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32篇
  免费   594篇
  国内免费   1434篇
系统科学   820篇
丛书文集   2148篇
教育与普及   8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94篇
现状及发展   90篇
综合类   3948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391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929篇
  2014年   1920篇
  2013年   1819篇
  2012年   2352篇
  2011年   2685篇
  2010年   2906篇
  2009年   3484篇
  2008年   3517篇
  2007年   3233篇
  2006年   2388篇
  2005年   1861篇
  2004年   1611篇
  2003年   1722篇
  2002年   1590篇
  2001年   1594篇
  2000年   1126篇
  1999年   876篇
  1998年   761篇
  1997年   782篇
  1996年   673篇
  1995年   599篇
  1994年   510篇
  1993年   364篇
  1992年   331篇
  1991年   324篇
  1990年   284篇
  1989年   257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97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合肥学院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营,结合模块化教学方式开展仿真实验教学的改革。在模块化实验教学中,通过物理仿真教学法(橡皮泥沙盘仿真实验)与计算机仿真(物流仿真软件)教学法相融合并循序渐进实施应用,从而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时代下,创新扩散的模式和机制正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发生重大变化。鉴于此,本文对数字经济中的创新归纳出信息数字化、组织网络化、用户参与化等特征,基于察觉-动机-能力分析模型对创新的扩散机制进行过程建模,并基于多智能体仿真分析创新扩散。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信息数字化的发展,创新扩散的网络分布不均匀性增加,引起信息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扩散的快速迭代;组织网络化带来产业组织在多个层面的集聚,拉近了企业之间的创新距离;用户参与化使得消费者成为创新的贡献者,增加了创新参与者的数量,企业也因此能够更为精确地捕捉用户需求。数字创新中的三种效应共同作用,改善了技术扩散的速率和规模。  相似文献   
3.
研究一类具有混合时滞的中立型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通过建立线性辅助方程, 得到该神经网络存在唯一的概周期解的新结果,同时也给出此概周期解的存在范围。  相似文献   
4.
借助符号计算软件Maple证明了新的(3+1)维Boussinesq方程具有相容正切可积性,通过选取该方程的相容性条件方程的不同形式的解,得到了新的(3+1)维Boussinesq方程的孤子与其他波的相互作用解,如简单孤子解、孤子与椭圆余弦波作用解和共振孤子解,并给出了孤子与椭圆余弦波作用解和共振孤子解所对应的图形。  相似文献   
5.
6.
针对提高股票未来价格的预测精度,提出区间模糊数的整体GM(1.1)预测模型.利用最优解求解定义方程,得到区间模糊数的预测公式.基于区间模糊数满意度对投资组合选择模型进行优化,得到单目标规划投资选择模型.通过实例分析,给定不同的满意度得到不同的投资组合,证明模型具有一定的柔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生物本科师范生及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对生物本科生和生物学教育硕士在教育实习期间的教学能力、实验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师范院校在生物专业师范生及教育硕士培养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主要利用微分包含的方法得到模糊微分方程的反周期解的存在性结果,并给了一个例子说明主要结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活动护栏防撞等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SAm级混凝土活动护栏及一种新型连接装置。基于有限元的方法,建立车辆与护栏的碰撞模型,通过LS-DYNA对车辆与护栏碰撞过程进行求解,根据不同车型的碰撞结果分别在缓冲,阻挡和导向性能上对护栏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其中小型车辆与护栏碰撞后的OIV(Occupant Impact Velocity)值<12 m/s,ORA(Occupant Ridedown Acceleration)值<20 g且车辆没有驶出导向框;大型车辆与护栏碰撞后没有发生穿越、骑跨等现象且车辆没有驶出导向框,均满足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