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蒜头果蛋白(malanin)是从广西、云南特有植物蒜头果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植物蛋白质.采用变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malanin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表明,malanin是一种双链蛋白质,由A、B 2条肽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94×103.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是一种兼有很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濒危植物。本研究旨在揭示云南、广西蒜头果的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明确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蒜头果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数字标本植物馆、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等方式获取了蒜头果样本136个。选取常见的20个主要环境因子作为参数,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了蒜头果潜在适生区预测模型,模拟蒜头果在云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潜在适生区。【结果】笔者构建的MaxEnt模型预测得到蒜头果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为104°~107°E及22°~26°N,预测适生区验证结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的面积(AUC)均超过0.9。MaxEnt预测的蒜头果潜在适生区前4个环境影响因子及贡献率依次为: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因子(39.6%)、等温性因子(16.7%)、平均气温因子(13.7%)、气温年较差因子(11.5%)。【结论】云南文山州东南部以及广西西部是蒜头果的集中分布区,温度是影响蒜头果分布的主要因素,MaxEnt模型在蒜头果适生区预测中表现出极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该研究将为蒜头果资源保护利用和人工繁育选址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菌落挑选与划线培养技术,从硒矿区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真菌。通过摇床发酵培养,提取制备发酵样品。采用MTT法,用MDA-MB-231细胞、Hela细胞、SMMC-7721细胞测试发酵样品的抗肿瘤活性。从采自湖北恩施全球唯一独立硒矿床区的6个不同土样中分离真菌73株。其中,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IC_(50)小于90μg/m L的菌株32株,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IC_(50)小于90μg/m L的菌株13株,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IC_(50)小于90μg/m L的菌株9株。这些活性菌株为筛选抗肿瘤天然产物提供了良好的药源菌株。  相似文献   

4.
2,4-二氯硝基苯经硝化、胺基取代、叠氮取代和环合四步反应,合成了15个5,6-二取代苯并氧化呋咱类似物,结构均经~1H NMR和HRMS确证.采用SRB法评价了目标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 H460、结肠癌细胞HCT-116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数目标物(浓度5μmol/L)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4k、4l和4o对HCT-116的细胞抑制率大于60%,4a、4d、4k、4l和4o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大于85%.4 o对MCF-7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IC_(50)为1.6μmol/L.  相似文献   

5.
探讨长春碱在C-28'位点的结构修饰,并研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在长春碱的C-28'位使用钯催化偶联的方法合成衍生物,所得化合物经~1H NMR和HRMS-ESI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以长春碱为对照组,并将其用MTT法在MCF7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本试验共6个新颖的长春碱类似物,其中化合物10的活性优于对照品长春碱,两者的IC_(50)分别为0.22μmol/L和0.43μmol/L.  相似文献   

6.
蒜头果中一种新的植物蛋白(malanin)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 Chunet S.Lee)属于铁青树科(Olacaceae)蒜头果属.蒜头果蛋白(malanin)是通过粉碎、抽提、硫酸铵沉淀、疏水色谱层析等分离手段,从蒜头果种仁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新的植物蛋白.Malanin是一种糖蛋白,分子质量为61875u,等电点为5.5,由A,B2条肽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该蛋白的A链和B链N-端序列分别为DYPKLTFTTS和DETXTDEEFN(X一般情况下为C),用NCBI-BLASTP程序对nr数据库和其它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未发现有相同的序列存在.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及分析各自的肽质量指纹图谱(PMF),结果没有匹配数据库中的任何记录,说明malanin为新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海洋真菌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T法,对从厦门海域红树植物、晒盐场土壤、海藻和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的231株海洋真菌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 结果显示,有24株菌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占总供测菌株的10.4%,其中对HeLa细胞有抑制作用的有15株,对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8株,对BGC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12株. 选择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10株菌株进一步测定其培养物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发现JSSa-2,JQGa-6f和hzl02a-1株菌的活性很强, IC50分别为0.38,0.18,0.29 μg/mL. 实验结果表明,海洋真菌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将采集于中国福建海岸的海洋环节动物沙蚕(Nereis virens)冷冻干燥后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提取物A2经硅胶柱梯度洗脱分离,发现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分数1∶1)的洗脱组分B3有抗肿瘤活性.采用葡聚糖柱Sephadex LH-20对B3进一步等度洗脱分离,发现洗脱的组分C2有较高抗肿瘤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组分C2对HeLa细胞的毒性,结果显示:该组分具显著的体外抗HeLa细胞活性,其IC50(48 h)达47.30μg·mL-1;AO/EB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药物处理48 h后细胞明显出现凋亡现象;流式细胞术探讨其抗癌机制,结果提示组分C2可能是通过诱导HeLa细胞发生G0/G1期和(或)S期阻滞而诱导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乙二醇/葡聚糖组成的双水相系统(ATP),结合盐酸辅助调节分配的方法,实现了单一(6,5)手性单壁碳纳米管((6,5)SWCNT)的分离。将分离所得的(6,5)SWCNT分散于牛血清白蛋白(BSA)中,并添加紫杉醇(PTX)制备得到(6,5)SWCNT-BSA-PTX三元复合物。采用HeLa细胞对三元复合物进行细胞毒性评价,结果表明,(6,5)SWCNT作为药物载体能够显著降低PTX的半抑制剂浓度(IC_(50 ))至7.1×10~(-9) mol/L。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电晕负静电场联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对HeLa细胞生长、增殖及死亡的影响规律.以不同强度的电晕负静电场分别作用于正常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和培养液中加有一定浓度5-Fu的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采用MTT法检测HeLa细胞活性,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死亡率.发现单纯电晕电场既能促进HeLa细胞的生长(较低电压U≤2kV的条件下),激发了细胞活性,也能够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U≥6kV的条件下),提高细胞的死亡率.而任何强度的电晕电场与5-Fu同时作用,则对HeLa细胞只具有极大的抑制作用,而且对HeLa细胞具有更大的杀伤力,这种杀伤力随电晕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不同强度单纯电晕负静电场对HeLa细胞生长产生不同的促进或抑制效应;电晕负静电场联合化疗药物5-Fu则增强了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细胞和动物实验水平上,研究了双过氧钒化合物NH4[OV(O2)2(C8H7N3)]×4H2O(简写bpV(Imi-Py))对癌细胞的增殖作用,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抑制和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bpV(Imi-Py)对胃癌细胞株MGC-803、肺癌细胞株95D和L342的IC50值分别为8.27、26.37和9.54μmol/L,而对人正常肾胚胎细胞HEK293的IC50值达6 642μmol/L,表明该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杀伤作用.研究还表明bpV(Imi-Py)对MGC-803细胞提取液的碱性磷酸酶(ALP)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呈现量效关系.动物体内抗肿瘤实验发现bpV(Imi-Py)能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肿瘤体积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35.6%,表明bpV(Imi-Py)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另外,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的LD50为147.2mg.kg-1,说明bpV(Imi-Py)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抗肿瘤化合物.图4,表1,参15.  相似文献   

12.
为利用废弃海星壳资源开发出纯天然抗肿瘤药物,通过AB-8型吸附树脂、常压硅胶与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的柱层析技术,从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 Bell)壳的水抽提液中分离纯化出水溶性海星皂苷,并对其体内外抑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分离纯化与性质鉴定的结果显示,所得水溶性海星皂苷的性质隶属于甾体皂苷,其纯化样品的纯度可高达99.6%;体外抑瘤活性检测结果证实,所得皂苷纯品对HeLa宫颈癌细胞、SGC-7901胃癌细胞、A-549肺癌细胞和Bel 7402肝癌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50mg/L皂苷对这4种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2.06±2.60)%、(95.22±2.87)%、(95.04±3.30)%和(91。60±4。30)%,其IC50值分别为7.05、5.28、5.32、6.16mg/L。体内抑瘤活性检测结果证实,灌胃剂量为2、 5、 10μg/g的皂苷纯品对S180实体瘤荷瘤小鼠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并具有浓度依赖性,10μg/g皂苷纯品的抑瘤率可高达46.27%,高于10μg/g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CTX)的抑瘤率(41.04%);同时,2、 5、 10μg/g的皂苷纯品还均能浓度依赖性地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过渡金属铜修饰的仲钨酸盐化合物[Na_2(H_2O)_(10)][Cu_4(H_2O)_(12)(H_2W_(12)O_(42))]·15H_2O(CuW_(1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取人卵巢癌细胞SKOV-3加入不同浓度CuW_(12)处理,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计算了半数抑制浓度(IC_(50));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SKOV-3细胞的凋亡形态变化;分析了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计算了各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CuW_(12)对SKOV-3细胞增殖抑制的IC_(50)值为45.2μmol/L,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经典的仲钨酸盐Na_(10)(H_2W_(12)O_(42))·26H_2O(NaW_(12))相比,过渡金属铜修饰的仲钨酸盐抗肿瘤活性更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uW_(12)处理组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出现变圆、缩小、老化等形态变化;不同浓度CuW_(12)处理12h后早期凋亡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南美蟛蜞菊精油的杀虫活性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2种植物精油对3种储粮害虫有熏蒸和触杀活性。加拿大一枝黄花精油对赤拟谷盗、玉米象和绿豆象的熏蒸LC_(50)分别为7.72、237.05和43.28μL/L,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毒力最高;触杀LD_(50)分别为2.71×10~(-4)、1.40×10~(-5)和2.35×10~(-5)μL/头,对玉米象的触杀毒力最高。南美蟛蜞菊精油对赤拟谷盗、玉米象和绿豆象的熏蒸LC_(50)分别为187.06、156.73和0.93μL/L,对绿豆象的熏蒸毒力最高;触杀LD_(50)分别为7.52×10~(-5)、2.84×10~(-5)和1.18×10μL/头,对绿豆象的触杀毒力最高。2种植物精油对绿豆象均有种群抑制作用,精油浓度为1~3μL/g时,加拿大一枝黄花精油的种群抑制率为57.30%~82.12%,南美蟛蜞菊精油的种群抑制率为37.63%~67.86%。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2种植物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精油共鉴定出58个化合物,其中大根香叶烯D是最主要成分;南美蟛蜞菊精油共鉴定出52个化合物,其中1R-a-蒎烯、D-柠檬烯和α-水芹烯是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杨梅酮的抗氧化和抗膀胱癌活性,进行了抗氧化试验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观察.结果表明,杨梅酮能有效抑制AAPH诱导的红细胞溶血,且效果呈浓度依赖性,80μmol/L杨梅酮的溶血抑制率达到(93.67±0.01)%.研究表明,杨梅酮可通过增强细胞内SOD、GPx的酶活来调控ROS水平,减少MDA产生,避免脂质过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杨梅酮对膀胱癌细胞EJ和T24以及正常膀胱细胞SV-HUC-1的抑制效果也有剂量相关性,IC_(50)分别为(39.8±1.0)、(49.0±0.9)、(75.9±1.8)μmol/L.进一步细胞吸收量分析表明,可能是EJ对杨梅酮有更强的细胞吸收导致了杨梅酮对EJ的IC_(50)比T24更低(更敏感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杨梅酮对EJ细胞周期DNA分布的影响,发现杨梅酮主要通过诱导EJ细胞产生凋亡及S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以金刚烷和二甲基金刚烷为原料合成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和美金刚胺并对其抗肿瘤新适应症活性进行了测定,其结构经IR和~1H-NMR表征.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金刚乙胺对胰腺癌和大肠癌体内生物活性较高(IC_(50)与阳性对照药CTX相似),或超过CTX,对乳腺癌MCF7也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体内活性显示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和美金刚胺对肉瘤S180生长都有抑制作用,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高温和姜黄素联合作用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37~43℃与0~40mol/L姜黄素联合作用4~16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结果:高温作用后主要引起细胞凋亡和G0/G1期阻滞,姜黄素能抑制HeLa细胞的体外生长,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联合作用后表现出了两者作用的双重特点.结论:应用高温和中药联合治疗可能是提高肿瘤治愈率、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损害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按表安排正交实验,优化渗漉法提取灵芝中抗肿瘤成分的条件,为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乙醇浸泡后用渗漉法提取有效成分,以渗漉液对HeLa细胞的伤害程度作为衡量抗肿瘤成分相对含量的指标。结果 灵芝子实体的醇提物在体外具有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作用;在影响渗漉条件的4因素(浸泡时间、漉速、用液量和操作温度)中,温度影响最大,渗漉用液量影响最小。结论 灵芝子实体中含有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成分,以浸泡1d,漉速0.5mL  相似文献   

19.
对唑类修饰的Dawson结构磷钨酸化合物[Cr(H_2O)_6][BTA]_3[P_2W_(18)O_(62)]·12H_2O(1)(BTA=苯并三氮唑),[Na(BTA)_2(H_2O)_2]_2[{Cd(BTA)_4(H_2O)}_2(P_2W_(18)O_(62))]·6H_2O(2)(BTA=苯并三氮唑)和[Na_2(Himi)_2(H_2O)_2](Himi)_2[P_2W_(18)O_(62)]·6H_2O(3)(Himi=咪唑)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应用MTT法分析化合物1-3对人的宫颈癌HeLa细胞、卵巢癌SKOV-3细胞、肝癌HepG2细胞、神经母细胞瘤SHY5Y细胞,以及正常对照人脐静脉内皮ECV304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IC50为16.4μmol/L,其半数有效浓度较小,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SKOV-3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65.2和67.2μmol/L.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抗肿瘤活性更优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以2-硝基-4-氯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叠氮取代、成环、硝化、亲核取代反应,合成4,5-二取代苯并氧化呋咱类衍生物4a—4e;中间体2经还原、硝化、亲核取代反应,得到4,5-二取代苯并呋咱类衍生物7a—7e,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及ESI-MS确证。以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药,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 H460、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HCT-116为试验瘤株,采用SRB法评价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XI-006为阳性对照药,测定4a—4e对MCF-7和HCT-116的IC50值。结果表明,浓度为5μmol/L时,苯并氧化呋咱化合物较苯并呋咱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强。其中,4a—4e对MCF-7及HCT-116的IC_(50)值均优于先导化合物XI-006,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