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一种新型车用开关磁阻起动/发电一体机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汽车用开关磁阻电机起动/发电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可取代传统汽车中的分体式起动机和发电机.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工作在各种状态的原理,以及相应的控制算法.采用一台1 kW6/4结构开关磁阻电机作为试验样机,以TMs320F240型DSP和EPM7128S型CPLD构成数字控制器,可实现汽车的起动、发电等功能一体化.在控制策略上,起动时以获得足够大的电磁转矩为优化目标,发电时则根据蓄电池的荷电情况自动选择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浮充电.对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验证了硬件设计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简化驱动系统的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模式驱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文中分析了该系统的各个工作模式及功率流分配;通过台架实验获得了发动机、电机、电池等的工作性能,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关键动力元件(如发动机、主电机、辅助电机和蓄电池)及整车的仿真模型,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Volt系统,文中提出的驱动系统的动力性明显改善,最高车速提高了37.5%,燃油消耗率降低了24.8%.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双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新型零排放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了研究,这种电动汽车以直接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主要动力,以铅酸蓄电池为辅助动力.该电动汽车以巡航速度行驶时,由燃料电池供电,多余电量给蓄电池充电.在汽车加速、爬坡或高速运行等高功率需求工况时,由燃料电池和蓄电池同时提供动力.同时对该双能源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参数进行了最佳匹配.最后对该电动汽车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动力传动系统的参数匹配是合理的,该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完全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复合电源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单一蓄电池功率密度小、循环寿命短等问题,引入超级电容-蓄电池复合电源系统,利用AVL-Cruise/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搭建了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模型,在基于发动机最优工作曲线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中加入了复合电源功率分配策略,该功率分配策略能够缓冲起停发动机、制动工况下的电机工作时的大电流对电池的冲击,使电池尽可能工作在高效率区间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在此基础上,对蓄电池组和超级电容进行了参数匹配,仿真结果表明蓄电池的放电过程得到了优化,所设计的复合电源系统能够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电喷发动机工作系统越来越复杂,其故障原因的诊断也越来越困难,如何提高汽车故障诊断的高效性、精准性更显重要。针对电喷发动机难起动的问题,通过对影响电喷发动机起动性能的相关系统的深入分析,分类研究了引起电喷发动机难起动的故障原因,优化故障诊断流程,并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对电喷发动机难起动故障进行快速诊断。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提高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是减少发动机难起动故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的匹配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种型号的电动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动力传动系统的参数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参数进行了较为合理的、简洁地匹配.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设计优化方法对电动机效率、蓄电池容量、传动系传动比等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处理,使得电动汽车在蓄电池一定的条件下,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新型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依据蓄电池的自维持时间和最短恢复时间,对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的容量进行研究.以ATMEGA8单片机为控制芯片,研究了包括蓄电池过充与过放保护、多挡时控等功能的新型数控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的软件、硬件实现方法,并对现有LED驱动电路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变换效率.  相似文献   

8.
起动电机是构成混合动力汽车智能起停系统的重要部件.为了研究该系统中的电机输出转矩,利用发动机台架,啮合模拟台架,驱动模拟台架进行了实验,得到了起动电机的转矩输出特性,并验证了两个模拟台架试验的可靠性.随后以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为基础,构建了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起动电机的输出转矩,克服了常规模拟仿真中数学模型不准确的问题,为进一步利用神经网络研究起停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起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采用新型投励装置时同步电动机的起动性能,应用多回路理论建立了同步电机在相坐标下的数学模型。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数字的仿真,研究了电机参数尤其是阻尼参数对同步电动机起动性能的影响。其结论可用来改善同步电动机的起动性能,为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及其投励装置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相似模型的汽车列车横向摆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相似模型理论对半挂汽车列车模型进行了相似关系分析.在建立汽车列车横向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在汽车列车横摆模拟实验台上,对在不同车速、不同结构参数条件下的汽车列车横向摆振特性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和数字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行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种方法为提高试验系统性能和向原型车辆反推提供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缩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启动过程中氢气/空气界面存在的时间并限制电堆启动电压,通过实验研究直接启动、启动前氢气吹扫时间以及启动辅助负载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电堆启动时氢气吹扫阳极和启动辅助负载相结合的燃料系统启动控制策略。实验验证了该启动控制策略不仅能限制燃料电池启动时的高电压以及缩短燃料电池启动过程中电堆阳极侧氢气/空气界面的存在时间,还有利于提高单电池的电压均衡性,是一种有效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启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传统蓄电池机器人能量密度低、充电时间长等问题,采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镍氢电池混合构成自主机器人多能源动力系统的方案,并对动力系统拓扑结构及优化目标进行了分析.分别设计动力系统在启动、加载、制动及匀速运动工作模式下的能量流控制策略,并根据机器人运行轨迹及实时运行状态切换各模式下相应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多模型控制能提高整个动力系统的经济性,且燃料电池得到了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刮板输送机满载工况下软启动性能,研究软起动过程最佳的启动时间,建立刮板输送机转矩模型,分析刮板输送机冲击度和液黏离合器滑摩功的影响因素。利用AME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研究不同启动时间对刮板输送机链轮动态特性和液黏传动转矩压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不同启动速度下可控启动装置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刮板输送机软启动时间的增大,传动系统冲击度减小,液黏离合器压力和输出最大转矩减小,滑摩功增加,温度升高。满载工况下软启动时间为5 s时,刮板输送机平稳启动,同时液黏离合器转矩利用率高,软启动性能增强。研究结果为刮板输送机软启动性能优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车载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使电池温度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镍氢电池的结构及传热学原理,建立了电池的热模型,实现了电池内部及表面温度的在线预测.通过模型预测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对比,对电池温度异常状况进行在线诊断,并将诊断信息通过控制器局域网(CAN)通信传送给整车控制器,使整车及时对故障做出响应.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及时地诊断风机故障、电池剩余容量(SOC)过高及电池过充故障,有效避免了因热故障引起的电池过温.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的时间间隔模拟风力发电机典型间歇运行工况,进行空冷式自循环蒸发冷却系统冷启动实验。分析空冷式自循环蒸发冷却系统启动过程中温度、压力等方面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间隔的增长,空冷式自循环蒸发冷却系统初始压力降低,启动时间延长、系统压力阈值升高、冷却介质循环建立难度增大。由于系统冷却及不凝性气体渗漏等原因造成冷凝管进气变难,空冷冷凝器壁温先下降后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风力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研究和阐述一种适用于汽车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新轮系 .该轮系的基本结构是由 2个行星排和 4个换档执行元件 (2个离合器、2个制动器 ) ,以适当方式连接组成 .它可得到 3个前进档和 1个倒档的传动 .只要增设 1个制动器和 2个单向离合器 ,即成为具有优良的传动和变速性能的行星齿轮变速机构 .采用该机构的汽车自动变速器 ,结构简单紧凑、档位数多、传动效率高、换档平稳、操纵性能好 ,而且此轮系各档都有很宽的传动比范围 ,可以适应不同汽车的传动要求 .  相似文献   

17.
水电仿真中关键的模型是水机调速器模型,针对水电仿真系统中的调速器非线性数学模型问题进行分析.在建模过程中采用分段解析、拟和的方法,推导出了水电仿真中水机调速器开机和甩负荷过程数学模型,解决水机调速器中开机过速和甩负荷过程中振荡不收敛问题.水电仿真2.0和3.0版本性能评价表明,该模型在性能上优于传统的调速器仿真模型,在丰满水电仿真系统中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8.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是200MW低温供热堆重要的安全保障系统,其启动方式对整个系统运行过程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合适数学物理模型,编制计算机程序仿真模拟零流量和微流量两种启动,选择高精度Gear算法,研究启动方式对整个系统运行过程影响,掌握其稳态和瞬态工况下的热工水力特性,就瞬态变化过程做出比较分析。微流量启动使余热排出系统参数波动变大,达到稳定过程的时间变长。冬季选择微流量,保持管内流动,可以防冻;夏天选择零流量,可以提高系统敏感性和响应速度。根据不同环境,选择适当启动方式。仿真对系统实际的设计和操作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抗扰参数模糊自整定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机控制当中,自抗扰控制器(ADRC)是提高系统鲁棒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其需整定的参数过多,不便于实际操作,本文结合模糊控制技术,对自抗扰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自整定,不仅保持了ADRC原有的优良性能,而且提高了其自适应能力.同时结合无刷直流电机本身的特性,推导出了BLDCM作为被控对象的二阶状态方程,仅用一个参数模糊自整定的自抗扰控制器就实现了无刷直流电机的运行控制,保证了BLDCM控制系统结构的简单性.仿真表明,此控制系统对BLDCM的内部参数的摄动和外界扰动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并且结合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多轴工程车辆制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型多轴全地面汽车起重机制动过程的受力分析 ,对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仿真计算 ,为求解多轴单车整机制动性能参数计算的静不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可预测大型工程车辆的制动性能 通过研制的专用试验装置 ,对整机进行性能试验 ,试验与计算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