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淀粉多晶体系结晶度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阐述了淀粉多晶体系X射线衍射曲线图中,微晶衍射区、亚微晶衍射区和非晶衍射区的划分方法;同时提出了根据一条X射线衍射曲线计算淀粉样品对结晶度和亚微晶结晶度的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2.
磷酸型两性淀粉结晶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一步法制备的磷酸型两性淀粉颗粒结晶结构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在玉米原淀粉中同时引入阴、阳离子官能团不会改变玉米原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样的“A”型衍射特征,但却降低了淀粉颗粒结晶度,降低程序与阳离子取代度和阴、阳离子取代度比值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正庚烷和水混合反应介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腈(AN)与衣康酸(IA)、丙烯酸甲酯(MA)为共聚单体的自由基悬浮聚合反应.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单体浓度30%,AIBN占总单体质量比为0.01%,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与水质量用量比0.024,油水质量比为8:33,反应时间11 h,转化率高为78.9%和粘均分子量为8.76×104,产品通过FTIR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4.
淀粉多晶体系的亚微晶结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通过对淀凝胶,预糊化淀粉以及不同状态的玉米原淀粉颗粒的广角X射线衍射研究,提出了在淀多晶体系中存在大量的介于微晶和非晶之间的亚微晶结构,同时明确了这三种结构在X射线衍射曲线中的对应区域,从而进一步揭示了[人颗粒结构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常压下辛烯基琥珀酸酐(OSA)水解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以体积比为1∶2.40的水和丙酮混合溶液为水解介质,在OSA浓度很小(CH2O/CA0>>50),温度为298.15~328.15 K范围内,采用初始浓度微分法,研究了OSA的均相水解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OSA的表观级数为一级,水解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47.46 kJ/mol,指前因子A为5.150×105。这为进一步揭示OSA的水解反应机理及其过程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机械活化淀粉(St)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机械活化30min和60min的两种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M30-St-g-PAM、M60-St-g-PAM)。考察了索氏抽提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并与原玉米淀粉接枝共聚物(St-g-PAM)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丙烯酰胺成功接枝于活化淀粉上;M30-St-g-PAM和M60-St-g-PAM具有网状多孔洞结构,丙烯酰胺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在淀粉的无定型区和结晶区同时发生,机械活化有效地提高了玉米淀粉的化学反应活性;共聚反应改变了原淀粉的聚集状态,接枝产物基本上为无定型的聚集态结构;热稳定性比St-g-PAM增强。M60-St-g-PAM与M30-St-g-PAM相比接枝反应不均,热稳定性稍有下降。确定了以乙二醇/冰乙酸 (体积比60∶40) 为抽提溶剂完全除去均聚物的抽提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7.
运用Brabender粘度计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粘度曲线进行了测定,研究考察了不同阴、阳离子取代度不同pH值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并同原淀粉及阳离子淀粉的糊化性质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磷酸型两性淀粉经阳离子淀粉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冷粘稳定性;阳离子取代度及阴阳离子比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糊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磷酸型两性淀粉还具有一定的抗酸降解能力,在pH值为9.0的稀碱溶液中,碱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糊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和阴离子化试剂,采用酸水解及W/O微乳液交联法合成了木薯淀粉纳米颗粒(P-SNPs).运用纳米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电镜(SEM)等仪器,对P-SNPs的粒度、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结晶紫和罗明丹B模拟阳离子污染物,研究了P-SNPs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P-SNPs为圆整、含有中孔的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237 nm,比表面积高达93.62 cm2/g,结晶度低至3.29%;吸附时间、介质pH值、MB初始浓度对MB的吸附量和吸附效率有显著影响,适当条件下P-SNPs对MB的吸附量和吸附效率分别可达103.72、86.43%,对结晶紫和罗明丹B的吸附量分别可达98.32、83.63 mg/g.P-SNPs具有较好的脱附再生能力,在4次吸附脱附循环之后,吸附量仍然可达77.12 mg/g.P-SNPs对MB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P-SNPs对MB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反相乳液聚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反相乳液成核机理、聚合过程动力学模型及反应体系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在改性淀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反应条件对乙酯化反应的影响,提高脂肪酸乙酯的转化率,本文以氢氧化钠催化棕榈油与无水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合成棕榈油脂肪酸乙酯。首先考察棕榈油的理化性质,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反应过程中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乙酯化反应合成棕榈油脂肪酸乙酯转化率的影响,并用FT-IR和TLC对棕榈油脂肪酸乙酯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醇油物质的量比为7∶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8%(占棕榈油质量),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0 h时,棕榈油脂肪酸乙酯的转化率为95.6%,且高于同类产品。动力学研究表明:酯化过程为二级反应,在反应温度为60、70、80℃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59 8、0.102 1、0.166 3 L/(mol·min),活化能为2.033 0 kJ/mo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