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PAR与Fe(Ⅱ)的显色反应条件,测定了络合物组成为1: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55×10~4LM~(-1)cm~(-1),生成常数lgβ_2=13.04。利用PAR与Fe(Ⅱ)形成的络合物在近红外区有一特征吸收峰,可以选择性测定试样中微量铁。方法简便、灵敏,用于合金、生物及环境样品中铁的测定,均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μ=0.1(M).T=20.0±0.5℃的条件下,研究了铜(Ⅱ)与水杨酸、乙二胺之间的络合反应,并用光度法结合pH测量,求得了混配络合物(水杨酸乙二胺合铜(Ⅱ))的稳定常数β_(111):lgβ_(111)=18.9。又用pH电位滴定法对此结果进行了检验,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得lgβ_(111)=18.85。这两个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3.
(口底)唑用于微量钛的测定已有报道,其中 Ti(IV)—Vc—苯羟乙酸—(口底)唑四元配合物的ε_(540)=8.8×10~4 Lmol~(-1)Cm~(-1),Ti(IV)—Vc—苯羟乙酸—(口底)唑—吐温80五元配合物的ε_(635)=1.1×10~5 Lmol~(-1)Cm~(-1).本实验发现,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存在下,钛(IV)与嚷唑(STA)形成三元配合物,在 P~H4.6~5.1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显色,配合物的吸光度稳定在五小时以上.若在 PH=4.8显色,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550=1.3×10~5 lmol·Cm~(-1),配合物的组成比 Ti(IV):STA=1:1.钛在0.10~6.0ug/25mL 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本法用于标准钢样中钛的测定,结果满意,回收率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 pH 和 pM 同时测定法研究了在35±0.5℃和离子强度为1.0(KNO_3)条件下Ag(Ⅰ)与邻苯二甲酸(H_2Pht)形成的络合物。pH 和 pM 测定分别用玻璃电极和银离子选择性电极。实验测得,所形成的络合物为 Ag(pht)和 Ag(Hpht),其稳定常数为lgβ_(Ag(pht))=0.924,lgβ_(Ag(Hpbt))~(Ag)=0.397,lgβ_(Ag(Hpht))~H=4.29。同时,讨论了 Ag(pht)与 Ag(Hpt)络合物的结构及 Ag(Ⅰ)与邻苯二甲酸之间络合反应的速率。  相似文献   

5.
在氯乙酸介质中,在 Tween 80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参与下,Ti(IV)与溴邻苯三酚红(BPR)形成两种络合物,BPR过量时为红紫色络合物(λ_(max)=527nm);Ti(Ⅳ)过量时为兰色络合物(λ_(max)=650nm)。本文系统研究红紫色络合物的形成条件。试验表明,此类络合物具有极高的灵敏度(ε_(527nm)=2.5×10~6I·mol~(-1)·cm~(-1))但选挥性较差。反应的适宜酸度为pH2.40—2.91。络合物中Ti(Ⅳ)与BPR的摩尔比为2:5。钛含量在2—12ng/ml范围遵守比尔定律。研究了30多种离子的干扰。讨论了反应灵敏度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4,5—二溴苯基荧光酮(DBP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分光光度法测定锡的灵敏、选择性高的方法。在硝酸-柠檬酸介质中,该体系形成红色络合物,在555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5×10~5L·mol~(-1).cm~(-1),络合物的组成为Sn(Ⅳ):DBPF:CTMAB=1:3:1,在0—40μg Sn/5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此方法已用于快速直接测定钢铁,合金和矿物中的锡,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2-[(3.5-二溴-2-吡啶)偶氮]-5-氨基酚(简称3.5—Br_2—PAAP)与钴显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其它离子的影响,确定了络合物的组成。实验表明,在 PH=4~5范围内钴与3.5—Br_2—PAAP 形成1:2的紫红色络合物.试剂的最大吸收峰为430nm,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为540nm,摩尔消光系数ε_(540)=6·48×10~4m01~(-1)cm~(-1),遵守比尔定律的范围为0~25μg/25ml。桑德尔灵敏度为0·00051微克 cm~(-2),表现稳定常数为3.6×10~6。通过对矿样、维生素 B_(12)针剂、小麦进行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 Tb(Ⅳ)的碱式碳酸盐可溶解在苹果酸的水溶液中形成红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360—400nm 附近有一宽带特征吸收峰,消光值在0—0.7范围内与 Tb(Ⅳ)的浓度呈直线关系.用分光光度法对 Tb(Ⅳ)自还原反应的研究确定,在288K 及苹果酸浓度为1.00M 时,随 PH 值增大速度常数减小,其半还原期增长.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一,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平均值为46.3KJ·摩~(-1).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钛(IV)的良好隐蔽剂苦杏仁酸进行了下述几方面的研究。1.用萃取、色谱和极谱法相结合确定钛(IV)苦杏仁酸络合物的级数和结构;2.研究了钛(IV)与苦杏仁酸络合物在极谱过程中的一些电化学行为,包括半波电位与PH值关系、络合物极谱波的可逆性、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等,并提出在本文实验条件下,钛(IV)与苦杏仁酸络合物的电极反应为: TiOX_2+e+2H~+(TiX_2)~++H_2O (X代表苦杏仁酸酸根);3.用极谱法对迄今未见报导的Ti(IV)-苦杏仁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进行测定,在离子强度为0.2M(KNO_3),(25±0.2)℃条件下,测得logk=11.01±0.42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铈(Ⅳ)-3,4-二羟基苯甲酸配合物的极谱性质,测定出该配合物的组成为1:4;pH为9.75时的表观稳定常数β_4为3.8×10~(13),经副反应系数校正得该配合物的稳定常数β_4=1.7×10~(32)。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吸收法对德格藏山羊血清总蛋白(TP)进行不同季节(春、秋)测定,结果表明春秋两季总蛋白的含量有显著差异,春季测得43头,总蛋白平均值为6.64±0.22,秋季测定25头,总蛋白平均值为6.19±0.27,经“t”检验统计,差异显著(P<0.05)。又采用醋酸纤维溥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通过扫描测得春季39头的相对百分含量为:清蛋白39.13±2.95,α_1—球蛋白7.35±0.60,α_2—球蛋白15.57±1.13,β—球蛋白8.58±0.71,γ—球蛋白30.29±2.65,清球蛋白的比值(A/G)0.693±0.08。测得秋季24头的相对百分含量为:清蛋白38.72±4.38,α_1—球蛋白9.11±1.32,α_2—球蛋白18.35±1.63,β—球蛋白9.59±1.94,γ—球蛋白24.22±3.18,清球蛋白的比值0.72±0.12,经“t”检验α_1、α_2和γ三种球蛋白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α_1、α_2球蛋白秋季大于春季,而γ—球蛋白则春季大于秋季,清蛋白和β—球蛋白虽有差异但不显著,由此可见总蛋白的含量变化与α_1、α_2和γ三种球蛋白的含量有关,春季γ—球蛋白增加的量超过α_1和α_2球蛋白降低的量,这种变化可能是动物体的血清蛋白对季节变化的适应。  相似文献   

12.
考虑多重线性模型: Y_(×p)=Xβ_(××p)+ε_(×p) (1) 本文研究模型(1)下多组数据对最小二乘估计的影响大小问题,给出了探测强影响点集的两种度量及其化简式,并得到了富有意义的统计解释。第一种度量记为:S_I,其定义如下: S_I=tr[(β—β_(I)’x’x(β—β_(I))]其中:β=(x’x)~(-1)X’Y,β_(I)=(X’_(I)X_(I))~(-1)X’_(I)Y_(I),X_(I),Y_(I)分别为由X,Y剔除掉第i_1,…i_m行所得矩阵。  相似文献   

13.
锆(铪)与铬菁R的二元络合物在pH=1.8—2.5时生成红色络合物,其λ_(max)=540nm,ε=6.0×10~4,但锆(铪)——铬菁R——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在二元络合物的基础上,研究了锆(铪)铬菁R—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元络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在pH=2.5—3.2范围内,锆(铪)与铬菁R—氯化十四烷基吡啶形成紫色络合物,λ_(max)=580nm,ε=9.6×10~4,灵敏度比相应的二元络合物提高了60%,并且可在水相中直接进行测定,可视为测定锆(铪)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硫氰酸盐—结晶紫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钼,要用苯作萃取剂。笔者采用在聚乙烯醇、氯化钛存在下,Mo(V)-SCN~--孔雀绿在水相有灵敏的显色反应,λ_(max)=650nm,摩尔吸光系数ε=1.8×10~5,Mo:孔雀绿=1:2,其组成可能为[MoO(SCN)_5]~(2-)·2MG~+。钼含量在0—25γ/50ml符合比尔定律,体系可稳定90分钟。除等量W(Ⅵ)、Sn(Ⅳ)、Zn(Ⅱ)  相似文献   

15.
Ni[(C_4H_9O)_2PS_2]_2与氮碱加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谱法研究了Ni[(C4H9O) 2 PS2 ]2 与咪唑、邻菲咯啉在乙醇溶液中的加合反应 ,测定了反应的平衡常数lgβn 及加合分子数n ,在 32℃时 ,与咪唑反应lgK1 =2 .85± 0 .0 7,lgβ2 =5.69± 0 .0 9;与邻菲咯啉反应lgβ2 =7.68± 0 .1 1 比较了咪唑与吡啶类化合物的平衡常数值的大小 ,得到了平衡常数值不仅与氮碱的 pKa值有关 ,而且和其空间效应有关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镨和钐的乙酰丙酮二水络合物M—L[Pr(C_5H_7O_2)_3·2H_2O、Sm(C_5H_7O_2)_3·2H_2O]的晶体结构。它们是同构的,属三斜晶系,P空间群,Z=2。其晶胞参数分别为:Pr—L,α=9.033(2),b=10.695(2),c=11.453(3),α=95.37(2)°,β=100.73(2)°,γ=114.59(2)°;Sm—L,α=9.032(2),b=10.592(3),c=11.423(3),α=94.73(2)°,β=100.85(2)°,γ=114.71(2)°。 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在这二种络合物的分子中,每个稀土金属离子是八配位的,八个配位氧原子分属于三个乙酰丙酮与二个配位水,形成扭曲四方棱柱的配位多面体。络合物分子间由氢键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低酸度介质中铀酰和dl-酒石酸的络合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阳离子交换法研究了低酸度介质中不同温度下 UO_2~(++)-dl-酒石酸的络合形成,证明在溶液中存在有 UO_2 HL~-,较高温度时还发现存在有 UO_2HL(H_2L)~(3-),在25、35、45和55℃时,β_1为1.5×10~(-6)、1.1×10~(-6)、6.6×10~(-7)、3.8×10~(-7);在45°C、55℃时,β_2为2.0×10~(-3)、4.2×10~(-3),求得△H(β_1)是—4.8千卡/克分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Ce(Ⅲ)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PMBP)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萃取络合物的组成随萃取剂的浓度而改变,当[PMBP]<0.2M及≥0.2M时萃取分别按下式进行:萃取络合物在有机相中以单分子形式存在。测定了CeA_3·HA的萃取平衡常数。lgK=-4.30±0.05。发现Ce(Ⅲ)在萃取过程中可被空气氧化成Ce(Ⅳ)。在不同条件下由萃取相中制得了Ce(Ⅲ)和Ce(Ⅳ)与PMBP的固态络合物,其组成分别为CeA_3·HA及CeA_4并对其结晶形状、熔点、热稳定性、红外光谱及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PVA存在下Pt(Ⅳ)—SnCl2—丁基罗丹明B体系测定痕量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Pt(Ⅳ)—SnCl_2—PVA—丁基罗丹B体系水相测定痕量铂。ε_(570)=2.96×10~5L·mol~(-1)·cm~(-1),铂含量在1—10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y=-0.0058+0.0611x,r=0.9998,标准偏差S=±0.0428,相对标准偏差7.1%。离子缔合物的形成条件、共同离子的干扰被详细研究了并用于合成试样及纯镍中痕量铂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确证了新显色剂7—(4.5—二甲基噻唑—2—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可在水相中直接测定微量铊(Ⅲ)在P~H=4~5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的条件下,试剂与T1(Ⅲ)水溶液中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其摩尔比为1:2(T1:R),表观稳定常数为1.5×10~(11),摩尔吸光系数ε_(560)=1.3×10~5l·m01~(-1)·cm~(-1),并对干扰离子的影响作了研究,提出了一个非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铊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