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豆草组织培养中不同培养物同工酶谱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草组织和原生质体培养中的不同培养物进行了过氧化物酶、细胞色氧化酶和酯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再生的正常苗与玻璃苗、再生苗与种子苗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簇毛麦的幼胚在含有9μmol/L2,4-D的MB固体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在相同的培养基上继代培养两个月后出现淡黄色的致密瘤状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丧失较快.继代培养一年左右,改变培养条件,可得到颗粒状及粉粒状愈伤组织.分别用这两种类型的愈伤组织建立悬浮培养细胞系.愈伤组织的形态结构与悬浮系的建立及原生质体培养密切相关.来源于颗粒悬浮系的细胞团块产生的原生质体分裂后可产生体细胞胚,而用粉粒悬浮系分离的原生质体不能持续分裂.  相似文献   

3.
用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 Mill)成苗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2,4-D和KT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对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发生过程中外部形态和组织细胞学结构进行了 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叶柄组织发化的起始部位在维管束的维管束鞘细胞,启动时间是培养后2d;叶柄外植体培养至20d左右,愈伤组织呈松散透明状态,胚性细胞出现,标志着进入胚性愈伤组织阶段,胚性细胞多发生在所形成的愈伤组织的表层或近表层细胞,细胞大而壁薄,与非胚性细胞联系疏松,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浓厚,分别观察有单细胞、二分体和四分体状态。  相似文献   

4.
以自花受粉的笋玉米幼胚为外植体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酶解游离原生质体通过液体浅层培养得到了再生植株;通过PEG法和电激法对原生质体进行了遗传转化,转化用外源基因是潮霉素抗性基因和BT基因,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经潮霉素筛选后,PEG法和电激法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的频率分别为9 3%和8.9%,Southem-blotting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玉米抗性愈伤组织细胞基因组中,转基因工程植株的分化工作在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5.
茴香原生质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茴香(FoeniculumvulgareL.)幼苗茎切段在MS附近2,4-D1mg/L、6-BA0.5mg/L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经4~5次继代后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将胚性愈伤组织转至MS+NAA1mg/L+2,4-D0.5mg/L+6-BA0.25mg/L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形成胚性细胞悬浮系。悬浮细胞在含有1.5%纤维素酶、1%果胶酶、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中酶解得到大量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用修改的KM8P培养基中做液体浅层培养。2天后细胞发生一裂,两个月后形成0.5~1mm大小的小愈伤组织,转入含琼脂糖的固体培养基中3周后形成2~3mm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6.
试验中以龙眼"红核子"品种胚性愈伤组织LC2细胞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条件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以及龙眼非胚性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比较龙眼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态学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高9cm、直径6cm、瓶口内径5cm的玻璃培养瓶在接种量约为30mg/瓶时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最好;龙眼非胚性愈伤组织以MS+6-BA 1.0 mg/L+2,4-D 0.5 mg/L+活性炭0.5 mg/L培养效果最好;细胞观察表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较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更规则,有更多的内含物。  相似文献   

7.
雷蒙特红豆草下胚轴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蒙特红豆草10d龄无菌苗的焉胚轴切段在附加2,4-D和KT各1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取培养3周后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酶解可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修改的KM8P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第10d开始分裂,2周后形成小细胞团,4周时发育成大细胞团。第7周将小愈伤组织转于含0.5%琼指糖的固体培养基上,它们可以旺盛生长,成为有根、芽分化的胚性愈伤组织,转于分化培养基上发育成苗的小植株。无根苗  相似文献   

8.
小麦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的幼穗为外植体,接种于N6B5MsI培养基上,30d后可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继代1次后即产生淡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和白色致密状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将此两种愈伤组织分别转入N6B5MsⅡ培养基上,25d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大量体细胞胚.本实验从外植体接种后的0~25d及胚性愈伤组织转入N6B5MsⅡ培养基后的0~26d各分期取样固定,切片观察表明:小麦的幼穗诱导体细胞胚亦为间接发生,且多为外起源.但体细胞胚的发生既有来自于单个胚性细胞的,也有可能来自于多个胚性细胞或分生细胞团,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而形成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9.
以仙客来开花植株新生叶片为外植体,成功诱导、筛选出体细胞胚发生的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态有两种:微棕红色松软愈伤和松脆愈伤.显微镜下观察松软胚性愈伤多为含有数十个胚性细胞的胚性细胞团,而松脆胚性愈伤的胚性细胞团的胚性细胞数目只有几个或十几个.细胞学观察二者均包含前胚性细胞团、二细胞、四细胞、八细胞,进一步继代培养2周可观察到多细胞原胚、球形胚、梨形胚、心形胚、鱼雷胚的出现,大多数体胚60~90 d可发育成完整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10.
以仙客来开花植株新生叶片为外植体,成功诱导、筛选出体细胞胚发生的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态有两种:微棕红色松软愈伤和松脆愈伤.显微镜下观察松软胚性愈伤多为含有数十个胚性细胞的胚性细胞团,而松脆胚性愈伤的胚性细胞团的胚性细胞数目只有几个或十几个.细胞学观察二者均包含前胚性细胞团、二细胞、四细胞、八细胞,进一步继代培养2周可观察到多细胞原胚、球形胚、梨形胚、心形胚、鱼雷胚的出现,大多数体胚60~90 d可发育成完整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11.
以葡萄的花药和花丝为实验材料,观察了葡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葡萄的花药和花丝经诱导都可形成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的愈伤组织,与外植体来源无关,胚状体经胚性愈伤组织产生。2.胚状体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表层或表层以下的单个细胞。这些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染色深,在表层者易于脱落而处于单个离散状态,它们的第一次分裂有均等分裂,也有不等分裂,经2细胞,3细胞,多细胞原胚等阶段发育为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研究抗松材线虫病赤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进行了抗病赤松愈伤组织培养条件的优化。【方法】以抗松材线虫病赤松胚性愈伤组织22#-1和13#-1为材料,首先在体视镜下观察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学形态差异,然后研究激素配比、基因型、继代方式和次数对愈伤组织增殖中形态上和生物量上的影响。【结果】抗病赤松愈伤组织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胚性愈伤组织,含有胚性胚柄细胞团(embryonic suspensor mass, ESM)结构,一类为非胚性愈伤组织; 胚性愈伤组织维持与增殖最佳的激素组合是2.0 mg/L 6-BA和4.0 mg/L NAA; 不同基因型的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状况存在差异,其中抗病赤松无性系22#-1胚性愈伤组织增殖较快,无性系13#-1增殖较慢,但差异不显著; 液-固与固体交替培养方式为抗病赤松胚性愈伤组织最适宜的继代增殖方式。【结论】不同的基因型增殖状况差异不显著,增殖过程应挑选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增殖,使用2.0 mg/L 6-BA和4.0 mg/L NAA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并采用液-固与固体交替的方式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以芥莱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游离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于含NAA1.5mg/l,6-BA0.6mg/l、和2.4-D0.5mg/l的DPD液体培养基中,约4—5周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转入MS固体培养基后,即可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其中胚性愈伤组织约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的幼穗为外植体,接种于N6B5MsI培养基上,30d后可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继代1次后即产生淡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和白色致密状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将此两种愈伤组织分别转入N6B5MsⅡ培养基上,25d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大量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15.
以葡萄(VitisviniferaL.)的花药和花丝为实验材料,观察了葡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葡萄的花药和花丝经诱导都可形成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的愈伤组织,与外植体来源无关,胚状体经胚性愈伤组织产生.(2)胚状体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表层或表层以下的单个细胞,这些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染色深,在表层者易于脱落而处于单个离散状态,它们的第一次分裂有均等分裂,也有不等分裂,经2细胞、3细胞、多细胞原胚等阶段发育为成熟的胚状体.(3)葡萄胚状体具有与双子叶植物合子胚相似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6.
葡萄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花药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附加5%纤维素酶(OnozukaR-10)和0.5%蜗牛酶的混和酶液中分离,获得大量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分离的原生质体在附加2mg/L 6—BA和0.5mg/L 2,4—D的改良B_5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原生质体能再生细胞壁、生长和分裂,形成了较大的细胞团。  相似文献   

17.
柑橘原生质体的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柑橘原生质体的超低温保存进行研究,发现玻璃化溶液加入小牛血清蛋白对原生质体的超低温保存有利,不同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超低温保存后的成活率不同;不同倍性的伏令夏橙原生质体超低温保存后的成活率也不同,其中2倍体成活率最高,其次为4倍体,6倍体成活率最低,超低温保存后的原生质体在BH3厮中能够恢复分裂,形成细胞团。  相似文献   

18.
埃斯基红豆草原生质体培养直接形成体细胞胚与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埃斯基红豆草花茎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在修改的KM8P和V-KM液体培养其中均能高频率地分裂和形成克隆,其分裂率为71.4%-76.19%,在KM8P培养其中,原生质体经不等分裂可以直接形成体细胞胚,在V-KM培养其中形成的小愈伤组织培养也有体细胞胚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报道两种基因型小麦昌乐5号和山农587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小麦昌乐5号和山农587的胚性愈伤组织继代一年以后形成部分颗粒状和粉粒状结构,可用于悬浮培养。当分散好、生长快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形成后,即可作为原生质体培养的材料。较长时间的悬浮培养容易使材料的胚性丧失,昌乐5号的胚性悬浮细胞系20天左右建成,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为14/10~5(再生植株数/植板的原生质体数);而山农587的悬浮培养物需5个月以后才能用于原生质体培养,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仅为4/10~6。  相似文献   

20.
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途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非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在表面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体积较小,大小均一,多以细胞团形式存在,呈球形;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体积较大,不易成团,细胞之间孔隙较多。胚性细胞迅速增殖,其中一些细胞形成体胚的原始细胞,依次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胚发育成完整植株,在体胚发育过程当中保持较好的同步性和独立性。杂交鹅掌楸组织培养产生的胚状体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和相对的独立性,体细胞胚尤其是成熟体胚与愈伤组织结合较松,易自行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