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传统汽车悬架不能将振动能量回收利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级变速器速比控制实现悬架阻尼调节且可实现车身振动能量回收的电磁半主动悬架设计方案。在分析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基于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无级变速器速比与悬架阻尼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该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设计了无级变速器速比PID控制器,以1/4汽车悬架系统为例,对汽车平顺性以及振动能量回收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无级变速器速比进行控制调节悬架系统阻尼,可以实现良好的汽车平顺性,并可实现车身振动能量的回收。  相似文献   

2.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发动机的速度特性和万有特性为基础阐述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 (CVT)速比控制的理论依据 ,推导了实用的PID速比控制方法 ,建立了CVT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字仿真 .分析结果表明变速器的速比变化率大小对CVT的加减速性能有着关键性作用 ,决定了发动机输出功率和汽车行驶阻力功率之间的动态匹配关系 .PID控制方法可以实现速比的合理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3.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速比跟踪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速比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等差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速比特性,建立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系统模型,并通过频率特性分析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模型进行了简化.设计了速比跟踪控制算法,在实验台上完成了变速器的速比跟踪控制实验以及速比跟踪系统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在跟踪阶跃速比时,不存在稳态跟踪误差,而在跟踪斜坡速比时,存在稳态跟踪误差;通过跟踪变速器的目标速比可以实现对发动机工作转速的调节,使其工作在最佳工作点.  相似文献   

4.
HMT变速器速比跟踪控制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无级变速器目标速比与发动机目标转速的关系,分析等差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速比特性以及换段条件.提出了用试验台驱动装置模拟发动机工作特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速比跟踪系统进行了发动机工作转速的调节试验,并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揭示了无级变速器速比跟踪系统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规律:当目标速比变化率较大时,发动机转速对目标转速的跟踪误差较大,反之,则较小;当实际速比大于目标速比时,发动机转速小于目标转速,反之,则发动机转速大于目标转速.  相似文献   

5.
速比调节规律是无级变速器控制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发挥无级变速器优越传动性能的基础.本文在发动机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求解了发动机的最佳经济性和最佳动力性运行曲线.结合拖拉机的工作特点,研究了拖拉机无级变速器的最佳经济性和最佳动力性速比调节规律,设计了速比调节控制器.建立了发动机传动系统的数值模型和仿真模型,并以最佳经济性速比调节规律为例,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证明了调速规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考虑混合动力汽车制动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池SOC值和制动强度的再生制动力控制策略.提出了通过调节CVT的速比及控制电机工作在高效区来提高电机发电效率的再生制动控制方法.进行了整车再生制动系统建模和典型城市驱动循环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CVT速比控制策略能使以CVT为变速器的混合动力汽车比以MT为变速器的混合动力汽车在ECE EUDC驱动循环工况下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提高2.86%.  相似文献   

7.
汽车牵引式无级变速器及速比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牵引式无级变速器具有承载能力强、效率高、平稳性好等优良的传动特性,是除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外,可用于车辆传动的又一种无级变速器,适合于较大排量车辆上应用。在对弧锥型牵引式无级变速器的基本结构、传动变速原理及变速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导了速比变化关系、接触压力与传递扭矩的关系以及速比反馈伺服控制阀-液压缸-滚轮系统的传递函数,建立了速比控制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系统框图,为进行系统的性能分析及仿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速比变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动态分析模型基础上,综合分析与速比变化相关的量,提出一种速变器处于蠕动滑移状态时的速比变化机理模型.采用MATLAB Simulink软件,以无级变速器实车测试工况作为仿真模型的输入,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车实验数据一致性高.新模型克服了以往模型在速比变化过程中,速比变化率响应范围过大、速比变化率振荡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分析对比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和动力特性,讨论了当外界阻力发生变化时,具有不同透穿性的液力变矩器速比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变速器传动效率的影响,指出在自动变速器设计中,合理选择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参数,特别是注意其透穿度与发动机适应系数的合理匹配,是提高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及汽车驱动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级变速器(CVT)常规速比控制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具有工程价值的改进PID速比控制算法,在分析CVT速比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在Matlab环境中设计了改进的速比PID控制器,同时考虑到单一的仿真软件不能精确地表达整车模型的参数,在Cruise中搭建了整车模型,将Simulink中模型以API形式导入并进行不同工况的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和联合仿真研究的方法是可行的,改进的速比控制器能够很好地跟踪目标速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较高的稳态控制精度,联合仿真研究的结果与原车型的实际状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也体现了CVT在汽车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方面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1.
根据设计转速图的已知条件,把结构式化成两个列向量,将各传动组的传动比、 变速范围和各级转速用最小传动比表示;引用接触强度理论,将机床传动系统中各传 动轴间的中心距化成各传动组最小传动比函数;以中心距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各传 动组最小传动比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得最优转速图;采用改进的Hooke-Jeeves法 通用程序,运算速度快,通用性好。  相似文献   

12.
变速器传动比是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讨论了如何选择变速器的各种传动比,分析了传动比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证明合理的传动比能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13.
梁栋  孟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0):13308-13314
内啮合齿轮传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承载能力高等特点,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中获得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内啮合齿轮副传动性能,在齿轮共轭曲线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点接触曲线构型内啮合齿轮传动形式,建立点接触曲线构型内啮合齿轮传动基本数学模型,通过空间共轭曲线副实现较灵活的齿面设计,满足高性能使用需求。分析点接触曲线构型内啮合齿轮副接触特性,建立齿面运动分析模型,探讨连续旋转运动下齿面实际啮合特征;提出适用于该内啮合齿轮副的齿面重合度分析计算方法,推导依据空间共轭曲线副评判成型齿面滑动率的一般计算公式,讨论不同参数影响下齿面滑动率变化规律;概述点接触曲线构型内啮合齿轮副齿面法曲率计算原则,提出齿面干涉分析依据等。相关研究为后续构建高性能齿轮传动副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汽车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汽车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以及部件和控制系统方面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几种典型汽车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能够同时传递相交轴间的转动和移动的端曲面齿轮副。根据齿轮传动有关理论,设计了偏心端曲面齿轮副传动比,推导了偏心端曲面齿轮副节曲线。通过齿轮啮合原理,建立了该齿轮副的啮合方程和齿面方程,研究了偏心端曲面齿轮副压力角的变化规律,并使用SolidWorks的API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偏心端曲面齿轮副的三维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偏心端曲面齿轮副设计方法能够实现更大的传动比和压力角,满足更多的潜在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合理匹配一直是汽车领域研究的重点。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合理匹配的程度,发动机与传动系的合理匹配将显著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并获得较好的动力性并降低排放。总结了常用的汽车动力传动系匹配方法,建立一个研究匹配方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光电成像系统分析中大气传输特性计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大气传输特性软件LOWTRAN,对常用的基于气象学能见距离的大气透射比公式及中波和长波红外透射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学能见距离透射比公式可以较好地描述美国标准大气下可见光的光谱透射比和平均透射比,但其向紫外和红外波段的适用性需要慎重处理;在高温和潮湿条件下,中波红外波段的大气平均透射比在路径的起始阶段衰减较快;但在一定距离外,中波红外波段的大气平均透射比优于长波红外波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电子设备的增加,汽车线束也越来越庞大,智能线束等网络控制技术也应运而生。本文概要介绍东南汽车常用的4种汽车网络通讯技术,主要介绍其中的智能线束系统的组成、通讯协议、结构原理、信号传输与控制以及信号波形检测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汽车变速器的振动问题,以汽车变速器三挡为研究对象,通过MASTA软件对其进行载荷谱分析,再以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尺寸的比值为目标,对三挡啮合齿轮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新的模数与螺旋角.综合考虑动态啮合刚度、齿侧间隙、轴承游隙、传递误差的影响建立斜齿轮弯扭耦合的6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对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根据优化前后的振动特性对比,提出了将振动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信号进行对比的方法,使得结果更加直观.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将振动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信号.结果表明,优化后齿轮的振动特性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z向振动减小达到1/4左右.本研究为汽车变速器的振动特性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