃薯干腐病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50%硫磺·多菌灵(WP)、60%唑醚·代森联(WG)、60 g/L戊唑醇(SC)、80%多菌灵(WP)和80%代森锰锌(WP)对马铃薯干腐病菌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进行抑菌率和室内毒力测定,探究不同种类干腐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3种病原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60 g/L戊唑醇和60%唑醚·代森联对三线镰刀菌毒力最强,EC_(50)分别为5.01、7.24 mg/L;60 g/L戊唑醇和50%硫磺·多菌灵对尖孢镰刀菌毒力最强,EC_(50)分别为5.75、50.11 mg/L;60 g/L戊唑醇和50%硫磺·多菌灵对木贼镰刀菌毒力最强,EC_(50)分别为2.40、28.84 mg/L。综上所述,60 g/L戊唑醇的毒力较强,且在稀释500~1 000倍时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率也较高,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河西走廊敦煌盐碱土中分离筛选出有效拮抗黄芪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细菌,以期能为黄芪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拮抗菌,通过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类学鉴定;对其产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探讨其抑菌谱与稳定性;用有机溶剂进行抑菌物质的初步提取和抑菌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从20株细菌中,初筛获得了抑菌率高于50%的5株细菌,经过复筛得到抑菌圈直径达到3.78 cm的菌株7-2-3-4,其对包括尖孢镰刀菌在内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拮抗效果,经鉴定菌株7-2-3-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为LB培养基、装液量100 mL每250 mL、接种量5%、初始pH 7、发酵时间15 h.菌株7-2-3-4在温度-20~121℃、pH 2~12、紫外照射时间0~60 min处理下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处理无菌发酵液,甲醇粗提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物质初步鉴定为脂肽类.  相似文献   

10.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神农架的特色药用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白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为研究对象,利用rDNA-ITS序列对其健康组织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这4种植物中共分离出97株归属于23个属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内生真菌.其中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70株,分属于21个属优势种属是镰刀菌属(Fusarium s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和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从白三七中分离内生真菌12株,归属于毛霉属(Mucor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从七叶一枝花中分离内生真菌6株,归属毛霉属(Mucor sp.)、镰刀菌属(Mucor s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从珙桐中分离内生真菌9株炭角菌属(Xylaria sp.)、炭团菌属(Hypoxylon sp.)、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柄孢壳属(Podospora sp.)、间座壳属(Diaporthe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