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组胺作用于腹外侧视前区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脑立体定位、腹外侧视前区微量注射组胺,脑电图仪记录及分析睡眠、觉醒时相。结果 微量注射50μmol/L组胺无明显影响,而100μmol/L组胺显著减少大鼠睡眠,增加觉醒。结论 组胺在腹外侧视前区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具有明显的促觉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氨酸对大鼠前额叶皮质锥体神经元串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大鼠前额叶皮质切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锥体神经元串连动作电位。结果:甘氨酸(300μmol/L)可显著降低大鼠前额叶皮质锥体神经元串连动作电位的发放频率,其作用可被番木鳖碱(1μmol/L)所阻断,表明其作用部位为番木鳖碱依赖性甘氨酸受体。甘氨酸还引起膜超极化,延长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加快复极化进程。结论:前额叶皮质的甘氨酸受体可能在VTA-NAcc-PFC神经环路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解剖一具成人女性标本,锯开颅骨取出脑时发现其动脉有多处明显的变异情况(见图1、2),列表如下:表1 脑底各段动脉管径 (单位:mm)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左5.03.84.51.7右4.00.61.00.8  从表1中所列数据可以看出,其脑动脉左侧均比右侧粗,大脑动脉环虽完整无缺如,但其右侧大脑前、后动脉起始段均极细,分别只有0.6mm和0.8mm。从走向上看,前交通动脉主要由左侧大脑前动脉形成,基底动脉走向弯曲,也主要由左侧椎动脉形成,所以一旦脑动脉出现病变而致管腔阻塞或供血不足,大脑动脉环并不能保证有效的侧支循环供应…  相似文献   
4.
糖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来自生物技术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人员开始加倍努力,以求了解糖的详细结构和活动性能,并将这些发现转变成新的药剂。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HeLa细胞微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HeLa细胞作模型,研究热处理对肿瘤细胞微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温度(37°C、、40°C43°C和45°C)经不同时间(1h和2h)水浴处理培养的HeLa细胞后,分别即时用SABC法显示其微管.结果:与37°C相比,40°C处理后的HeLa细胞微管变化不大,43°C处理后,微管开始解聚,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剧,45°C处理2h,微管组织中心消失.结论:高温能引起HeLa细胞微管呈现渐进式的解聚变化,微管组织中心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对大鼠腹外侧视前区神经元γ-氨基丁酸能传递的影响。方法:大鼠腹外侧视前区切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神经元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结果:依托咪酯(0.1μmol/L)可逆性地降低腹外侧视前区神经元的诱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幅度,但未能显著性改变其配对脉冲比率。依托咪酯(0.1μmol/L)作用下,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频率与幅度均显著性下降,其动力学参数未受影响。结论:依托咪酯可作用于突触前及突触后γ-氨基丁酸受体而抑制对腹外侧视前区神经元的γ-氨基丁酸能传递,这一作用可能使其处于兴奋状态,进而抑制结节乳头体核的组胺能神经元,减少组胺释放而发挥麻醉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求细胞因子中的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 1β ,IL - 1β)、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 - 6)与癫痫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成 3组 ,第一组戊四氮致痫组 (实验组 ) ,第二组生理盐水组 ,第三组正常对照组 ;然后运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对各组大鼠的脑脊液中IL - 1β、IL - 6的量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 :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三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第二、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IL - 1β、IL - 6与癫痫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tacrine双联体bis(7)-tacrine对NMDA受体的作用位点.方法: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上NMDA激活电流变化.结果:细胞外液pH值从8.1改变到6.7,在细胞外液中加入二硫苏糖醇(2 mmol/L)、精胺(10 mol/L)、镁离子(50~500 mol...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高温和姜黄素联合作用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37~43℃与0~40mol/L姜黄素联合作用4~16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结果:高温作用后主要引起细胞凋亡和G0/G1期阻滞,姜黄素能抑制HeLa细胞的体外生长,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联合作用后表现出了两者作用的双重特点.结论:应用高温和中药联合治疗可能是提高肿瘤治愈率、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损害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热疗后Hela细胞微丝和形态改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Hela细胞作模型,研究热疗后肿瘤细胞的微丝变化与其形态学上改变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温度(37℃、40℃、43℃和45℃)经不同时间(1h和2h)水浴处理培养的Hela细胞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并用考马斯亮蓝R250显示其微丝。结果:37℃和40℃处理后Hela细胞形态和微丝分布均正常;43℃、2h处理后开始有一定程度的形态改变,微丝分布较散乱,变短;45℃处理后有明显形态变化,微丝大多完全解聚成球状,分布极为紊乱。结论:高温引起的Hela细胞微丝的解聚可导致细胞的形态改变,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