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7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凸显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迫切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介绍了美国应急管理心理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应急响应机制、队伍建设及支撑平台,分析了其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结合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对中国应急管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4点建议:建设应急管理社会心理服务信息系统、分类分层组建应急管理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开展应急管理心理服务学科建设及完善应急管理社会心理服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2.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数字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疫情防控也为数据共享开放带来新动力。阐述了数字政府在科学决策、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梳理了疫情防控为数字政府建设带来的新空间,分析了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瓶颈,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政务数据治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3.
运用数据统计、定性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讨论我国传染病的命名方式、命名原则与命名过程,并对新冠肺炎的命名进行评析和给出建议。研究发现,我国法定传染病命名方式有病原学命名、流行病学命名、临床病学命名、借词命名、编序命名等,其中临床病学命名数量最多;我国法定传染病名称多由几种命名方式组合或交叉构成。传染病命名应遵守准确性、层次性、能产性、单义性、简明性、稳定性等术语学既定原则,另需重视和谐性、得体性两个原则。通过回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命名过程可知,传染病命名应允许名称的合理变动,区分不同命名主体的作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应慎重确立法定名称。  相似文献   
2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连花清瘟胶囊活性成分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挖掘确定连花清瘟胶囊活性成分,依托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靶点,利用Cytoscape3.6.1软件绘制连花清瘟胶囊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运用GeneCards数据库查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靶点,将其与连花清瘟胶囊活性成分靶点相互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应用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提取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基因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连花清瘟胶囊24个活性成分作用于33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靶点,其中NOS2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共表达;TNF、TP53、IL6、CASP3、IL2、MAPK14、RELA共7个关键靶基因参与免疫系统过程、多细胞生物过程、解毒过程、刺激反应、抗氧化活性等生物过程及功能,调控百日咳、南美锥虫病、乙型肝炎、肺结核、甲型流感、EB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PI3K-Akt、TNF、MAPK、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结论连花清瘟胶囊对SARS-CoV-2入侵人体受体ACE2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同时发挥抑制机体炎症风暴、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建立了考虑环境病毒影响的COVID-19传染病SEIARc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性态分析。首先利用下一代矩阵法计算得到系统的基本再生数R*0,进一步通过分析得到:当R*0<1时,无病平衡点存在且局部渐近稳定,并利用Metzler矩阵等相关理论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当R*0>1时,系统存在唯一的地方病平衡点,且给出了地方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的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地方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研究表明,通过减少环境病毒的来源或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有效地控制COVID-19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6.
针对已经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考虑多隔离措施建立了非线性传染病模型来研究新冠肺炎疫情的趋势.利用新冠肺炎疫情的全国数据与仿真实验结果的对比拟合,说明了隔离措施对于新冠肺炎防控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如果隔离措施晚执行一周,那么整个疫情的感染人数就将增加近7倍.此外,针对湖北省新增临床确诊病例的措施,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之前可能存在漏诊病例的问题,并可以大幅加快疫情的消亡速度.后续官方公布的实际数据也验证了本文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7.
以鞍山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了BaO-Fe2O3-Si O2微晶玻璃,并利用DSC,XRD,SEM以及FT-IR对晶化过程和微观结构及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微晶玻璃的最佳热处理制度为:700℃核化3 h,950℃晶化2 h;这样可以制备出主晶相为BaFe12O19、次晶相为BaSi2O5的微晶玻璃.微晶玻璃结构中出现了BaFe12O19的红外特征吸收峰;晶体生长指数为2.8,属三维生长;介电损耗角正切值达到了0.44,而磁损耗正切值为0.017,具有较好的微波介电特性.  相似文献   
28.
基于张仲景《伤寒论》理法方药理论,对当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合理的诊疗、防控策略。认为新冠病毒是一种伤寒病毒,由其引发的新冠肺炎应该定义为张仲景所说的伤寒,新冠病毒感染的怕冷发热病人不宜采用输液消炎的方式降温。该结论不仅能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供指导意见,还能为以后类似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控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9.
针对我国目前医用防护服发展现状,系统综述了近几年我国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的重要性能和标准。阻隔性、抗菌性、抗静电性是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的重要性能,可以通过如涂覆整理剂、纤维改性等工艺对其性能进行提升。医用防护服的性能标准在不断地完善和细化,但对于便捷和舒适性能的要求仍有欠缺。纺织基柔性传感器在实现医用防护服智能化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制备成本、使用效率和传感器服用性等问题仍是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0.
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模型及防控干预措施的因果分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修正后的单一群体传染病SEIR模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国内的传播趋势进行建模,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已发生情况并预测了疫情发展;基于修正后的SEIR模型,开展反事实推理,定量评估了武汉推后采取防控干预措施对国内疫情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建模仿真和因果推断方法,可以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和执行进行模拟与反演,提高各级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