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了测定2,4-二羟基二苯甲酮含量的分先先度法。实验表明,在pH为10的B—R缓冲溶液中,2,4-二羟基二苯甲酮在404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8=4.36×10^4L/(m01.em).于1.0×10^-5mol/L~3.0×10^-4mol/L范围内其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4361×10^4c(mol/L)+0.0083,相关系数为r=0.9996.用加入回收法进行试验,回收率为98.1%~104.7%.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的生长规律和最佳接种密度,以3.0×10^5个/mL、4.0×10^5个/mL、5.0×10^5个/mL、6.0×10^5个/mL和7.0×10^5个/mL等5个接种密度培养了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绘制了细胞生长曲线和活力变化曲线.结果显示,悬浮培养型BHK-21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接种培养前24h细胞处于适应期,生长曲线上密度增长不大,期后细胞进入对数增长期,生长密度呈指数增长.以3.0×10^5个/mL和4.0×10^5个/mL接种培养的在120h达到最大增殖密度,分别为4.65×100个/mL和5.59×10^6个/mL,倍增时间分别为26.9h和26.7h;以5.0×10^6个/mL、6.0×10^6个/mL和7.0×10^6个/mL接种培养的在96h就达到最大增殖密度,分别为5.14×10^6个/mL、5.36×10^6个/mL和5.1×10^6个/mL,倍增时间分别为22.4h、24.1h和25.2h.各组在培养的96h以前细胞活力均在90%以上且变化较小,120h和144h时细胞活力开始下降,且接种密度越高活力下降越快.该细胞以4.0×10^5个/mL、5.0×10^5个/mL、6.0×10^5个/mL接种培养能达到较高培养密度,细胞生长快,且细胞峰值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在聚乙烯酸(PVA)存在下,铋与钨酸盐反应形成铋钨杂多酸络阴离子,继而与罗丹明B(RB)形成离子缔合物。离子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0nm,服从比耳定律范围为1.0~30μg/25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值为7.32×107L·mol-1cm-1.体系至少稳定20天。考察了3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探讨了IR光谱,饿钨杂多酸络阴离子具有Keggin结构。测定铋的适宜条件为CH2SO4=0.96mol/L,Cwo42-=1.82×10-4mol/L,CRB=4.18×10-5mol/L和PVA0.08%,本法已用于天然水、降水、钦用水及粗铅中铋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吻合,回收率满意。  相似文献   

4.
新疆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甲醇-0.1mol/L磷酸二氢钠(15:85),紫外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1.0mL/min,测定新疆产红景天中红景天苷含量,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对照品在10~32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RSD为3.4%。稳定性良好。该法简便,分离完全,结果可靠,适用于红景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半胱氨酸是生物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氨基酸和临床分析中的疾病标记物。以循环伏安电化学方法在碳纤维簇电极表面上沉积铋粒子,从溶液中固相微萃取半胱氨酸,研究萃取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铋一半胱氨酸络合物的氧化峰电流与半胱氨酸浓度的对数存在两段线性关系,1.0×10^-4 -1.0×10^-7mol/L和1.0×10^-10~1.0×10^-16mol/L,最低检测限为1.0×10^-16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6.6%。共存的白氨酸、胱氨酸和蛋白质不干扰测定。用于沈阳师范大学湖水样本中的半胱氨酸检测,半胱氨酸含量为6.20μm。操作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重分析实验得出玉米芯气化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水分蒸发、挥发分析出和焦炭阶段.研究表明,当升温速率为20℃/min时,物料的最大失重率只有85.75%,在所有的升温速率中最小;当升温速率为10℃/min时,物料的最大失重率可达到97.94%.以升温速率为5℃/min的热重曲线研究玉米芯气化过程中的挥发分析状况,当温度在250℃-330℃时,气化反应属于2级反应,其拟合方程Y=-2332.3x-7.9534,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分别为19.4kJ/mol和3.4×10^4min;温度在330℃~530℃时,气化反应属于1级反应,其拟合方程Y=-1960.5x-9.7076,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分别为16.3kJ/mol和5.0×10^1min^-1.  相似文献   

7.
张炜炜 《科技信息》2010,(21):J0040-J0040
本文研究了在1.5—2.5mol/l硫酸介质中,锑(Ⅲ)与碘化钾生成黄色络合物这一显色反应,其最大波长在42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e=3.8×10^3,锑含量在0--0.5%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确定了碘化钾分光光度法测定ZL101A中的锑的最佳条件和消除干扰元素的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7.5%-100.0%,标准偏差为0.009%。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易于掌握,能满足快速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HPLC法测定金匮肾气丸中马钱苷、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方法用于同时测定金匮肾气丸中马钱苷、芍药苷的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离条件Symmetry C18柱(4.6min×250mm,5μm),乙腈-1%冰醋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马钱苷、芍药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16~1.6μg(r=0.9997),0.18~1.8μg(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3%(RSD=1.43%),99.02%(RSD=2.17%)、方法简便,快速,可靠,为金匮肾气丸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胶柬电动毛细管电泳(MEKC)法测定维生素B的含量,电泳缓冲液为2.0×10^-2mol/L硼砂-硼酸缓冲液(pH=8.4),含2.5%(V/V)甲醇及1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电泳电压20kV和检测波长254nm的条件下,维生素B4具有最佳的迁移时间和峰形;考察了缓冲溶液的pH、浓度、有机改性剂及胶束对维生素B4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B4在8.0×10^-7~5.0×10^-5mol/L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方法的检出限为1.2×10^-7mol/L,RSD为2.24%,该法已成功用于药剂、血清和尿液中维生素B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抗坏血酸(Vc)本身没有荧光,苯甲酸(BA)与Vc反应生成强荧光物质的特性,建立了一种荧光法测定vc含量的方法.在0.20mol·L^-1(pH=6.00)的Na()HKHC8H4O4缓冲介质中,Vc能使BA体系的荧光明显增强,λex/λen=310nm/410nm.实验结果表明,Vc浓度在5.00×10^-7~1.50×10^-5 g·mL^-1范围内与增强的荧光强度△F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2,检测限为2.02×10^-9g·mL^-1,加标回收率为95.33%~102.67%,利用本法成功测定r不同厂家维生索c片剂中Vc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的快速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碱性酒石酸铜试剂与硫酸卡那霉素形成有色复合物,比色法测定含量.结果:本法测定波长为max=566±1 nm,回归方程C(万U mL 1)=2.176A 4.311×10 2,r=0.999 3(n=5);线性范围0.21~1.03万U mL 1;4 h内稳定;重现性RSD=0.42%;平均回收率99.7%,RSD=0.79%;含量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法基本一致.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生产单位和医院制剂对该产品的快速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锌的显色条件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10.0的硼砂-盐酸缓冲溶液中,在表面活性剂OP-10存在的条件下,Zn2+与5-Br-PADAP形成了配合比为1∶2(物质的量比)的红紫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52nm,锌的质量浓度在0~125μg/25mL时,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105 L/(mol·cm)。用该方法测定铁矿石中的微量锌,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13.
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的框架下计算了B→Ds^(*)ρ^0,B+→Dx^(*)+ρω^0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通过计算发现衰变道B→Ds^(*)+ρ^0,B^+→Ds^(*)+ω^0和B^0→Ds^+ρ^-的分支比在10^-5量级,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最大,约为1.2×10^-4.在这些衰变道中,对于末态包含两个矢量介子的衰变,径向激化的贡献是主要的,并且大于80%;而两个横向激化的贡献是被rDs^(*),rρ(ω)的幂次压低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血根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结合特征.采用荧光光谱法,计算在不同温度下乙氧基血根碱与H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实验结果显示,在290K,300K,310K时乙氧基血根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81×10^5L·mol-1,7.784×10^4L·mol-1,2.397×10^5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013,0.979,1.071.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这表明血根碱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作用生成了无荧光效应的复合物,属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通过单独及合并感染对虾记录其死亡率并检测病毒携带量。结果显示:温度19±1℃条件下,至实验结束各组累积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分别低于7.7%,8.6×102 copy/g。温度25±1℃条件下,48~96 h单独感染WSSV累积死亡率与合并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合并感染组不同浓度之间存显著差异(P0.05),死亡率和病毒量最大值分别为71.1%,6.2×105copy/g(合并感染浓度9.5×107 cfu/m L组)。温度31±1℃条件下,各组累积死亡率在48 h迅速升高,合并感染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75.6%,2.0×106 copy/g)明显高于单独感染WSSV组(42.2%,2.2×104 copy/g)。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单独细菌感染组对虾死亡率随感染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大值:71.1%)。因此合并感染对对虾养殖危害更大,且随着温度升高,溶壁微球菌和合并感染的致病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即温度能显著影响溶壁微球菌和WSSV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6.
大獭蛤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2年秋季在广西海洋研究所古城育苗基地和海滨公园育苗场进行大獭蛤(Lutraria(Psammophila)mascima Jonas)工厂化育苗研究。在育苗过程中采用成串的塑料片作为稚贝附着基立体附苗,使单位水体出苗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大獭蛤壳顶后期浮游苗至稚贝平均变态率为23.5%,小苗(大于8×10^4粒/500g)的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5.16×10^4粒/米^2,大苗(小于或等于8×10^4粒/500g)的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1.42×10^4粒/米^2,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为3.29×10^4粒/米^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与国产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72例AMI病人随机分两组。瑞替普酶组94例,给予瑞替普酶20mU,分2次,每次10mU,间隔30min静脉推注;尿激酶组78例,先予尿激酶100×10^4U静脉推注,后予100×10^4U溶于5%GS150ml内,30min内静脉滴注。两组均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其余治疗也相同。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的血管开通率、开通时间分别为85%与63%;(0.80±0.52)h与(1.36±0.55)h(P〈0.05);CK和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作用:轻度出血率在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分别为4%与9%(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AMI的疗效优于尿激酶,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翁觉  叶冰瑶  丁力  董冬雪 《科技信息》2010,(21):I0044-I0045
合成了新显色剂1-偶氮苯-3-噻唑-三氮烯(ABTT).并研究了它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11.0的Na284O7-NaOH缓冲溶液中,Triton X-10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试剂与锌生成4:1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2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7×10^4L·mol^-1cm^-1。Zn^2+浓度在0-46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工业废水中微量锌,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在猪瘟病毒兔化弱毒疫苗株(HCLV)的5′端非编码区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特异性检测HCLV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的最低拷贝数为45拷贝/μL,灵敏度比普通PCR方法高10^4倍,在较广的范围内(4.5×10^1-4.5×10^6拷贝/μ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分别以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作为模板进行TaqMan RT-PCR扩增,未出现阳性信号:4个不同浓度标准品组内试验变异系数为1.90%~5.82%,组间试验变异系数为4.02%~5.69%:HCLV3个cDNA样本组内试验变异系数为3.72%~4.93%;组间试验变异系数为2.99%~4.02%.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能够快速准确定量检测HCLV,为HCLV疫苗的研制、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用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3-吡唑啉卟吩f-2甲酯(Mf2-5)、3-吡唑啉卟吩f-3甲酯(Mf3-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实验表明Mf2—5、Mf3—5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在溶液中二者以物质的量之比1:1牢固结合,25℃时其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Mf2-5=6.14×10^5L·mol^-1,KMf3—5=1.02×10^5L·mol^-1.根据Ft~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算了给体(BSA)与受体(Mt2-5、Mf3-5)间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rMf2-5=4.48nm,rMf3-5=4.86nm,EMf2-5:0.24,EMf3—5=0.20.并推测了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