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厦门近海横带髭鲷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厦门近海横带髭鲷野生群体46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RAPD分析中筛选出3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产生235个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5.11%,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43 0;在ISSR分析中筛选出16个ISSR引物,共扩增产生119个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78%,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48 9.与其它鱼类横向对比显示,厦门近海横带髭鲷野生群体的遗传变异处于中上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朝天椒遗传多样性的AFLP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FLP技术对22份朝天椒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9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24条谱带,其中97条为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13.40%.聚类分析表明,材料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028~0.677,平均值为0.306;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157~0.399,平均值为0.263;在遗传距离GD值0.360水平上,22份朝天椒材料可聚成三大类.AFLP标记揭示出这22份朝天椒材料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3.
ISSR标记在辣椒资源遗传多态性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筛选到的12个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引物对我国11个辣椒农家品种进行扩增,结果共扩增出66条带,其中差异条带26条,多态条带比率(PPB)为39.39%;品种特异条带7条,占总条带数的10.61%.基于Jaccard遗传相似性系数的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将11个品种分为两组,这两组辣椒品种内部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50和0.134,两组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94.以扩增条带表型为基础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有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8.88%,分别占到57.51%和11.37%;以这2个主成分对11个辣椒品种作图,可以将11个辣椒品种分为两组,每组所含辣椒品种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昆明西山野生蘡薁葡萄(Vitis bryoniaegolia Bge)的分布特征,并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其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采用5个RAPD引物扩增,共产生71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条带68条.在物种水平上,蘡薁葡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5.7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42,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sp)为0.5100;在群体水平上,PPB差异较大(35.21%~84.51%),平均值为60.85%,H平均为0.2234,Ho平均为0.3305.各群体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范围为0.7171~0.9489.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3269,表明西山蘡薁葡萄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与群体内而不是群体间.Mantel检测发现,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物理距离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981,P=0.0190.05).  相似文献   

5.
丁鱼岁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5个丁鱼岁养殖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16个引物可以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其中S103、S104和S105为多态引物.16个引物共扩增出65个DNA位点,片段大小在200~3 000 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9.23%.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067 4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28 6.结果显示,丁鱼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长江鳙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运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长江中游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所用引物中,有10个能对鳙不同个体扩增出多态DNA带,占总引物数的25%,据所取长江中游自然繁殖的18条鳙样品的RAPD谱带的分析结果表明,鳙任意两个体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9386 ̄0.9857之间,平均值为0.9661;遗传变异度则在0.0143 ̄0.0614之间,平均值为0.0439;所分析样本的Sha  相似文献   

7.
利用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长江刀鲚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FLP技术对我国长汀南京潜州江段捕获的野生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筛选出扩增片段多、条带清晰的3对EcoR I/Mse I引物组合,在34尾个体中共扩增出118条清晰的片段,分子量大小在200~1500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67个,多态性比例为56.78%.种群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183,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204;种群内遗传距离在0.1263~0.4012之间,显示目前长江刀鲚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蓝鳍金枪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和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分子标记技术对太平洋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运用18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产生96个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3.3,Sla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0.243 0,群体平均杂合度H 0.192 6;在SSRs分析中筛选出10个SSRs引物,多态座位比例为100%,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1.162 2,群体平均杂合度0.648 6.多态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57 1~0.818 7.平均0.546 2,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省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的攀枝花苏铁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对采集的48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13个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共检测到104个清晰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0.3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为8条.结果表明,攀枝花苏铁在居群内水平上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其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可为攀枝花苏铁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优化的辣椒SRAP—PCR反应体系,研究宿州辣椒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30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15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6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有40条,多态率为64.5%;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为3~7条,谱带大小范围为100~1000bp.供试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1.00之间,当遗传距离D=0.52时,可将27份材料分为两大类.结果表明,宿州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1.
海南海桑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海南岛的海南海桑Sonneratia hainanensis 4个种群共3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11条引物共扩增出166条带,其中142条具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54%.在种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14.46%~80.12%,平均为46.24%.期望杂合度、Shannon信息指数在物种水平上分别为:0.232 9和0.361 9;在种群水平上分别为0.153 8和0.231 7.依据Gst值,海南海桑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的个体间占75.89%,24.11%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UPGMA聚类结果为来自文昌的2个天然种群聚为一类,东寨港引种栽培的2个人工种群聚为另一类.Mantel检验表明海南海桑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种群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南海桑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土壤总氮量、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对从7个不同地方采集的7份辣木(Moringa)材料进行了ISSR 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ISSR标记多态性较高.从18个ISSR 引物中筛选出6个可扩增出清晰的且具多态性的条带的引物,共扩增出75条带,其中59条具有多态性, 占总扩增带数的78.67 %,其中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14条多态性带,平均10.17条.ISSR 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 变异范围为0.557 0~0.836 7,平均值为0.687 6±0.080 9.聚类分析表明,7份辣木材料可以聚为四类,其中MS2为单独一类.ISSR 标记可以有效地评价辣木植物遗传分化并为辣木种类的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ISSR技术对优质红锥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0个优质红锥品种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20条引物中筛选的11条具有扩增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43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25条,占总扩增条带的74.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3.95条.ISSR标记揭示的10个优质红锥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73 7~0.808 1 ,平均值为0.728 7.聚类分析可将10个优质红锥品种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PD技术对采自我国8个省份的9个罗布麻野生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08条.物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7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96,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339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841,即11.5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内,88.4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远高于居群内.居群间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显示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针对现有罗布麻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建议加强对现有自然居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利用AFLP技术从基因组DNA水平上分析福建省主要坛紫菜栽培品系和诱变筛选获得的突变品系的遗传差异,在25对引物中,有11对能得到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扩增条带,总共在667个位点能扩增出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带数为24~90条,并且各对引物扩增结果均显示样品间存在差异.共得到522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带的78.3%.根据AFLP图谱计算了不同样品间的遗传距离(D)和相似性系数(GS).优良品系GL和CC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仅为0.264,不同样品间的相似性系数介于0.602~0.736之间.并根据D值绘制了它们的UPGMA聚类图谱.  相似文献   

16.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5份来自川西北高原的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10条ISSR引物对25份材料共扩增出12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0.8%;每条引物扩增条带数变化为9-17条,平均每条引物总扩增的带数为12条,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数变幅为3-16条,平均每条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为8.5条.(2)供试的25份垂穗披碱草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703-0.974,平均值为0.828,供试材料间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对供试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将供试的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资源分明显分成3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ISSR标记对14份青花菜材料和1份油菜参照材料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6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共扩增出108条带,其中8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百分率为77.78%,被测材料的ISSR标记多态性较高.其中每条引物可扩增出4~17条多态性带,平均7条.ISSR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变异范围为0.531 2~0.859 4,平均值为0.744 4±0.073 4.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青花菜材料和油菜参照材料彼此间区分明显,14份青花菜材料聚为2类.结果表明,ISSR标记可以有效地评价青花菜遗传分化并为青花菜种类的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虾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加深和丰富对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遗传多样性的认识,分析了日本对虾一个野生地理种群(台湾海峡北部)及其移植到北方水域进行繁育的养殖群体各23个个体的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实验选取OPK组20个10bp随机引物中的17个产生效果稳定的扩增结果用于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出155个位点,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多态比例分别为85.14%和78.62%.用经修正的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量化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态度,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态度分别为0.214和0.201;两群体的遗传相似度为94.20%,遗传距离为0.058.  相似文献   

19.
SRAP分子标记分析芫花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芫花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每对引物组合产生8~20条比较清晰的扩增带.1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473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47.3条.1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92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7~14条,平均为9.2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0.9%~29.1%,平均为19.44%.结果表明,SRAP标记多态性还是较高的,可以用于分析芫花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ISSR的披针莲座蕨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披针莲座蕨的6个自然居群97个样品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3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有效引物,扩增共产生81条DNA片段,其中7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7.5%.与其他蕨类植物相比,披针莲座蕨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遗传关系聚类结果与各居群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