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山东省生物研究所承担的计划课题“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中试”于1990年12月27日通过省级鉴定。其中试产品“SW—1小麦增产菌剂”以固氮解磷,刺激作物生长等作用使小麦增产。在我省试验示范18.8万亩,用于15个小麦品种,对单株茎孽、单株次生根、最大茎孽数以及叶面积、叶色均有促进作用,通过提高每亩穗数,每穗粒重和千粒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南省6种有代表性的油茶林分联合固氮菌的调查,研究了不同林地根际联合固氮菌的分布规律,筛选出了优良的固氮菌株并对其固氮效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林分根际联合固氮菌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野生林较人工林高,山地较圃地高,青壮林较幼龄林高;根据固氮效能分析可知,从油茶林分中可分离到高效固氮菌株,高效固氮菌株在野生青壮林根内部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3.
克氏固氮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原生质体电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联合固氮菌的抗逆性,采用电融合技术,在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Klebsielaoxytoca)与抗逆性强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ussubtilis)之间实行了原生质体融合,并从再生的融合子中筛选到多株具有特定性状的后代菌株。经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抗生素抗性、耐热性、抗菌活性、固氮活性以及淀粉酶试验等多项指标测定,数株融合子表现出双亲的耐热、抑菌、固氮等优良性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木霉菌拌种对冬小麦生长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选取小麦种植后180 d的根际土壤,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了4株木霉菌拌种对小麦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qPCR检测了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绝对含量。结果表明:木霉菌拌种处理后降低了小麦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丰度,同时发现小麦产量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均匀度(香农指数)和丰富度(OTUs数)呈反比,而与群落的优势度(辛普森指数)呈正比;通过田间病害调查和测产,结果显示,与未拌种处理相比木霉菌拌种降低了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引起的白穗率,其中哈茨木霉LTR-2和QT21990防效可达60% 以上,增产7.42%和6.94%(P<0.05)。  相似文献   

5.
小麦/花生间作体系中根际有效铁含量及pH值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液联合培养的根箱装置,探讨了石灰性土壤上间作小麦后的花生根际土壤铁动态分布,以及根际的pH值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间作后的花生根际土壤的有效铁含量明显提高,从小麦根际到花生根际,不施碳酸钙的花生间作根际的pH值逐渐降低,施碳酸钙的间作花生根际的pH值并不降低.这表明石灰性土壤中花生根际有效铁含量的升高和pH值降低与间作小麦根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太子参土壤固氮菌与解钾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shby培养基和亚历山大硅酸盐细菌培养基从太子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固氮菌和解钾菌,并选取固氮菌和解钾菌进行固氮、解钾作用研究,以为太子参生物菌肥的研制提供菌源.结果表明:从太子参根际土壤中获得太子参自生固氮菌34株,解钾菌26株.选取固氮菌和解钾菌各5株,分别测定其固氮效能和解钾能力,其中以自生固氮菌ATS-2-5的固氮效能最高,达21.51mg/g;解钾能力最好的菌株为KTS-2-4,液体培养7d后水溶性钾含量为7.42mg/L.菌株培养特征、菌体形态观察、菌株生理生化反应测试并结合16SrDNA分析鉴定,将菌株ATS-2-5和KTS-2-4归属为同一个种,即栗树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astaneae).这是首次报道该菌株具有固氮、解钾作用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7.
伍利  朱云集  王桂荣 《河南科学》2009,27(11):1395-140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硫营养水平对两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兰考矮早8根际微生物在不同生育期中主要类群的影响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氮、硫营养以及品种差异均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有显著影响;②硫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对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根际细菌的数量均有极显著性影响,并表现为氮素营养对小麦根际的细菌数量的影响效应高于硫素营养;③氮素营养是根际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但硫、氮及实验品种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在整个测定时期对放线菌无显著性影响;④实验品种、氮、硫均对各测定时期小麦根际真菌数量产生极显著性影响,其影响效应表现为:试验品种〉氮素〉硫素,硫、氮、品种之间交互作用对真菌的影响主要在花后;⑤氮硫配施对两个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钾肥对铅的植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室外盆栽模拟试验,研究铅及铅、镉复合污染土壤中,钾肥(K2SO4)不同施用水平下小麦干重及小麦植株体内铅的积累与分布,从小麦根际、非根际土壤pH值、铅形态分布的角度阐述了钾肥对铅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促进小麦干重增长,随钾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小麦植株不同部位铅的浓度逐渐降低,吸收系数逐渐降低,表明增施钾肥可降低铅的植物有效性。钾肥的施用使根际、非根际土交换态铅先略有上升而后下降,碳酸盐态铅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上升,对有机质硫化物态、残渣态铅的影响很小,由于钾肥对根际、非根际土壤pH值影响并不显著,铅形态的上述变化并非由土壤pH变化所引起,而是K^+,SO4^2-与Pb交互作用的结果,但有些机理还尚待查明。  相似文献   

9.
对含有外源几丁质酶编码基因的重组菌株——巨大芽孢杆菌B13011和B13012进行了小麦根际定殖能力,平板抑真菌能力和盆栽防病试验。两重组菌株均能在小麦根际及根内成功定殖;在盆栽条件下,对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棉花立枯病、棉花枯萎病四种真菌病害的防效与受体菌B1301相比达显著性差异(P=0.05,LSR测验),其中B13011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81.61%。两重组菌株均能提高受试作物的生物量,其中B13011提高棉花的生物量达39.40%。  相似文献   

10.
固氮细菌─植物根际联合固氮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氮细菌与植物根际的联合固氮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查阅和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此项研究的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介绍了联合固氮作用的测定方法:分析了联合固氮作用的影响因素;并着重介绍了几种联合固氮体系(包括宿主与固氮菌两个方面).本文还注意到联合固氮作用的研究已不限于禾本科植物,木本科植物的根际联合固氮作用也已被发现.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利用固氮菌和溶磷微生物制备复合型菌糠菌肥,从辣椒根际处采集的土样中,根据Ashby无氮琼脂平板上的菌体长势,筛选出一株固氮菌YX.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菌株YX归属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YX菌固氮量可达28.27±2.4 mg/L,溶磷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木霉LTR-2拌种剂拌种小麦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麦根际土壤真菌进行测序,分析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结构。结果表明,木霉拌种处理小麦可以增加小麦根际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对真菌群落的均匀度影响不明显,但真菌群落的优势度有明显的增加;木霉拌种处理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的菌群结构构成相近,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各真菌类群所占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些病原真菌如链格孢属、赤霉属、镰刀菌属所占比例较不拌种处理均有所降低。该研究为木霉菌LTR-2防治小麦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合同  郭庆文 《山东科学》1995,8(1):50-52,55
本文报导了3种从小麦根际分离的拮抗性产芽孢细菌,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它们都对小麦全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固氮细菌—植物根际联合固氮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莉华  周政贤 《贵州科学》1998,16(4):316-322
固氮细菌与植物根际的联合固氮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查阅和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此项研究的情况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介绍了联合固氮作用的测定方法:分析了联合固氮作用的影响因素;并着重介绍了几种联合固氮体系(包括宿主与固氮菌两个方面)。本文还注意到联合固氮作用的研究已不限于禾本科植物。木本科植物的根际联合固氮作用也已被发现。  相似文献   

15.
经多点取样,从棉花根际土样中分离出根际细菌306株,通过离体拮抗试验和小麦促生试验筛选出具有抗病作用和促生效果的根际促生细菌2株,在平板上菌株对供试病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达7.9-17.0mm.同时通过盆栽试验,所筛选菌株对小麦的株高及生物量有明显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条件下,以超级稻"II优航2号"为试验材料,水稻拔节期至始穗期设置55%和85%两个遮光强度,以全生育期正常自然光为对照,研究花前光照亏缺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为光贫乏区土壤良性生态循环和超级稻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拔节期至始穗期弱光胁迫条件下,在水稻生长的孕穗期、始穗期、灌浆期、收获期,显著降低了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氯菌数量,增加了真菌、反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数量,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含量减少,抑制了根际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的活性.而且,随着弱光胁迫强度和时间的增加,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含量和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受抑制程度加重,真菌、反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说明花前光照亏缺降低了稻田根际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破坏了稻株生长的根际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不同功能菌剂对连作烟叶农艺性状和根际土壤细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组不同功能发酵菌剂N(固氮),P(解磷),K(解钾),C(解纤维素)及H(4种菌剂按体积为1∶1∶1∶1混合液)分别浇灌盆栽烟草,观察记录各处理烟叶农艺性状及根际土壤细菌情况.结果表明5种供试菌剂均能促进烟叶生长,其中C(解纤维素)菌剂处理的烟株农艺性状最好,叶色比对照绿,株高13.4 cm、茎粗2.73 cm及中部单叶面积180.77 cm2均显著高于对照的10.8,1.97 cm和82.42 cm2;混合菌剂H效果次之,仅茎粗2.67 cm显著高于对照.从土壤根际细菌看,固氮菌定植情况最好.后期成为土壤优势菌,占细菌91%,其次是解纤维素菌,其他定植较差;添加解纤维素菌剂的烟株根际土壤的固氮、解磷、解钾菌生长比较均衡.5种菌剂对根际土壤假单胞菌的影响不同,假单胞菌比例为固氮菌处理74%>解钾菌处理61%>解磷菌处理58%>对照46%>混合菌剂处理45%>解纤维素菌处理29%.解钾菌和解磷菌能促进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利用盆栽实验方法,考察砂土、黑土和泥炭土中纳米TiO_2对自生固氮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纳米TiO_2对自生固氮菌活性均产生抑制作用,作用大小为砂土黑土泥炭土;在砂土和泥炭土中掺杂不同剂量(0.5,1.0,2.0g/kg)的纳米TiO_2,自生固氮菌的抑制率随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大;砂土和泥炭土中添加2.0g/kg纳米TiO_2在第15天抑制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5.73%和12.76%;3种土壤中种植紫花苜蓿后其根际作用和根系分泌物均可间接减少纳米TiO_2对自生固氮菌的抑制作用,且在黑土和泥炭土中种植组和未种植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砂土中种植组和未种植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以水稻生产为主体,同时适量放养蟹苗,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亦能改善稻田生态系统环境。本研究以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计数法和MPN法研究稻蟹生态种养对水稻根际微生物区系及主要生理类群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为主要类群,全生育期内稻蟹种养生产田细菌、真菌、放线菌总量分别为为常规稻田的1.65,0.48,1.00倍;稻蟹种养生产田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细菌分别是常规稻田的9.28,6.44,5.22,3.65,3.00倍;稻蟹种养生产田主要微生物物种增加,改变了微生物多样性格局,细菌多样性指数最高出现的时间提早出现20 d。  相似文献   

20.
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大力推广生物菌肥。研究以小麦品种晋麦47为试验材料,研究固氮菌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固氮菌肥拌种+喷施固氮菌肥+施用化肥;处理(2)喷施固氮菌肥+化肥配施;处理(3)固氮菌肥拌种;处理(4)喷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收获期调查株高、分蘖数、穗长、穗重、单株产量、百粒重、小区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菌肥后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效果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菌肥对小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以固氮菌肥拌种+喷施固氮菌肥+施用化肥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