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偏磷酸钠交联木薯淀粉颗粒膨胀历程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木薯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交联反应,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的膨胀程度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详细地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的三偏磷酸钠交联木薯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揭示了三偏磷酸钠交联木薯淀粉颗粒的具体的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即交联木薯淀粉是从高交联时在中心脐点处的爆裂式膨胀,到低交联时颗粒首、尾端同时均衡发生溶胀的膨胀历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交联、氧化和醚化反应制备羧酸型两性淀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胶体滴定等方法对该淀粉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两性淀粉的合成机理.结果表明:该淀粉的阴、阳离子取代度分别达到0.018和0.033,50℃、6%该两性淀粉糊的黏度为258mPa·s;淀粉羧基离子与淀粉氧负离子存在竞争反应.文中还从微观角度阐明了这些改性反应并未影响淀粉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3.
研究变性淀粉颗粒的糊化温度随反应pH值、时间和三氯氧磷用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其DSC的糊化特性,结果发现酯化交联淀粉的糊化完成温度比原淀粉高,随反应pH值、时间和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反应pH值为8.0和9.0时,变性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比原淀粉低,随反间时间、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反应pH值为10.0和11.0时,变性淀粉的糊化开始温度的变化则随反应时间、三氯氧磷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其值从比原淀粉低上升到比原淀粉高,这些变化规律同酯化交联淀粉的反应历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将玉米淀粉采用Na OH进行糊化改性、接着用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改性,再与醋酸乙烯和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制备水性淀粉基三元共聚粘合剂,研究了淀粉碱糊化负离子排斥机理、醚化交联机理、胶体保护机理、自由基接枝机理,并对粘合剂进行系列性能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水性淀粉基三元共聚粘合剂稳定性好,粘结性能优异,成本低廉,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粘合剂。  相似文献   

5.
以某有机物(代号CL)为交联剂,对木薯淀粉进行交联变性处理,研究了交联剂质量分数、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淀粉交联度的影响,并对交联淀粉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5%、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1.5%、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50℃时,交联工艺最佳,此时交联淀粉的沉降积为1.0mL.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表明,木薯淀粉交联后颗粒表面粗糙、有凹坑出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中发现,交联淀粉较原淀粉在1 241cm-1处出现醚键吸收峰,表明木薯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X-射线衍射曲线表明,交联反应可使淀粉部分结晶区非晶化,结晶度较原淀粉的下降率为16.94%;交联后淀粉黏度变大,黏度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微孔淀粉为主体,研究一种新型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评价。此复合材料由一定比例的α-淀粉酶与糖化酶复合后处理淀粉以形成微孔结构,然后复合类人胶原蛋白,再以戊二醛为交联剂进行交联;用SD大鼠作肝脏出血模型进行止血效果对比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微孔淀粉最优制备工艺条件如下:α-淀粉酶:糖化酶=1∶3,T/℃=50,t/h=20,pH=4.8;用0.2%(V/V)戊二醛乙醇溶液交联的类人胶原蛋白-微孔淀粉止血材料,在相同的止血时间下,该复合材料平均吸水率为3 580%,对照组(分别是微孔淀粉和类人胶原蛋白海绵)的平均吸水率为3 160%和3 280%。而在SD大鼠肝脏实验中,复合材料t/s=94±13,而外购的止血剂t/s=121±15。类人胶原蛋白-微孔淀粉复合材料止血的止血原理从3个方面展开:①微孔淀粉吸收水分并将血液中的有形物质聚集到表面;②加速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激活使其形成血栓;③在类人胶原蛋白的牵引下,淀粉颗粒聚成团大幅度增加了比表面积,使止血效果更优秀;对照组止血机理只包含了该复合材料的前两个方面。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止血效果要优于普通微孔淀粉制成的止血剂,证明该复合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性能。  相似文献   

7.
王永利 《甘肃科技》2012,(22):73-74
多孔淀粉又称微球淀粉,是一种新型变性淀粉,是指经人工方法处理而使颗粒呈现多孔状的淀粉,与天然淀粉相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及良好的吸水、吸油性能,并且成本低、无毒害、可自然降解。目前,对多孔淀粉的研究方兴未艾,就此对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多孔淀粉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变性淀粉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概述了开发变性淀粉的资源和发展概况以及市场。综述了以淀粉为原料开发几种变性淀粉。如羧甲基淀粉、氧化淀粉、阳离子淀粉、交联淀粉和多元变性淀粉的特性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酸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木薯、玉米淀粉及其10~90流度的酸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探讨淀粉酸变性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70流度左右的酸变性淀粉具有特殊的热力学性质,淀粉颗粒内结晶形态对糊化性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几种淀粉颗粒的结构与形貌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研究马铃薯、木薯和玉米淀粉的结构与形貌特征,采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分析了3种原淀粉颗粒的脐点、轮纹等结构及整体形貌;用三氯氧磷作交联剂,对这些原淀粉进行了交联改性等相关处理,使观察结果更为清晰明确.结果表明,马铃薯、木薯和玉米的淀粉都有脐点和轮纹.文中还给出了各淀粉颗粒的形状及结构特征简图,提出了马铃薯和木薯淀粉颗粒首端和尾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TEMPO/NaBr/NaClO体系下氧化淀粉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2,2,6,6-四甲基-1-哌啶氧基自由基(TEMPO)和NaBr为催化剂,NaClO为氧化剂,制备了氧化淀粉,研究氧化剂用量、氧化介质的pH、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对氧化淀粉羧基含量和得率的影响。确定了玉米淀粉适宜的氧化条件为:NaClO质量分数为35%(以淀粉质量为基准),氧化介质的pH为10.5,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2.5 h,此条件下氧化淀粉的羧基质量分数为5.30%,得率为88.8%。通过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氧化淀粉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氧化淀粉的应用性能,氧化淀粉的糊液黏度由100 mPa.s下降至3.0 mPa.s,透光率由47.86%增加到94.19%。  相似文献   

12.
运用Brabender粘度计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粘度曲线进行了测定,研究考察了不同阴、阳离子取代度不同pH值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并同原淀粉及阳离子淀粉的糊化性质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磷酸型两性淀粉经阳离子淀粉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冷粘稳定性;阳离子取代度及阴阳离子比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糊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磷酸型两性淀粉还具有一定的抗酸降解能力,在pH值为9.0的稀碱溶液中,碱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糊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型快干氧化淀粉粘合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进行新型快干氧化淀粉粘合剂的研制.以淀粉粘合剂的粘度变化率和失水率为指标,选择氧化剂用量、氧化时间、PVA、尿素及膨润土含量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对氧化淀粉制备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对粘度变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氧化剂用量,而对失水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膨润土用量.最佳工艺条件是以50 g木薯淀粉投料计算,氧化剂用量8.5 g,氧化时间45 min,PVA用量1.0 g,尿素用量3.0 g,膨润土用量5.0 g.  相似文献   

14.
两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用三聚磷酸钠作为磷酸化试剂与阳离子淀粉干热反应制备两性淀粉,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磷酸化试剂用量、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其它因素对阴离子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并对两性淀粉结合磷含量、阴离子对阳离子基团比率、粘度、电导率和Zeta电位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同一淀粉分子链上接上阳、阴两种离子基团是可能的,在影响合成反应的诸因素中,磷酸化试剂用量最重要、加入1%的尿素可大大提高阴离子取代率和反应效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增稠剂对热反应香精沉淀率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从海藻酸丙二醇酯(PGA)、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变性淀粉及瓜尔豆胶等单体增稠剂中选择最佳的3种;然后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黄原胶用量0.15%,变性淀粉用量3.0%,CMC—Na用量0.25%时热反应香精的质量和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预聚法合成了一新型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配方中异氰酸酯基和羟基的物质的量的比(-NCO/-OH)、反应温度、羧基含量对水性聚氨酯的粘度、粒径和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表明,随着-NCO/-OH比的增大,粘度下降,粒径增加,吸水率下降;预聚反应温度越高,越快达到异氰酸酯基的理论值,但是温度越高越易发生副反应;随着羧基含量的增加,粘度升高,粒径起初下降,最终趋于平衡,吸水率升高。  相似文献   

17.
新型水溶性深度氧化玉米淀粉的制备及氧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新型的多羧基水溶性氧化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最佳制备条件为: 适量的自制催化剂, 以氧气为氧化剂, NaOH用量为21 g, 反应温度100 ℃, 反应时间3.0h. 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为3.60%.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红外光谱分析(IR)以及羧基、 羰基含量的化学分析法等对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磷酸型两性淀粉结晶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一步法制备的磷酸型两性淀粉颗粒结晶结构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在玉米原淀粉中同时引入阴、阳离子官能团不会改变玉米原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样的“A”型衍射特征,但却降低了淀粉颗粒结晶度,降低程序与阳离子取代度和阴、阳离子取代度比值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制备纸箱用淀粉粘合剂的新工艺,即玉米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用(NH4)2S2O8氧化,再经糊化,交联而研制出粘合剂。该粘合剂初粘度高,产品稳定,冷固化速度快。  相似文献   

20.
以两性淀粉为絮凝剂处理染料废水,并与复配聚合氯化铝絮凝剂、木质素基改性絮凝剂、壳聚糖季铵盐絮凝剂和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絮凝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废水的pH、絮凝剂的质量浓度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淀粉絮凝性能优于上述絮凝剂;并且在pH为6.0~8.0、絮凝剂两性淀粉絮凝剂的质量浓度为65mg/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最高可达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