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外来树种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ephala)一年生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施肥方法和不同氮素水平培育,同时进行水分调控。在新银合欢苗木的生长形态、生物量及其分配和生理生化性质等方面的差异的研究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新银合欢抗旱苗木培育最优的抗旱性育苗技术。结果表明,不同肥料之间的相互搭配,肥料与水分调控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苗木在生长形态、生物量及其分配、生理生化性质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和差异;不同水分下施肥和氮素处理苗木的抗旱性不一致。常规浇水条件下,采用指数施肥和N2处理的苗木抗旱性最强;干旱胁迫条件下,采用直线施肥和N1处理苗木抗寒性最强。施肥和高氮提高并维持了苗木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西南地区退耕还林中广泛推广种植的撑绿杂交竹为例,利用伐桩施肥技术和稳态营养技术,研究了3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撑绿杂交竹出笋及1年生新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施肥、直线施肥和指数施肥分别比对照提前出笋7、9、12 d,出笋数目分别为对照的1.26、1.43、1.80倍,退笋率为对照(38.3%)>平均施肥(31.5%)>直线施肥(25.9%)>指数施肥(22.0%);3种施肥处理下新竹胸径和高度分别为对照的1.09、1.12、1.18倍和1.04、1.06、1.10倍;3种施肥处理的1年生新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均增加,其对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影响从大到小均为指数施肥、直线施肥、平均施肥、对照。稳态营养指数施肥的养分相对供给速率与撑绿杂交竹相对生长速率一致,可有效促进撑绿杂交竹发笋,抑制退笋,显著促进新竹胸径和高度的提高,改善了1年生新竹叶片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通过氮磷钾肥的不同配比对日本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理想的配比组合;同时在特定的土壤及树种特性等因素条件下,对各氮肥种类施用效果进行分析,筛选理想的氮肥,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杨树苗木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理施肥是杨树苗木生产的重要管理措施。通过对杨树(NL 80351)苗木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不同N、P、K配方施肥对杨树苗木生长的影响,并对杨树苗木施肥的合理N、P、K配方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杨树苗高、根系及各组织生物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施用17 mg/L的N、10 mg/L的P及8.5 mg/L的K对根、皮、枝、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增长的促进最显著,比对照分别增加294%、66%、96%、126%、118%。回归分析得出,促进苗高生长的适宜N、P、K质量浓度分别为13.03、3.76、2.24 mg/L,促进根系生长的适宜N、P、K质量浓度分别是2.36、2.12、4.71 mg/L。因此,可以得出,N素营养有利于杨树苗高增长,K的营养则对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苗木生长初期应在施用P、K肥料同时加强N素营养,促进苗高生长,生长后期应该控制N肥并加强P、K肥,以便苗木健壮,提高抗逆性和苗木品质。  相似文献   

5.
有机蔬菜是一种富营养、高品质、环保型的健康食品,它的生产与消费代表了当今国际蔬菜生产消费的新趋势.主要从有机蔬菜的品种特性、有机肥料的特点、耕作与栽培方式与施肥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合理施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纪卯 《武夷科学》2007,23(1):88-93
通过对壳斗科青冈属的小叶青冈、云山青冈、毛果青冈3个树种的引种栽培,就这些树种的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细致的探索性的研究,并就其种子及幼苗进行观察、记载和绘制成图;经造林六年后评价引种成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壳斗科青冈属植物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用材林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和对这3个树种继续引种栽培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养分加载是调控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在7月份常规施肥的基础上,8、9、10月份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分别进行持续追肥,研究不同的氮加载量对苗木形态指标、养分浓度、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施氮后,长白落叶松播种苗苗高、地径分别比未施肥的苗木高出35.4%~52.4%和11.3%~19.0%;与常规施肥相比,持续供氮对苗高、地径均无显著影响。随氮加载量的增加,茎氮浓度无显著变化,而根氮浓度持续增大,根对氮加载比茎敏感;氮加载后苗木生物量增加显著,但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在1.5~-50℃整个降温过程中,施用氮肥苗木的相对电导率均显著小于未施氮肥的苗木;在1.5~-20℃间,施氮的苗木相对电导率未出现显著差异,相对电导率值为13.57%~23.12%;但温度由-30℃降至-50℃时,相对电导率值均急剧上升至23.28%~35.59%;360、420 kg/hm2施氮处理的苗木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的苗木,表明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进行氮加载可能有利于提高苗木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黄杉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珍贵优良用材树种,在宣威市分布较广,但黄杉分布虽广却无大面积纯林,多呈零星或小块状分布.因此,采用先进的种苗培育技术,进行人工大面积黄杉造林已势在必行.由于该地区春旱现象严重,营养袋假植育苗具有移栽成活率高、能抗旱移栽、提早移栽时间、耐长途运输等特点,该技术能有效避免春旱对移栽后苗木生长的影响,还可延长苗木生长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经过笔者五年的研究,根据实践总结黄杉的营养袋假植育苗技术,包括采种、种子处理、圃地选择、整地作床、播种与苗期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三七营养与施肥、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以及连作障碍克服4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三七栽培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幼苗生长以及养分的影响,筛选适宜苗木生长的施肥方案。方法 以薄壳山核桃‘绍兴’子代1年生容器苗为材料,设置指数施肥(A)、常规施肥(B)和平均施肥(C)3种施肥方式,每种施肥方式设定0.5、2.0、3.5、5.0 g/株(编号依次为1、2、3、4)等4种施肥量,不施肥(CK) 为对照,共13个处理,分别测定苗高、地茎、生物量、根系及营养积累等指标,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 指数施肥下,薄壳山核桃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以施肥量5.0 g/株(处理A4)时苗木生长量最大;常规施肥和平均施肥下苗木生长指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均以3.5 g/株施肥量时(处理B3和C3)达到最大值,且处理C3优于B3和A4。苗木养分积累情况表明:指数施肥方式下,除P元素外,N、K元素的积累量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上升,表明指数施肥处理下苗木生长处于贫养;常规施肥和平均施肥方式中,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处理养分积累量均先上升后下降,以施肥3.5 g/株时达到最大值,其中以C3最优, B3次之。结论 本试验以平均施肥方式、施肥量为3.5 g/株有利于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苗高、地径、根系、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等指标表现较优,苗木质量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1.
指数施肥对紫椴实生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指数施肥是根据苗木的相对生长速率添加与幼苗对应养分需求剂量的养分加载方式之一。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及不同施氮(N)量对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幼苗生长、养分含量、根系形态的影响,旨在揭示紫椴对N素的需求利用规律,为苗圃培育优质合格紫椴苗木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紫椴播种(实生)苗为供试材料,在大田培育环境下,设定常规施肥(200 mg/株,CK)、1倍指数施肥(207.46 mg/株,编号E100)和2倍指数施肥(414.92 mg/株,编号E200)3种施肥处理。每次施肥间隔时间为7 d,共施氮肥10次至整个生长季结束,每周进行紫椴幼苗苗高、地径的测定,用于绘制生长曲线。最终苗木收获时,先分离出根系进行形态指标的扫描,获得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最后全株烘干用于测定各器官的生物量、N积累量及N浓度。【结果】指数施肥比常规施肥显著促进紫椴幼苗的苗高、地径的增长。不同指数施肥处理下,单株生物量以E100、E200处理分别比CK高出1.63与1.66倍(P<0.05),不同处理下根茎比大小表现为CK>E100>E200。3种处理下苗木的根、茎、叶含N量大小顺序均为E200>E100>CK,全株含N量分别达到349.24、338.21、94.48 mg/株。不同处理下根、茎、叶中N浓度大小顺序均为E100>E200>CK。不同处理下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根系组织密度具有相同的趋势均为E100 >E200 >CK。不同施肥处理苗木N素收获指数大小表现为E100>E200>CK,E100是CK的3.45倍。E100处理下的苗木质量指数比CK提高了0.89倍。【结论】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显著提高了苗木的生长、养分积累利用、根系形态特征和N肥收获指数,依据以上评价指标,可得指数施肥E100(207.46 mg/株)处理下的紫椴播种苗生长表现为最好。  相似文献   

12.
赵洋毅  段旭 《科技资讯》2013,(7):246-247,249
云南松是云南特有的造林树种,其分布在云南中心的西南山地带,同时它在云南的社会和环境发展中与其他树种有着重要的地位,且带动着云南的经济发展.众多研究学者对云南松的苗木培育,自身所遗传下来的苗种以及丰收产品所运用的栽培技术和化感作用这些方面上做了许多研究,但是对苗木生长和综合质量上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都缺乏理论研究,当前国内对这方面幼苗的研究还没有报道连.所以,以后要对云南松在育苗的需要水的特性和生理指标以及采取的措施和综合的质量上的研究联系起来,为云南松的栽培技术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还对云南松在育苗质量上有所提高,同时还对育苗抗性上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氮素施肥方式和不同施氮量对纳塔栎容器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揭示苗木需肥规律并确定最佳施肥方式与施氮量。【方法】以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平均施肥和指数施肥两种施肥方式,每种方式设置4个浓度梯度的施肥处理,对照组不施肥,施肥间隔为7 d,共施肥15次。施肥结束后进行苗高、地径的测量,并收获苗木将其烘干,测定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平均施肥和指数施肥均显著促进了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指数施肥效果整体优于平均施肥;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均在指数施肥900 mg/株(Z900)处理下取得最大值97.90 cm、10.33 mm、12.21 g、26.74 g和38.95 g,是CK的1.53、1.15、1.75、2.47和2.19倍。施氮更多地促进生物量分配给纳塔栎容器苗的茎和叶;纳塔栎容器苗茎、叶、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在各施氮处理组中均有提升,且指数施肥处理效果更优;施氮显著促进叶部淀粉积累,抑制根部淀粉累积。【结论】就纳塔栎容器苗而言,指数施肥效果优于平均施肥。Z900处理下,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发育最好,为纳塔栎容器苗生长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4.
银杏施肥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尿素、钙镁磷肥、硫酸钾、硫酸铜、硫酸锌、硼酸为基本成分,以不同浓度按均匀设计法组成不同配方,对银杏嫁接苗定植后第2年的植株进行施肥试验.测量植株在不同时期的生长量及计算年总生长量;每隔1个月采叶样分析营养成分;初步确定银杏幼苗的施肥模式为:尿素30克/株~60克/株,钙镁磷肥450克/株~1 200克/株,硫酸钾200克/株~320克/株,硫酸铜1.5克/株~4.5克/株,硫酸锌1.0克/株~4.5克/株,硼酸3.5克/株~4.0克/株;施肥时间在每年的6月份前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秋季施肥处理条件下油松容器苗和裸根苗苗期生长、养分积累和造林效果的差异,为生产上培育油松良种壮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大田培育的当年生油松播种容器苗和裸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0(对照)、12、24、36 mg/株4种秋季施肥水平,于90%以上苗木形成顶芽后进行施肥处理,并于翌年进行雨季造林试验。测定造林前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养分含量及造林后苗木成活率和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等指标,分析出圃苗木性状与造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秋季施肥24 mg/株处理下的油松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均表现最佳,该处理下容器苗整株生物量、氮、磷、钾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1.8%、31.4%、65.6%和48.8%;油松裸根苗受秋季施肥影响较小。容器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表现为根>叶>茎,裸根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表现为叶>根>茎;磷、钾含量在容器苗和裸根苗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均表现为叶>根>茎。雨季造林试验结果显示,油松造林效果受苗木类型影响显著,容器苗造林当年和第2年春季的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合夏蜡梅生长的最适施氮水平,为夏蜡梅规模化育苗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设置0、149、273、412、550 mg/株5个氮素水平处理,对夏蜡梅1年生苗进行指数施肥试验,观测其形态指标。【结果】在施氮量为149~412 mg/株时,夏蜡梅幼苗的形态指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夏蜡梅幼苗的形态指标都随之提高。当施氮量超过412 mg/株,氮肥过高后,苗木的形态指标趋于稳定。当施氮量为149~412 mg/株,氮、钾素在根茎中的分配比率随着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叶中的分配比率随之降低; 磷在根茎的分配比率降低,在叶中的分配比率上升。当氮素施用量为412 mg/株时,夏蜡梅幼苗的氮、磷、钾养分含量最高。当氮素施用量为149~273 mg/株时,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最好。【结论】273~412 mg/株的氮素指数施肥最有利于夏蜡梅幼苗的生长,且6—7月是夏蜡梅生长的高峰期,在此期间施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北碚榕试管苗为材料,炼苗后采用可降解的无纺布育苗袋育苗,研究不同育苗基质(品氏营养土、蛭石、珍珠岩、林下腐殖土的不同体积混合物)、不同叶面追肥(0.5%~2%尿素、NPK复合肥和Hoagland营养液)对苗木生长和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育苗基质为品氏营养土,试管苗移栽30d后株高增加1.90cm,叶片增加2.75枚,移栽成活率为96.29%;最适叶面追肥为1%尿素,喷施30d后(1次/3d),株高增加1.94cm,叶片增加3.2枚,移栽成活率达100%;株高7~9cm(叶龄5~8枚)的苗木,移栽田间30d后,株高增加1.4cm,叶片增加3.4枚,移栽存活率达96.25%,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是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乡土速生阔叶树种。氮和磷的有效性和空间分布显著影响着植物生长和根系发育。笔者研究施肥对西南桦无性系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筛选出优良西南桦无性系及适宜的施肥配方,为西南桦的科学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西南桦4个无性系(编号分别为A5、FB4、FB4+、BY-1)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 25 株。设置氮(0、200、400 mg/株)和磷(0、70、140 mg/株)共9个组合处理,重复 3 次。以不施肥为对照。为防止苗木缺素,每株施钾量为332 mg。磷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基质中,组培苗移栽成活1个月后,开始追施氮和钾肥,每次施肥间隔时间为7 d,共10次。最终苗木收获时,先分离出根系进行形态指标扫描,获得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最后全株烘干用于测定各器官的生物量,比较不同施肥处理下西南桦无性系的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差异。【结果】①不同无性系和施肥处理下西南桦幼苗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但无性系×施肥处理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施肥处理幼苗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较对照(不施肥)有明显的增幅。处理5(N 200 mg/株+P 70 mg/株)幼苗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最大,分别比其他施肥处理提高了11.27%~460.49%、7.14%~200.00%、10.57%~390.09%。进一步比较不同无性系,无性系FB4+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分别是无性系A5、FB4和BY-1的1.14~1.21、1.22~1.31、1.15~1.22倍。②不同无性系和施肥处理下幼苗的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各根径等级细根的根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无性系×施肥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各根径等级细根(根径d>2 mm除外)的根长影响均极显著。施肥处理的幼苗根系形态参数均高于对照。在所有无性系中,处理5的根系形态参数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其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总根长,分别比其他施肥处理提高了0.77%~227.20%、2.13%~152.63%、0.60%~264.13%和4.53%~214.04%。进一步比较不同根径等级细根的根长,西南桦幼苗的小细根(0<d≤1 mm)、粗细根(1<d≤2 mm)和粗根(d>2 mm)的根长亦表现出处理5最大。无性系FB4+在处理5下的根系形态参数显著高于其他无性系和施肥组合。③总生物量与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三者与根平均直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亦分别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施肥显著促进了西南桦幼苗的生物量和根系生长发育,且存在无性系差异。综合幼苗的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标,认为西南桦无性系FB4+在处理5(N 200 mg/株+P 70 mg/株)条件下生长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不同肥种及肥量的施肥试验,研究马尾松林木根际土壤环境对不同元素的响应特征.表明根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增加而pH值下降,土壤酶活性中根际土壤中蔗糖酶、淀粉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而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则正好相反,根际土酶活性较低.经分析,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