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自2007年国家恢复师范生公费政策以来,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一直是教师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在公费师范生的培养体制中,是否定向就业是一类重要的制度设计因素。文章基于成就目标理论,以新疆免费师范生为样本,使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实证研究了定向就业政策对公费师范生群体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定向就业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影响,其影响因课程不同存在差异;定向就业与最终是否从教则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免费师范生政策自2007年全面推广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同时成为高等院校改革的一条新路。通过政策解读、态势分析,对案例院校西安文理学院招收免费师范生做出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杜超 《科技信息》2010,(32):I0298-I0298,I03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结合本人三年的工作实践对2007年教育部出台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对农村学校体育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不仅仅可以在社会中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同时也增强了农村学生的求知欲,解决了农村教师短缺的现状。但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以及免费师范生自身可能出现的“怠学”和“怠工”现象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国家自2007年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以来,今年已步入第七个年头,现已有两届学生毕业。通过对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已毕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为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提出建议和思考,使学生充分合理利用就业政策,开拓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2007年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在2011年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之际,对师范生就业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就业率达100%,对政策的满意程度约60%。同时,提出还要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培养师范生终身从教的观念,和关注免费师范生职后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2007年5月16日,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编办、人事部联合发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决定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新提出了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本文将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作系统回顾,了解此次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通过分析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更好的实施此项政策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2007年秋季开学开始实施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政策,这是个实践起点,解读这一政策,能从政策背后看出国家开始注重提高教师地位、促进教育公平、向农村教育倾斜、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师范大学地位。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教育实习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探索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新模式,加强与实习基地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2011年7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讨会.副校长韩震  相似文献   

10.
叶怀凡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5):110-112,119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是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但实践中,师范生免费教育在录取制度、培养制度和就业制度方面还面临着一定的困惑.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拓展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范围,提升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层次,提高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质量,力争使这一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产生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20.
"人文奥运"与"绿色奥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奥运”和“绿色奥运”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理念,“人奥运”是以人为本、追求与人类优秀化精神相结合的奥运,“绿色奥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旨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奥运。“人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是“绿色奥运”的思想基础;“绿色奥运”是“人奥运”的体现,二结合的意义在于人类应在健康洁净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