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3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9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本文介绍了处理隧道通顶塌方的一种施工方法——钢轨棚架法,该方法利用轻轨作为主棚架,对稳定山体及保证施工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A passive energy-dissipating device,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dependent hydraulic damper (VDHD), is developed to reduc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structure. This device is comprised of a hydraulic jack, check valve, relief valve, and throttle valve. The numerical analysis model for SAP2000 nonlinear analysis program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energy-dissip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VDHD.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is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seismic resistant tests reveal that this proposed model can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actual energy-dissipating behavior of VDHD. The efficiency of VDHD is confirmed using this proposed model for carrying out numerical analyses of bare building, building added with bulking resistant bracing (BBR), and VDHD. The energy-dissipating capabilities of VDHD are performing excellent displacement and acceleration control with various ground magnitudes; being an energy absorber to absorb mechanical energy in the structure and resist structural movement; and gathering the advantage of BRB.  相似文献   
73.
为了有效抑制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及主结构的过大位移,设计了"顶吸基隔"减震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非平稳随机反应分析新方法.通过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顶部布置调谐质量阻尼器来构建减震结构,分别采用Bouc-Wen模型及其刚度退化模型模拟隔震层及各楼层的滞回特性.通过在精细积分法中引入复化Cotes积分,并结合虚拟激励法,提出了求解减震结构非平稳随机反应的CCIM法.依据首次超越破坏准则,建立了以结构层间位移角为评价指标的动力可靠度极限状态方程.通过分别采用CCIM、蒙特卡罗法和时域显式蒙特卡罗法对减震结构进行随机反应分析,验证了CCIM具有高效率和高精度的特点.以一座30层钢框架结构为算例,分别计算了减震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未控制结构在8度和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随机反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顶吸基隔"减震结构的整体可靠度比基础隔震结构和未隔震结构的都要高,该减震结构具有极大的工程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4.
以某双塔飘浮体系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对比分析了拉索限位器和黏滞阻尼器两种减隔震装置在飘浮体系斜拉桥纵桥向的减震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拉索限位器和黏滞阻尼器联合使用方式对飘浮体系斜拉桥纵桥向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拉索限位器同黏滞阻尼器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结构位移,而黏滞阻尼器在内力控制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联合使用方式有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拉索限位器控制梁端位移、黏滞阻尼器改善塔底受力的理想状况,是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减震措施,且在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同样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75.
针对大秦线重载道岔曲尖轨严重磨耗的情况,通过实测货车车轮型面与不同磨耗阶段尖轨型面,建立道岔区轮轨接触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货车车轮与尖轨不同位置的接触情况。结果表明,从距离尖轨尖端1m到3m内,接触斑在尖轨上的位置、尖轨上多点接触的区段以及尖轨上的等效应力大小主要受变截面尖轨的轨顶高度和宽度的影响;磨耗车轮与2m处标准型面尖轨接触时,在尖轨轨顶形成较大的应力集中,尖轨发生塑性变形,导致2 m处尖轨顶部剥离掉块;LM型车轮与标准型面尖轨接触时的匹配情况较好;磨耗车轮与标准型面尖轨接触时的匹配情况较差,而与磨耗后型面尖轨接触时的匹配情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6.
地震条件下高速铁路桥上接触网系统动力特性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国内外接触网系统地震灾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桥梁-接触网系统仿真动力学模型,模拟地震条件下系统的动力特性,研究地震动参数、接触网支柱跨度、桥梁跨度等参数对系统地震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找出接触网系统的薄弱环节。研究成果为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理论设计、养护维修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7.
以新建铁路成都至兰州线上某(36+112+36)m双线拱加劲连续梁桥为背景,采用理想弹塑性道床阻力模型,建立轨-梁-墩一体化的传统平面模型和空间梁格模型,对比分析2种计算模型中拱加劲连续梁桥上钢轨纵向附加力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梁格模型与平面模型计算所得的线路纵向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平面模型的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平面模型无法准确反映不对称加载时多线轨道的空间受力特性;对于大跨度多线铁路桥而言,宜采用空间梁格模型对其上无缝线路进行检算.  相似文献   
78.
苏州作为国内第一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十分重视工程风险管理,在1号线建设过程中全过程实施动态风险评估技术,通过开展工程建设现场风险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工程建设风险,为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为国家其他城市轨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基于声弹性效应的钢轨应力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声波声速随钢轨应力变化而改变的特征,采用测量时间差的方法获得速度信息,设计开发了基于FPGA和USB接口的超声波传播时间精确测量系统.通过巴特沃斯低通运算去除信号中的噪声,基于互相关算法得到了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差,并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方法提高了时间差的测量分辨率.基于钢轨拉压实验平台,测量了不同应力状态下超声波在钢轨中的传播时间,获得了超声波在钢轨中的声弹性常数.实验表明:在钢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随应力的改变成线性变化,通过测量钢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结合温度补偿算法,可实现钢轨应力的实时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80.
针对运行于高架桥上高铁引发的震源, 基于对移动组合源形成的波场传播的理论分析, 提出一种利用多台互相关测量高铁波场视速度的方法。然后, 生成分层介质条件下的高铁波场合成数据, 计算信号视速度, 并通过与理论结果的对比, 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