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既有隧道改建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具体实践,建立以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控制点为约束条件,改建量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初步确定线路位置;建立线路贯通性与限界适应性分析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限界自动分析软件,确定最佳的线路设计位置,从而解决了既有隧道工程改用作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线路贯通性和限界适应性的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现有数学模型对市郊线与市区轨道网络衔接设计问题的不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两阶段设计方法,并着重对第一阶段——衔接方案集的生成方法进行了阐述.设计了一个以贪婪搜索思想为基础的启发式算法,求解市郊线与市区轨道网络衔接的优化方案.从寻优过程和换乘主导性两个角度分别生成了较优的可选设计方案集合.这些备选方案保证了较高的方案设计质量,并能覆盖不同站间距的郊区线衔接模式,为下一阶段的方案评价比选提供基础.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实现了所提出的备选衔接方案集合生成方法,证明了这一方法在大规模轨道网络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调查分析了国外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运行模式,探讨了影响上海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R线)运行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指出线路运行模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客流特点和功能定位,建立了上海R线运行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上海R3线为研究案例.结果表明,上海R3线宜分段运行.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研究公路瓶颈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排队分析法和冲击波分析法,并解释了运用这两种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结果的原因,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如果计算公式运用恰当,这两种方法会得出同样的结果,由于排队分析法比冲击波法简单易用。因此,它是工程应用中宜采用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美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价方法的主要特点及基本原理 ,重点对UMTA评价方法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了综述 ,分析各个时期UMTA评价方法的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价时的思路、价值取向、评价指标及存在问题 ,这对改善我国现行的评价方法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轨道交通车站周围的建筑分布形态进行分类;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各类建筑分布对车站居民出行集散时间;通过比较分析,论证了车站周围各类建筑形态分布存在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差异.在调查上海轨道交通车站周围建筑分布形态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车站周围的建筑形态分布存在不合理的状况.建议我国大城市有关部门对车站周围建筑形态规划与建设加以重视,并提出了较优的建筑形态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居民铁路出行的接驳效用对居民出行总成本及铁路客流分担率均有重要影响.针对以往城际出行研究中城市内分区的考虑不足,提出城市内市级、区级、街道级和街区级4种层级的分区规则.根据不同层级提出相应的路网构建及所需变量,构建效用计算模型并分析其内涵差异,通过接驳时间、总成本的偏差值来分析分区层级对效用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街道级别为合理的分区层级,以道路网为简化的公交网可以满足精度要求,同时可减少大量的工作量.案例验证了方法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城轨站行人流线网络构建及走行时间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行人流线角度出发,结合拓扑学原理,提出3种基本元素来抽象行人设施及生成设施内、外走行路径,并引入具有面积属性的实结点子模型,解决流线交织区域的疏散问题,进而构建完整的站内路网.通过现场观测给出2支流线交织区域的面积计算和拥挤度判断方法,并结合宏观交通软件VISUM,计算得到路径的通过流量、走行时间等指标,最后与微观仿真软件比较,说明本文方法操作的便捷性及应用于设计阶段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流线网络特点的行人设施客流分配,首先将分方向实结点时间阻抗与结点客流方向引入最短路径识别,将其嵌入连续平均法,建立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流线网络的客流分配算法.然后,利用C#和Matlab语言在AutoCAD环境下开发了相应的客流分配软件,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结点客流方向获取方法.算例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考虑分方向实结点时间阻抗的城轨站行人设施客流分配;与TransCAD、VISUM相比,软件符合行人流线网络特点,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轨道交通最小曲线半径标准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选择最小曲线半径标准时有增大的趋势 ,这对降低城市轨道交通造价、改善换乘设计方案是不利的 .因此在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曲线半径对工程可实施性、工程费、运营费、换乘设计方案及车辆选型的影响 ,论述了降低城市轨道交通最小曲线半径标准值的重要性及合理性 .建议在目前车辆条件下可降低车站两端的最小曲线半径标准 ,同时尽快投入力量积极研究适应较小半径曲线的新型车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