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木霉LTR-2拌种剂拌种小麦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麦根际土壤真菌进行测序,分析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结构。结果表明,木霉拌种处理小麦可以增加小麦根际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对真菌群落的均匀度影响不明显,但真菌群落的优势度有明显的增加;木霉拌种处理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的菌群结构构成相近,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各真菌类群所占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些病原真菌如链格孢属、赤霉属、镰刀菌属所占比例较不拌种处理均有所降低。该研究为木霉菌LTR-2防治小麦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从马尾松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2株高效解磷真菌(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和嗜松青霉JP-NJ4)对马尾松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松树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通过Biolog微平板法探究该两株解磷青霉对马尾松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观测其对马尾松的持续促生效果,并对马尾松根际土壤产生的微生态效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冬夏两季,2种解磷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均对土壤中微生物物种优势度及丰富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对于对照处理,解磷真菌处理的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显著提高,夏季时最高,为59.27×104 cfu/g; 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及嗜松青霉JP-NJ4菌悬液处理的根际土壤,夏季时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835 0与3.120 0,均低于对照处理,说明夏季时解磷青霉降低了土壤物种丰富度。两株解磷青霉接种600 d后对马尾松仍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苗高增长率可达88.7%,地径增长率最高为53.5%。解磷青霉的施用,明显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量也随之变化; 两株供试青霉均对马尾松具有良好的持续促生作用,其中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菌悬液的促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盆栽实验研究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处理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添加金针虫显著增加了冬小麦根际土壤线虫的总属丰富度、总土壤线虫的丰富度以及食细菌类和食真菌类线虫的丰富度,原因主要是金针虫添加提高了冬小麦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冬小麦苗和根中的类黄酮含量.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添加金针虫可以改变冬小麦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的组成.冗余分析(RDA)证实冬小麦苗和根中的类黄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解释土壤线虫群落变异的35.80%、16.40%和12.52%.上述结果表明,金针虫添加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冬小麦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即通过增加冬小麦苗和根中的类黄酮含量对根际土壤线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大豆品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分析法研究4个大豆品种(台湾75、中黄42、春丰早和六月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不同大豆品种在红壤(黄筋泥土)中的生物量和产量差别很大,但对根际土壤好氧菌、厌氧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的影响不大;六月半品种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真菌PLFA总量,改变了细菌/真菌的比值;与六月半相比,春丰早显著增加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的优势种群和均匀度;中黄42显著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优势种群的丰富度;中黄42和台湾75对根际土壤微生物Shannon均匀度的影响也有显著差异;但是4种大豆品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McIntosh和Gini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六月半和中黄42品种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差异明显,而春丰早和台湾75变化相近,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土壤对木霉生防菌株的抑制作用及这种作用的解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试80份不同来源的土壤对15株木霉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土壤的抑真菌作用,结果显示木霉在土壤中的萌发受到强烈的抑制(孢子平均萌发率仅为2.6%),具有显著的普遍性,但是,高温灭菌处理后,土壤的抑真菌作用能够部分甚至完全消除。另外,将葡萄糖或糖蜜作为额外碳源与木霉孢子同时添加到土壤中时,土壤抑真菌作用也能够很好地被解除。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秸秆未还田处理(CK)相比,秸秆还田(T1)和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T2)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以及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而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最终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0.33%和13.46%;此外,T2与CK相比,降低了根际土壤真菌数,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而T1处理的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通过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多样性来调节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优化根际生长环境,促进小麦生长。其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的处理效果最佳,可在北方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际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组成不仅受植物种类及植物生长时期等影响,外源基因的导入也可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转betA或转TaLEA基因小黑杨(populus simonii x p.nigra)能够提高甜菜碱或晚期胚胎富集蛋白的含量,进而增强转基因植物的抗旱耐盐性,PsnWRKY70是胁迫应答信号转导网络中的负调控因子,WRKY70干扰表达小黑杨的耐盐性显著高于对照株系。在明确了转betA、转TaLEA、转WRKY70小黑杨抗旱耐盐性的同时,开展转基因小黑杨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组成分析,为其环境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转TaLEA、betA、WRKY70基因小黑杨及对照野生型(WT)小黑杨根际土壤为试材,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16S rRNA和ITS测序分析,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结构差异性、群落组成进行分析,了解转基因活动对小黑杨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针对根际细菌群落组成,转betA小黑杨的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WT小黑杨,而转WR...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附子/水稻套作模式缓解道地附子连作障碍的相关机制,以传统附子/玉米套作模式(A/M)为对照,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附子/水稻套作模式(A/R)下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A/R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真菌和细菌PLFA含量、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PLFA含量及原生动物和放线菌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A/M模式(P0.05),2017年分别增加7.22,0.93,5.23,1.11,1.25,0.24,0.33 nmol/g,2018年分别增加4.46,0.42,2.73,1.48,0.96,0.02,0.16 nmol/g;A/R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细菌PLFA含量比值(P0.05),同时降低了根际土壤G~+/G~-PLFA含量比值;A/R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A/M(P0.05)。A/R模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优化可能是该模式能有效缓解附子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与土著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际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笔者分别于2009年4月(出苗期)、9月(开花期)和12月(枯萎期)对杭州下沙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及相邻芦苇群落的根际土壤线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种植物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采样时间(植物生长阶段)有关.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的线虫数量、属丰富度和多样性在出苗期和开花期与芦苇根际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枯萎期则显著高于芦苇.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营养多样性在三个生长阶段均显著高于芦苇.在出苗期和开花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植食性线虫比例明显低于芦苇根际,食真菌线虫比例则明显高于后者;在枯萎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的食真菌线虫比例明显高于芦苇根际土壤,而食细菌线虫比例趋于降低.非参数多变量排序(MDS)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与芦苇在其三个生长阶段均差异明显,其中枯萎期差异最大.上述结果表明外来植物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线虫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营养结构,这种改变可能导致土壤生态系统中营养源流向和路径发生变化,并促进外来植物进一步入侵.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活动对土壤中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进而优化放牧方式,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上人工模拟不同的放牧强度,经过连续8a放牧后,对1个建群种(短花针茅)和2个优势种(冷蒿、无芒隐子草)植物的根际和非根际真菌进行种群结构的研究.应用传统的稀释平板法与菌种分子鉴定技术相结合,对真菌进行计数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非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的总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急剧下降,深层土壤(20~30cm)中的游离真菌数量则在轻度放牧组中达到最大值.短花针茅根际土壤真菌的数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下降,冷蒿和无芒隐子草的根际土壤真菌则分别在轻度和中度放牧强度下数量最多.从非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12种真菌,其中隶属于木霉属和被孢霉属的真菌数量最多,为优势真菌.从短花针茅、冷蒿和无芒隐子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7种真菌,其中隶属于青霉属、木霉属和链格孢属的真菌数量最多.总的来看,一方面放牧活动降低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真菌总量;另一方面适度放牧(轻度或中度)能够促进冷蒿和无芒隐子草根际真菌数量的增加,也有利于某些真菌,如短花针茅、冷蒿、无芒隐子草共有的根际优势真菌—青霉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施加木霉可湿性粉剂对冬小麦田间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菌剂具有生物肥料的促生增产作用,是评价其作用功效的重要指标,但木霉的促生增产作用较少在大田环境下进行评价。本研究采用三种不同功能的木霉可湿性粉剂处理冬小麦,平板稀释法计数统计各生长期木霉在土壤中的定殖动态。统计冬小麦出苗数和苗期生物量,在发病季节统计冬小麦纹枯病、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病率,并在收获期精细脱粒统计产量。发现三种木霉都能在田间土壤中定殖并在小麦生长季内保持活性,其中收获期前土壤中T11 W的含量保持相对较高,而收获期时土壤中Tr01的含量最高。结果表明,LTR 2菌剂使出苗数提高了120.97%,苗期生物量提高了54.59%,拔节期对纹枯病病情缓解了16.60%、对条锈病缓解了35.14%,收获期增产了4.83%。T11 W菌剂使出苗数提高了146.77%,苗期生物量提高了59.43%,拔节期对纹枯病和条锈病的防治有消极作用,但收获期增产了37.79%。Tr01菌剂使出苗数提高了150.00%,对苗期生物量无明显作用,拔节期对纹枯病缓解了36.49%、对条锈病病情的缓解无积极作用。三种菌剂对冬小麦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该研究为木霉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木霉菌是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作用的拮抗体,包括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Ggt),Pythium spp.,Rhizoctonia solani以及Fusarium spp.木霉菌能产生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生长与活力的抗菌物质,是理想的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菌。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为农民提供低风险而又灵活的病害防治措施,特别是在需要减缓病原菌对化学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下。本文综合介绍了在南澳大利亚田间进行的利用康宁木霉菌(T.koningii)防治禾谷类根部病害的结果,并重点介绍澳大利亚在商品化开发方面的工作进展。在病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康宁木霉菌可降低小麦全蚀病和丝核菌根腐病发病程度分别达2,4%和48%。小麦产量增加7%,也能降低大麦丝核菌根腐病发病程度达59%。康宁木霉菌也能够防治由Ceratocystis paradoxa引起的甘蔗凤梨病。  相似文献   

13.
提取并纯化了番茄早疫病、黑根霉、棉花立枯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等8个植物病原菌菌株的凝集素,试验观察凝集素与供试19个木霉菌株的凝集反应效价,结果表明除番茄早疫病外,木霉菌分生孢子不同浓度悬浮液与植物病原菌产生的凝集素均有凝集反应,并且木霉菌分生孢子与病原菌凝集素的凝集反应效价与木霉菌对其防效有显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镰刀菌产生的凝集素与木霉菌的凝集反应效价与木霉菌对它的防效具有显相关性.因此可以利用凝集素筛选木霉高效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4.
南澳大利亚麦田茄丝核菌抑病土中木霉菌的特性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抑制Rhizoctonia solani的麦田土中分离到木霉菌,依据形态特征,鉴定为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parceramosum,T longibrachianum和T.harzianum。取样土壤为灰质砂壤土,pH8.4(H2O),位于南澳大利亚的埃文。研究了与生物防治作用机制相关的生理学特性包括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抗菌活性以及重复寄生能力。T。pseudokoningii生长速度快但是产分生孢子少,但是T.parceramosum产分生孢子多。与其他种类相比,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的分离频率高,在盆载条件下对小麦Rhizoctonia solani根腐病以及全蚀病防治效果高,对R.solani的重复寄生能力强。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菌株问的重复寄生能力差异不明显,但在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有明显差别。依据平板抑菌能力,可将木霉菌株分为3个组。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不同,但没有发现特别能适应碱性条件而快速生长的菌株,虽然这些菌株都分离自碱性土壤。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一及复合使用哈茨木霉菌与蜡样芽孢杆菌,调查不同处理对大田番茄根结线虫的预防和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连续施用两次生防菌后,两种微生物菌剂的复合使用比单一菌株对根结线虫表现出明显的预防和防治效果。45 d后两种微生物菌剂复合使用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预防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2%、48.4%,根际土壤根结线虫减退率分别达到61.4%、54.9%,番茄根中根结线虫减退率分别达到75.9%、60.7%,显著高于单一菌株对根结线虫的预防和防治效果(P<0.05),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发微生物菌剂的复合使用防治番茄根结线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检测木霉菌水分散粒剂(1×108 cfu/g)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剂拌种和灌根的防治效果达到71.59%,增产率为16.8%,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对环境安全、选择性高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7.
由Rhizoniasolani引起的小麦丝核菌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保留作物残体的精耕栽培制度可使土壤变为对病害有抑制作用的抑病土。研究了南澳大利亚埃文抑病土壤中与抑制作用相关的生物体。分离到许多在苗期抑制病害的细菌(Pantoeaagglomerans,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微杆菌以及Streptomyces),木霉菌和食真菌线虫。研究结果表明,埃文抑病土的抑病作用与多种生物有关,其作用机理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8.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木霉插入转化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ATMT)已广泛地应用于真菌的转化研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转化效率高和转化子遗传稳定等特点。木霉作为土传植物病原菌的重要生防真菌,对其生防分子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基因突变和基因替换。ATMT法为木霉(Trichodermaspp.)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木霉的插入突变、遗传转化以及基因标记和克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根癌农杆菌介导木霉遗传转化的原理、特点、转化方法和应用,并且对有关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