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构建"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之一,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需求,加强高校间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以泉州师范学院牵头联办服装学院的实践为例,分析了"校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背景、意义和运行模式,为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9年福建启动闽台高职"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至今已取得良好的效果,满足了台资企业的人才需求,但是存在相关制度不完善、两岸对联合办学反应不一、两岸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不能互认、教学成本高、合作办学费用高、项目实施难度大、合作的企业范围窄等问题。为推进"校校企"联合办学的进一步发展,应该采取完善相关制度、吸引大陆企业参与、推动两岸学历与资格证书互认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校中厂”作为创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与企业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通过对“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形成背景、内涵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校中厂”校企双方在开展师资培训、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入职培训以及技术合作等方面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状,对现有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计划实施以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企协同环节提出优化方案,以适应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要求,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为制药企业精准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克服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的缺陷,“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应运而生。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和高等学校双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校企合作模式并不成熟,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与阻碍。为了良好的为我国培养高科技人才。政府.企业.高校必须善于总结,力求创新,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两岸已有许多高校实行了校企合作模式,比如福州大学电气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产学研用结合办学模式、台湾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等,都为闽台两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闽台高校积极实行交叉性和合作性"引企入校"、加强闽台高校、企业、社会三方的沟通与交流等途径都能够为闽台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热潮.我国校企联合培养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在校企联合培养教育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当前我国校企联合培养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初步探讨了如何加强和改进校企联合培养的教育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东方学院“2 1”校企联合办学找到了一条培养人才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闽台合作办学项目多以“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展开,通过闽台地区的高校以“分段对接”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闽台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依据复杂系统论的观点,闽台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可以从培养目标的设定、培养过程的管理和培养效果的评价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两岸学历和学分不能互认、两岸联合办学制度、政策缺失、联合办学模式固定、合作层次低、双方办学理念存在差异、实际操作对接不畅等问题。为推进联合培养人才的进一步发展,闽台高校应该加快推进两岸学历、学分的互认进程,制定与建立相关的政策条例与保障体系,创新两岸联合办学制度和办学模式,缩小办学理念差异。  相似文献   

11.
福建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五缘‖优势凸显,闽台两地人员交流与项目合作日益频繁,促使了两岸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为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随着社会发展,借着政策的春风,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高校联合培养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该文对合作办学进行经验总结和梳理,以期为其他专业的合作办学模式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地方院校校企联合培养机电人才的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正初 《科技信息》2009,(23):165-165
论文介绍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和现实医院,并就地方院校校企联合培养机电人才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指出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本着“理论教学够用”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较强应用能力的人才,最后分析了校企联合培养的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国家对地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而产学研用合作则是地方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地方高校不断致力于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创新,从最初单纯的技术转让模式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合作模式,主要有校地共建研究平台模式、大学科技园模式、校企共建实践基地模式以及校企合作开发模式等。与此同时,地方高校产学研用合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地方高校要进一步发展产学研用合作,就需要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成立校级产学研用合作指导委员会,改革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引进和培养。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从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度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不断优化,从“实习-就业”的培养形式过渡到“入学-实习-就业”的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适应企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与所在城市形成“城校共生”模式具有必然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探究“城校共生”模式下地方高校如何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地方高校在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畅通“城校共生”战略融合机制、秉持“城校共生”文化和合理念、优化“城校共生”结构契合布局、健全“城校共生”利益整合体系、改进“城校共生”治理联合方式、打造“城校共生”服务结合模式,为地方高校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互惠共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这种方式还有待加强。校企合作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不到合适人才这一供求矛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企业配合"型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实体合作"模式还是"企业本位"型校企合作模式对人才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这几种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对企业为本位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要注重文理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重点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很多高校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和与校情结合的培养方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习与认知效果差、双师型教师缺乏、校企不能有效结合、缺乏管理等。因此,学校应该从课程设置、校企关系、师资和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从多方面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校企联合培养的必要性,研究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改革途径。尝试从课程设计、授课方式、实验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国内外竞争中抓住机遇,占据优势,赢得先机,学校必须面向市场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国情和校情的新路子。"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当前经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规律,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特别是独立院校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应用技术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在高校培养人才需求和企业亟需人才的两头自愿建立校企合作的理念下,高校不仅要注重在校期间的校企合作培养,更应注重毕业生就业后服务模式的完善。本文针对当前校企合作的学生在校期间"场面火爆",毕业生就业后服务相对薄弱的现象,提出毕业生就业后服务模式,希望毕业的校友能成为母校发展和培养人才的桥梁,形成高校、企业、校友、在校生多方携手、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