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C6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复合膜.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60分子已均匀地分布在PMMA中,凝胶以后形成了C 60-PM MA复合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谱研究了该复合膜的结构,结果表明,在200℃真空退火后 C60分子 趋向相互聚集并形成晶化C60颗粒,其尺寸强烈依赖于C60含量.随C60含 量的增加,晶化C6 0颗粒尺寸增大.高C60含量的复合膜中多晶状态的C60 颗粒,呈现面心 立方(fcc)结构〈111〉方向的择优排列特征;并且观察到XRD信号极强的、异常的333衍射 峰现象,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不同粒度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其红外吸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粒度的纳米氧化镁为研究对象,通过XRD,IR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针对纳米氧化镁的红外吸波性能进行研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400~600 cm-1的范围内吸收峰宽化,红外吸收能力显著增强;纳米氧化镁红外吸收域红移、蓝移共存,随着粒径的减小IR光谱先发生蓝移,当粒径在50 nm附近时出现拐点,发生红移.晶体场效应往往导致吸收峰的宽化,这是由于纳米微晶的"表面原子效应".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会导致原来常规块体材料的谱带精细结构消失,从而形成宽而平的吸收带.  相似文献   

3.
运用FT-IR法对野生虫草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野生虫草的特征吸收峰,分别为1746,1656 cm-1和1549,1155 cm-1及1082,1023 cm-1,它们分别代表脂类、蛋白质和多糖.另外,运用二阶导数谱进一步增强了特征吸收峰的分辨率,丰富了其红外信息,运用这些特征峰对伪品虫草进行了鉴别,这为野生虫草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一套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物胶料鱼鳔胶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鉴定彩绘文物常用胶料--鱼鳔胶.方法 使用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及氨基酸分析法采集鱼鳔胶的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及氨基酸组成比.结果 鱼鳔胶的氨基酸组成中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及丝氨酸含量较陆生哺乳动物胶高,而羟脯氨酸含量较低;鱼鳔胶的特征红外光谱吸收峰分别位于3 294 cm-1,1 630 cm-1,1 547 cm-1及1 078 cm-1处,其中1 078 cm-1处是区别鱼鳔胶与陆生哺乳动物胶的特征峰;拉曼光谱特征峰分别位于856 cm-1,920 cm-1,976cm-1,1 003 cm-1,1 033 cm-1,1 245 cm-1,1 452 cm-1和1 668 cm-1处,具备一般胶原蛋白的所有特征.结论 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氨基酸分析可以实现对鱼鳔胶的有效鉴别,为彩绘文物中胶料的分析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存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4):9140-9143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G(d)基组水平上对三聚氰胺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了分子的稳定构型,并对其进行了频率分析。然后利用Gaussview图形软件将频率分析数据转换为红外光谱。对红外光谱分析后发现,在400 cm-1~0 cm-1区域内分子的振动类型主要以分子内基团的整体摆动和胺基中C—H键的面外弯曲振动为主。在红外光谱的指纹区(1 333 cm-1~400 cm-1)谱线强度较弱,分子振动模式主要以弯曲振动为主,且存在七种分子的振动模式不具有红外活性。在光谱的特征谱带区(4 000 cm-1~1 333 cm-1),分子振动模式共有两种,即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剪式振动。此外,整个红外光谱中振动峰的实际数目远小于简正振动的数目。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一种滇产绿茶、红茶及普洱熟茶的红外光谱鉴定方法,通过采集三类茶的红外光谱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并进行三级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解析.红外光谱对比分析表明:1 644、1 517、1 451、1 237及1 040 cm-1是三类茶的共有特征峰,它们的吸收强度从绿茶、红茶到普洱熟茶依次减弱;二阶导数谱中,三类茶间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差异更加明显;与草酸钙的二阶导数谱对比分析发现,三类茶的草酸钙相对含量为:绿茶<红茶<普洱熟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显示了三类茶的最强自动峰分别为1 635、1 563及1 639 cm-1,通过三级红外光谱分析可实现三类滇产茶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SBS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本文通过物理指标试验、流变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和凝胶色谱法(GPC)对比分析了不同含量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性能差异,探究了SBS含量对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老化后,随着SBS含量的增加,沥青粘度和复数模量增大,针入度减小,延度迅速下降,沥青显示出脆性;改性剂发生降解,GPC图谱中改性沥青SBS特征峰峰面积均有所减小;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图在1696 cm-1(C=O伸缩振动)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长期老化后,改性沥青中大分子物质几乎完全降解,SBS特征峰均消失;红外光谱图中1696 cm-1处吸收峰强度加强,BI指数减小一半;随着SBS含量的增加,CI指数和SI指数变化不大,而BI指数持续增加并与SBS含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并借助于二阶导数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研究头顶一颗珠原药材及其提取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整体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头顶一颗珠原药材在1 743 cm-1、1 653 cm-1、1 415 cm-1、1 376 cm-1、1 154 cm-1、1 078 cm-1、1 016 cm-1等处有特征...  相似文献   

9.
小麦壳的差热分析与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麦壳的热重曲线、差热曲线进行了分析,并对麦壳的红外光谱分析.加热250℃时质量损失约7%,250 ̄310℃时质量损失约50%,到460℃质量仅余约12%.在325℃、430℃分别有两个放热峰.麦壳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吸收带组成.1735cm-1和1615cm-1处的吸收峰是由C=O的伸缩振动引起的;1515cm-1的吸收峰是苯环的骨架振动峰,1243cm-1处是苯羟基中C-O的伸缩振动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分别利用六方氮化硼(h-BN)、硼(B)和石墨(C)靶,在氩气和氮气的氛围中,沉积B-C-N薄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在1200~1800cm-1和1000~1750cm-1处出现了较宽的吸收峰;在2200cm-1处出现了CN键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在沉积的薄膜中,C原子与N原子相结合.分别溅射C和h-BN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B—C键在1100cm-1处未产生吸收峰,即利用h-BN和C靶沉积的B-C-N薄膜倾向于相分离,利用B和C靶沉积的B-C-N薄膜中的原子实现了原子量级的化合.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C60与聚吡咯的单层及双层复合膜。应用电化学分析法研究了它们的循环伏安性质以及石英晶体微天平性质。发现无论是单层还是双层C60聚吡咯薄膜的电化学行为都与C60固态薄膜和聚吡咯薄膜的电化学性质不同。结果表明,多层C60聚吡咯薄膜的电化学性质不如单层C60聚吡咯薄膜的稳定。且单层C60聚吡咯薄膜的电化学性质基本不受C60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 Y、La、Ce、Pr、Nd、Sm、Eu、Gd、Dy、Ho 十种丙酮酸稀土化合物的 FT-IR 光谱,对400-2000cm~(-1)的主要红外吸收谱峰进行了归属.400-200cm~(-1)有三个随稀土原子序数递增峰位向高频率位移的谱带,指认为M-O 伸缩振动吸收峰。它们的红外光谱表明,丙酮酸以酸根形式采用螯合桥式三齿方式配位,并且某些谱峰有裂分或拓宽现象。配位键以离子键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氨基和巯基取代的新型吲哚菁类化合物,利用IR、1HNMR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并测定其吸收光谱变化.与中间体相比,氨基取代后最大吸收波长为694 nm,蓝移81 nm,pH值改变后,最大吸收波长将随pH减小而产生红移;巯基取代后最大吸收波长为791 nm,红移14 nm.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无溶剂法合成表面活性剂——棕榈酸葡甘聚糖酯(PKGM),并选择无毒复合溶剂进行分离、精制.实验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KGM∶EP质量比为8∶15,碳酸钠质量含量为1.0%,棕榈酸钠为13.5%,甘油为5%,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120~130℃.在此条件下,PKGM的产率为63.9%,取代度0.48.产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图显示3400、1642、1077 cm-1等处与羟基有关的吸收峰明显减弱,1739cm-1处酯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显著增强,并在719 cm-1处出现长链亚甲基的面内摇摆振动峰,由此证明PKGM的生成.依据对反应物KGM与产物PKGM红外谱图上羟基和羰基峰的吸收强度的测定及理论推导,计算出了产物的取代度,该方法新颖、便捷,且理论上可行.  相似文献   

15.
在室温下用臭氧氧化C60的苯溶液得到各种C60氧化物的混合物.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产物,得到了C60O3的2个异构体组分峰,并测定了它们的UV-Vis光谱.在实验的基础上,用AM1及INDO系列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C60O3的几个最可能的稳定异构体的平衡结构、生成焓、偶极矩、电子光谱及红外光谱进行了计算,给出了C60O3异构体的2个可能结构.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纺程加热一步法制取充分结晶纤维中的远红外加热法。为了弄清纤维力学性质随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变化,研究了加热温度对纤维结构形成的影响。应用红外光谱的分离技术,研究了加热过程中结晶形成的机理。发现不仅PET纤维的848cm~(-1)谱带发生了变化,而且通过对848cm~(-1)谱带分离成代表PET三种结构的三个峰838cm~(-1),846cm~(-1),853cm~(-1)也发生了变化。充分说明了温度在加工过程中对PET纤维结晶结构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为了证实这些变化,又以大角X射线衍射及力学性能的测定作了旁证。表明了在红外光谱、大角X射线衍射和力学性能间有一致的变化。本文还对结晶结构的形成与工艺条件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获得了用远红外加热法制取充分结晶纤维合适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苯并咪唑与2,6-二溴吡啶为原料,经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2,6-双(1-苯并咪唑基)吡啶.目标化合物经IR、1 H NMR、13 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及荧光发射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18.
The diamond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a Si substrate with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CVD using methanehydrogen gas.Raman active phonon and sp~2/sp~3 ratio in diamond/Si(100)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y Raman spectra in the difference scattering configurations.Furthermore,the Raman scattering spectrum of diamond/Si(100)hetero-junction was measured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to investigate the spin dynamics of nitrogen vacancy spins.The Fluorescence scanning microscopy indicated that nitrogen vacancy center electron spin was coupled to the host nitrogen nuclear spin by the electron spin resonance.The strong peak of 1332 cm~(-1)displayed the F_(2g)symmetry of diamond,while the broad E_(2g)mode peak of 1550 cm~(-1)was a broad band G mode,and 1150 cm~(-1)peak corresponded to the nano-diamond and disordered graphitic carbon form with disordered SP~2 hybridization.The Raman spectra of the diamond films were observed as a function of the residual stress,crystal size and their orientation.The peaks of 1132 cm~(-1)and 1480 cm~(-1)were associated with hydrogen bonding.The transport of diamond exhibited sp~3 spin related effect.The diamond/Si(100)PDOS is the results of spin-related couple of sp~3,p and d orbital hybridization.The spin dynamics was achieved by the orbital competition,strong crystal field and charge order.  相似文献   

19.
室温下利用金属铜粉和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吡唑反应,合成了新的双核铜(II)[Cu2(C8H4F3O2S)2O(C3H3N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导率进行表征.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786 63(16)nm,b=1.792 0(4)nm,c=1.705 3(3)nm;V=2.359 3(8)nm3,Z=4,Dc=1.843 g.cm-3.结果表明,每个铜原子由3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方结构,2个铜原子由吡唑和氧桥联形成双核铜配合物.  相似文献   

20.
SF5CF3几何构型及红外振动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8种密度泛函方法BHLYP,BLYP,B3LYP,BP86,B3P86,B3PW91,BPW91和KMLYP,以及DZP 基组,对新的温室气体SF5CF3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和红外谐振光谱计算.该分子为Cs构型.通过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用KMLYP和BHLYP方法所得几何构型参数与实验值最接近.采用8种方法对SF5CF3进行了红外谐振频率计算,通过与实验值对比,用B3LYP,B3P86和B3PW91方法得出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其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9 cm-1,22 cm-1和24 cm-1.红外吸收强度预测表明,SF5CF3是一种威胁性很大的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