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29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离子基法合成的马来酸酐低聚物的多个酸酐及多个羟基的特殊结构,使其有可能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与纤维发生稳定的交联结构,且工业成本明显降低,因此,以马来酸酐低聚物作为无甲醛整理剂对丝和棉纤维上的整理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织物的增质率、折皱回复角等性能指标的测试,确立了较好的整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2.
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方法制备了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AMSM)微球,探讨了交联剂种类、交联剂用量对所得交联聚合物粒子形貌、粒径、粒径分布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所制得的聚合物微球的粒径、粒径分布及形貌随二乙烯基苯用量的增加变化不大,而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微球的粒径则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多而增大,在较高交联剂用量条件下粒径分布变宽。微球的交联程度可以通过交联剂用量的变化进行调控。对交联PAMSM产物的热性能分析发现,交联剂可以提高PAMSM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提高的程度与交联剂在分子链中的化学结构有关,而交联剂对PAMSM热稳定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马来酸酐氧化石墨烯微片对SBS改性沥青的粘弹性能的影响,基于酯化反应的原理制备马来酸酐氧化石墨烯(MAH-GOs)改性剂,并以石墨烯(GNPs)改性SBS改性沥青为对照组之一,采取三大指标、动态剪切流变仪试验(DSR)等测试评价制备的MAH-GOs/SBS改性沥青和GNPs/SBS改性沥青的机械性能,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微观测试分析了MAH-GOs改性剂及氧化石墨烯微片的微观形貌,揭示其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0.02%MAH-GOs改性剂的MAH-GOs/SBS改性沥青的粘性性能、弹性性能提升更明显;掺入量0.02%MAH-GOs/SBS改性沥青相比于原始SBS改性沥青、0.05%GNPs/SBS改性沥青,在46℃下,储能模量分别提高了39.3%、20.2%,损失模量分别提高了47.4%、27.0%.  相似文献   
104.
采用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PMA)为络合剂, 研究络合超滤技术对水溶液中Pb2+和Zn2+的分离效果、竞争络合效应以及外加盐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两种金属离子截留率之差表示分离率, 以单一金属离子溶液中离子截留率与混合溶液中该离子的截留率之差表示金属离子间的竞争强度。结果表明: 随着PMA浓度增加, 两种金属离子的分离率先增大后减小, 当PMA浓度为200 mg/L时, 分离率达到最大值, 为54.47%。pH从2增加到6时, 分离率先增大后减小, 且在H=4时达到最大, 为71.34%。两种金属离子的竞争效应随pH及PMA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 在pH=5, PMA浓度为200 mg/L时, 混合溶液中两种离子竞争效应最强。外加Na2SO4对分离率有较大影响, 随着 n(Na2SO4)增大分离率增加, 随后基本保持不变, 在n(Na2SO4)=0.06 mol/L时, 分离率达到最大值, 为97.677%。加入Na2SO4减弱了Zn2+的竞争络合能力, 有利于两种金属离子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5.
偶联剂对HDPE基竹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竹粉(BF)为原料,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H-g-PP)作为偶联剂,通过混炼、平板热压成型制备竹粉/HDPE复合材料,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添加量(0、2%、5%、8%)对竹粉/HDPE复合材料吸湿性、吸水性、弯曲强度、拉伸强度以及抗冲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H-g-PP能显著改善竹粉/HDPE复合材料的吸湿、吸水性能,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当MAH-g-PP添加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吸湿、吸水率最低,静曲强度与弹性模量分别提高68%和30.4%,拉伸强度与抗冲击强度分别增长53.7%和75%; 而当MAH-g-PP添加量为8%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红外光谱(FTIR)分析显示,添加MAH-g-PP后竹粉的游离羟基与马来酸酐之间发生了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6.
 纳米纤维素(cellulose nanocrystals,CNCs)具有优异的生物理化性能,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药物载体。以马来酸酐酯化纳米纤维素(MA-CNCs)为载体,通过酯化反应进一步引入氨基酸连接臂,再与妥舒沙星(TFLX)偶联,得到新型妥舒沙星-氨基酸-马来酸酐酯化纳米纤维素药物轭合物(TFLX-A-MA-CNC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技术验证了妥舒沙星与马来酸酐酯化纤维素成功偶联。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发现MA-CNCs 可以较好地包覆药物。对TFLX-A-MACNCs药物轭合物在模拟胃液、小肠液和结肠液中的释药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CNCs 载体对药物具有良好的包载性,且可实现结肠靶向释药。  相似文献   
107.
N-取代马来酰亚胺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与高分子合成的中间体.采用呋喃保护的马来酸酐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和氨基乙醇反应得到呋喃N-羟乙基马来酰亚胺,最后用高沸点溶剂加热脱去呋喃环,得到N-羟乙基马来酰亚胺,总收率达64.1%.同时对各步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所得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经过1 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8.
以马来酸酐-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微球(250~400nm)为模板,苯乙烯为单体,制备了表面多孔化的聚苯乙烯(PS)基材。通过将模板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在PS表面特定区域内形成了若干个宏观排列规整的微观孔群。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孔的表面及内部形貌,结果表明:80℃下用水作脱模剂可完全脱除模板,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缩二乙二醇改性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在此基础上用改性酸酐增韧环氧树脂.用扫描电镜(SEM)、材料试验机、DMA等对固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当一缩二乙二醇与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的摩尔比为1:1.25时,制备的改性酸酐对环氧树脂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当改性酸酐的加入量为15%时,固化产物的增韧效果最佳,冲击断面呈现明显的韧窝状且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0.
聚氯乙烯(PVC)在加工过程中受热脱HCl逐步形成共轭多烯烃,往往导致PVC颜色加深.为了抑制PVC颜色的变化,引入马来酸酐(MAH),马来酸酐与共轭双键发生Diels-Alder加成反应,阻断了共轭多烯烃的增长,导致共轭双键的长度和共轭双键的数量减少,抑制了PVC颜色的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