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5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2-羟基吡啶为配体,合成了标题配合物,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35(5)nm,b=0.8687(3)nm,c=:1.8630(9)nm,β=93.73(4)°,v=2.2181(16)nm ̄3,Z=4.结构用直接法解出。最终偏离因子R=0.051。Cu-Cu间距离为0.263nm。  相似文献   
102.
范彩玲  胡润淮 《河南科学》1996,14(3):280-282
研究了用meso-四(对磺基苯)-卟啉为试剂,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中铜含量的分析方法及最佳条件。测定时波长在416~440nm之间,振幅为4nm,以H3PO4为掩蔽剂与很好地消除了Fe3+的干扰。在PH=3.0~5.5时,配合物的λmax=432nm,线性范围为5~30μg·L-1,回收率在102~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4%。用该法测定了小麦中铜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基于Cu(Ⅱ )与 3.5—二溴水杨醛缩邻氨基酚 (简称BSAP)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形成络合物导致体系荧光猝灭的特性 ,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铜的新荧光方法 .研究表明 ,试剂对表面活性剂呈现出单分子猝灭效应 (CMC浓度以下 )及胶束增敏作用 (CMC以上 ) ,单分子猝灭常数 6 .3× 10 5L/mol.该试剂对Cu(Ⅱ )具有高选择性 ,反应敏锐 .在 pH 3.8~ 4 .5的醋酸铵介质中及CTMAB存在下 ,Cu(Ⅱ )与BSAP形成 1∶1络合物 .该络合物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35 5和 5 35nm ,其荧光猝灭程度与Cu(Ⅱ )量成正比 ,线性范围为 0~ 0 .3μg/ 2 5mL ,检测限为0 .2 3ng/mL ,方法用于大米中铜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4.
用玻碳电极研究了铜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的电化学成核动力学行为,根据成核模型了其成核速度常数,并讨论了过电位及表面活性剂对电成核过程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介绍了显示多晶铜晶粒位向的化学干涉膜法,确定了一种较为理想的侵蚀剂和侵蚀工艺,并对具体颜色所对应的位向,由{111}痕迹法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106.
为了预测不同浸渍时间载体径向的浓度分布,以镍或铜在硅胶载体上的浸渍为例,提出了湿法浸渍过程的数学模型。根据不同的吸附动力学、浸渍液浓度、相对吸附量和浸渍液固比,该模型可有不同的数值解或解析解。测定了有效扩散素数、传质系数、吸附和脱附速率常数、平衡常数和饱和表面浓度。研究表明模型预计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7.
铜在海洋食物链中的积累转移和致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海水中铜在亚心扁藻(Ptotymonas suboordiformis)、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组成的食物链中的积累转移规律和致毒效应,通过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物的相对细胞数或相对个体数(以对照实验的百分率表示)的动态变化,讨论铜对食物链各生物生长的影响,确定铜的抑制效应波度(BC_(50)),根据铜的生物相积累量、转移率的变化,分析铜在各生物体的积累量与毒性效应的关系,探讨了铜在本食物链传递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8.
采用预镀汞膜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对铜矿中痕量重金属镉(Cd)进行了测定,讨论了汞膜厚度和双电层状态在测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测试体系中氯离子(Cl-)与汞形成氯化汞和氯化亚汞的共价化合物,在0 V和-0.12 V附近出现明显的氧化峰和还原峰,降低了汞膜的测试灵敏度和使用寿命;汞膜在测试过程中先后经历3个阶段:初始阶段、稳定阶段、衰减阶段;汞膜电极在稳定阶段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重现性;汞膜电极在稳定阶段测得Cd在0.1~0.8μg/L,1~10μg/L,10~20μg/L,20~200μg/L,200~2 000μ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0.999 7,0.999 8,0.999 4,0.999 3,检测范围为0.1~2 000μg/L,检出下限0.1μg/L;实际测得3个铜矿样品中镉含量分别是2.21,22.69,19.17μg/L,并与原子吸收法相比较,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9.
以(3+1)的HCl+HNO320m L溶解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铜粉中8种杂质元素。通过实验选择各元素最佳分析谱线,并对基体干扰及共存元素间的干扰进行探讨。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1]为0.0003~0.004ng/m 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106%,工作曲线回归系数为0.9998~1.0000。此方法对铜粉的分析测定值与原子吸收法、滴定法等方法的测定结果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0.50~2.9%。该技术大大提高了分析检测的速度,降低了劳动强度,精密度、准确度较高,适合铜粉中杂质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10.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一种由超分子受体化合物磺化硫杂杯芳烃(TCAS)与树脂结合的产物-新型TCAS吸附树脂对重金属Cu2+的吸附去除性能,并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0℃,0.5gTCAS吸附树脂对10 mL浓度为5.0 mg.L-1的Cu2+溶液吸附120 min时,Cu2+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pH值对TCAS吸附树脂吸附重金属的影响不大,吸附在TCAS吸附树脂上的Cu2+可洗脱回收,TCAS吸附树脂也可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