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2种蛋白酶对鲢鱼蛋白质的酶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蛋白酶水解低值鱼或鱼加工下脚料生产水解鱼蛋白质,以鲢鱼蛋白质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原料前处理、底物浓度、酶解时间、产物抑制浓度等对碱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水解鱼蛋白质的影响,并研究了用2种蛋白酶分阶段水解鱼蛋白质的工艺.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鲢鱼蛋白质在pH 8.0时的适宜条件为:温度45 ℃,酶解时间20 min,蛋白质质量分数低于6%,产物氨基态氮质量浓度低于2.55 g/L;复合蛋白酶在pH 6.5时的最适水解条件为:温度50 ℃,酶解时间20 min,蛋白质质量分数小于6%,产物氨基态氮质量浓度小于2.25 g/L;用2种蛋白酶分段水解鲢鱼蛋白质可大大提高水解产物的氨基态氮含量,增加水解产物的得率.  相似文献   

2.
以鸡蛋清为材料,探讨了加热处理方式和加热时间对鸡蛋清凝胶硬度、回复性以及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蛋清微波加热凝胶形成速度比传统水浴加热快。蛋清在75℃水浴加热20 min开始形成凝胶,凝胶硬度为21.83 g,90℃加热50 min达到最大值779.50 g;微波100 W加热25 s即可形成凝胶,凝胶硬度为46.90 g;20 W加热160 s达到最大值266.23 g。与水浴加热相比,微波加热蛋清凝胶的持水性最低值为84.10%,回复性均在60%以上,回复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采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酶解蛋清粉制备食源性抗凝血肽。结果表明:底物浓度过大会抑制水解度的增长,底物质量分数为1%时蛋白质完全水解后的产物抗凝血活性最佳;高温和低温均对水解度有影响,低温酶解产物的抗凝血活性较好;pH值对水解度的影响与Alcalase的最适pH值有关;pH值为7时,抗凝血活性最好;酶/底物浓度增大,但底物不变的情况下,对水解度的提高不明显,酶/底物浓度过大,导致抗凝血活性降低。考虑交互作用经试验优化设计确定的酶解最佳工艺参数为:底物质量分数为1%,酶解温度为50 ℃,酶/底物质量分数为5%,酶解pH为8。在该条件下水解2 h,凝血抑制率达到68.92%。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蒸汽闪爆处理后牛角蛋白酶解率和探究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条件,试验选取牛角粉(牦牛角)为原料,溶解度和酶解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和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最佳酶解工艺:酶添加量1.4%、底物浓度为6%、时间8.0 h、温度为60℃、pH=8.在此蒸汽闪爆处理酶解条件下压力4.0 MPa时溶解度最好,牛角蛋白酶解率达到21.07%.牛角蛋白在尿素溶液中的溶解率达到60.7%,在盐酸胍溶液中的溶解率为53.01%.结果表明,该酶解工艺合理可行,其牛角蛋白蒸汽闪爆处理后溶解度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酶解效果.本研究可为屠宰副产物进行高效、经济、环保处理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20%的聚乙二醇对金荞麦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并通过添加不同体积质量分数的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及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研究外源ALA和外源NO处理对干旱胁迫下金荞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分数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PEG-6000(20%)胁迫下的金荞麦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体积质量分数的ALA或SNP处理后,均提高了幼苗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降低了叶片的MDA质量分数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地提高了SOD,POD和CAT 3种酶的活性和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叶绿素a/b的水平.50mg/L的ALA处理后SOD的活性达到最大值(0.039U/(mg·min));75mg/L的ALA处理后POD的活性达到最大值(2.359U/(mg·min));0.10mmol/L的SNP处理后CAT的活性达到最大值(0.052U/(mg·min)).然而,75mg/L的ALA比50mg/L的ALA处理后,金荞麦幼苗叶片的MDA质量分数少.因此,适宜体积质量分数的ALA和SNP能够有效地减缓干旱胁迫对金荞麦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幼苗的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好氧堆肥方法,研究了不同银杏残叶添加比例(质量分数0%、10%、20%,30%,40%)对猪粪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20%和30%银杏残叶堆肥在第3天分别达到最高温65 ℃和63 ℃,且高温阶段(>55 ℃)持续时间达7 d,完成主要发酵过程约需28 d,明显少于未添加银杏残叶堆肥(对照)所需时间(约37 d)。堆熟后,各处理堆肥有机碳含量(质量分数)在25%~28%之间,无显著差异,均符合有机肥国家标准。各处理堆肥全N(TN)含量(质量分数)在2.26%~3.20%之间。与对照相比,添加质量分数20%银杏残叶处理TN增加最高,达41.5%。各处理堆肥的碳氮比(C/N)和T值(堆肥结束与初始C/N的比)均符合猪粪堆肥腐熟标准(C/N<20、T值<0.6)。添加质量分数20%和30%银杏残叶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在堆制28 d时,已达80%以上,而其他处理则在35 d后才达到。综合来看,添加质量分数20%~30%的银杏残叶有利于猪粪好氧堆肥的熟化、稳定及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微波辅助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微波辐射下,脂肪酸和甲醇在自制催化剂作用下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输出功率160W,微波反应时间为110 min,醇油物质的量比为5∶1,催化剂用量为2.50g(相对于100 g的脂肪酸),在此条件下反应转化率达到97.08%.与水浴加热相比,采用微波辐射加热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速度快、耗能少、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8.
用正交实验法探讨了在微波辐射下次氯酸钠漂白硫酸盐竹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辐射用于硫酸盐竹浆次氯酸盐单段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辐射功率480W,辐射时间2min,用氯量4.29%,氢氧化钠用量1%,浆料浓度12%.在此条件下,纸浆白度可达72.9%IS0;而在相同条件下达到此白度,传统水浴加热则需要90min的时间。因此,微波辐射竹浆次氟酸钠单段漂白能节约能源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溴代烷烃、N甲基咪唑和六氟磷酸铵为原料,采用水浴微波法合成了3种疏水性咪唑类离子液体:[bmim]PF6、[hmim]PF6和[omim]PF6.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水浴微波法产率较高,且反应时间由传统的36 h缩短至50 min.通过正交试验对离子液体[bmim]PF6的水浴微波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适宜的合成条件:反应时间50 min,n (1溴正丁烷)∶n (N甲基咪唑)∶n (六氟磷酸铵)为1.1∶1.0∶1.0,微波功率385 W,产率可达到94.54%.结合反应机理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验证了3种疏水性离子液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催化氧化联用技术处理敌百虫农药废水,分别讨论废水酸度、微波加热功率和微波处理时间对废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为1、双氧水加入量为4 mL·L~(-1)、活性炭加入量为8 g·L~(-1)、微波加热功率为350 W、微波处理时间为5 min时,COD去除率为92.18%.动力学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反应的表观过程近似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其动力学方程为1n(ρo/ρ)=0.1776t+0.0279,速率常数k=0.177 6 min~(-1),相关系数为0.974 7,半衰期t_(1/2)=3.902 min.  相似文献   

11.
马森 《应用科技》2011,38(1):10-13
对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方法为:95%乙醇回流提取一水浴蒸馏回收乙醇→加M如中和鞣酸、吸收乙醇和水分→90℃左右烘干乙醇、水分→油浴180~190℃加热粗提物,咖啡碱升华→纯品.武夷岩茶生产副产品茶末、茶片、茶梗中咖啡因含量分别为:45.65±0.66(mg/g)、42.14±5.68(mg/g)、25.55±0.55(mg/g),从中提取咖啡碱率分别达到0.97±0.30(%)、0.44±0.08(%)、0.38±0.07(%).用紫外和红外光谱法定性定量,产品为咖啡碱,纯度达到80%以上.对提取条件以正交实验优选结果,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取温度,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70℃、料液比1:12.5、提取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添加增塑剂(甘油),还原剂(Na2SO3)制备大豆分离蛋白膜,研究在改变蛋白浓度,甘油、Na2SO3含量对大豆分离蛋白膜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油含量对膜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并且确定了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最佳成膜配方.即:大豆分离蛋白含量4.0%,增塑剂浓度2.0%,还原剂浓度0.1%.此条件制得的蛋白膜成膜性能较好,抗拉强度可达7 418.62 g,厚度为0.97 mm,透光度0.131,水蒸气透过率20.06g/(h·m2),透氧率0.93 g/(h·m2),二氧化碳透过率3.88 g/(h·m2).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外观光洁,镀层均匀且致密的不锈钢1Cr18Ni9Ti,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在充分考虑镀液稳定性、镀速、镀层质量等因素后,择优筛选出1Cr18Ni9Ti镀液配方及施镀条件:硫酸镍(25g/L),次亚磷酸钠(35g/L),乙酸钠(20g/L),柠檬酸(5g/L),乳酸(10g/L),硫脲(1mg/L);温度为88℃,pH值4.8。经检测,镀液稳定性好;镀层外观光亮,厚度均匀、致密;施镀后试样耐蚀性明显优于不锈钢1Cr18Ni9Ti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4.
以Ca(NO3)2·4H2 O和P2 O5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Sol-Gel法制备 HAP纳米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对 HAP样品的颗粒形貌和粒度尺寸进行表征,并用X衍射分析仪对 HAP样品进行物相分析.对比研究了水浴温度、陈化时间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 HAP纳米材料性能的影响.得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水浴温度40℃,陈化时间70 h ,焙烧温度800℃.  相似文献   

15.
微波诱导催化轻质烃芳构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常规加热和微波辐射两种不同加热方式下ZnN/HZSM-5早混合碳四烃及正己烷芳构化反应的性能。考察了高/径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微波辐射诱导催化反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槭菌刺孢(Mycocentrospore acerina)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黄豆粉2.26%,(NH4)2SO40.16%,CaCO30.45%,NaCl 0.19%;最佳发酵条件为20℃,100r/min,起始pH值为7.0,在250mL的三角瓶中加入优化发酵培养基50mL,发酵培养240h;在发酵过程中,不必补加各成分,其原始培养基成分已足够整个发酵过程中产色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板栗多糖含量并对其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蒽酮—硫酸法测定板栗多糖的适宜操作条件为:加入2g/L蒽酮—硫酸溶液4mL,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自来水冷却40min后在10min内于波长600nm下读取吸光度。蒽酮—硫酸溶液需要现配现用。多糖含量控制在0.02~0.06g/L之间为宜。蒽酮—硫酸法测定板栗多糖含量的精密度实验RSD值为0.7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7.2%,RSD值为4.6%。用本方法测定板栗中多糖含量为12.67%。  相似文献   

18.
用四氯化碳溶解样品后去与稀酸溶液一起于水浴中加热回流使淀粉进入水相,除掉四氯化碳后在沸水浴中加热回流使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用样品溶液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计算葡萄糖的含量,再换算成淀粉的含量。本法测定结果回收率99.81%,变异系数0.16%,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以N-甲基咪唑、氯代正丁烷、KPF6及NaBF4等为原料,分别在微波和水浴2种加热条件下利用二步法合成出2种咪唑类离子液体[BMIM]PF6和[BMIM]BF4。比较了2种方法在中间体合成及阴离子置换中的优势和劣势,并利用IR,TGA和LSV等方法表征了所得离子液体的结构特征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2种方法所合成的离子液体在物化性质上无明显差异。微波法在合成中间体时可显著缩短反应时间,产率可达90%以上;水浴加热法则更有利于阴离子置换。故采用微波法与水浴加热法相结合的方式合成离子液体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甲酰胺含量下大豆蛋白塑料的性能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甲酰胺按不同比例与大豆蛋白质混合,经模压成型制成大豆蛋白塑料,并采用材料实验机、热重分析仪、动态力学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塑料的性能、结构和形态.结果表明:当甲酰胺的含量(质量分数)为20%时,大豆蛋白塑料具有最大的断裂伸长率,为269.66%,比纯大豆蛋白塑料提高了76倍;甲酰胺含量为20%的大豆蛋白塑料的热失重曲线中甲酰胺最大质量损失速率所对应的温度远高于甲酰胺的沸点;甲酰胺增塑塑料的吸水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甲酰胺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损耗峰峰高则呈增加趋势;红外光谱表明甲酰胺增塑剂与大豆蛋白质分子之间发生了氢键相互作用,并破坏了蛋白质之间的氢键作用;扫描电镜实验证实甲酰胺作为增塑剂可显著改善纯大豆蛋白塑料的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塑料的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