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施肥对天然马尾松次生幼林针叶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运超  温佐吾 《贵州科学》2000,18(4):272-277
通过对天然次生马尾松幼林施肥样地针叶养分含量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具有显著促进或抑制天然马尾松次生幼林针叶养分含量的作用,其中施用尿素能促进针叶养分含量的作用,其中施用尿素能促进针叶N的含量,也具有显著促进针叶Mg的量;施用过磷酸钙具有显著提高针叶P、Ca、Mg的含量;施用硫酸钾则具有提高针叶含K量的作用,同时也主要还是抑制针叶Mg的量。以N2、P2、K2以上水平处理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碳循环研究是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科学热点,碳循环作为地球系统中伴随着各种复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工程,它的动态变化必然对气候产生重大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量化石燃料被开采利用,人工合成化学氮肥的产量和用量日益增加,森林及土地利用状况的急剧变化等,使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从而打破了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自然平衡状态。森林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森林演替的动态直接影响到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碳储量动态。目前,人工林种植已成为我国增加森林绿地面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而马尾松由于其适应性强,栽植范围广,易存活等特点而成为我国主要的荒山造林树种之一,我国有大量的马尾松林地,然而如何应用这有限的土地资源来达到增值增汇效应是我们目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研究马尾松林分土壤有机碳动态,掌握其碳循环机制及碳的有效固定过程可有效的增加林地增汇效应,以期对减排,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综观土壤碳转移动力学及其环境效应的相关研究,土壤碳转移动力学对环境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表现在土壤特性、土壤中碳转移动力学过程等控制并调节了土壤碳转移与环境污染物间的相互关系,土壤碳转移动力学对于大气CO2的升降影响巨大,而土壤碳转移动力学过程本身就具有大气CO2源、汇的效应.同时土壤碳转移动力学与环境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等的运移有关,并且其特性控制了土壤碳的转移.但由于目前对土壤碳的环境交换过程研究未曾考虑土壤的特性,加上全球古环境变化研究的需要,了解土壤碳转移过程对于更好地解译古环境记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土壤碳转移动力学资料的缺乏,需要加强对土壤碳转移动力学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周运超 《贵州科学》2003,21(1):135-141,145
综观土壤碳转移动力学及其环境效应的相关研究,土壤碳转移动力学对环境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表现在土壤特性、土壤中碳转移动力学过程等控制并调节了土壤碳转移与环境污染物间的相互关系,土壤碳转移动力学对于大气CO2的升降影响巨大,而土壤碳转移动力学过程本身就具有大气CO2源、汇的效应。同时土壤碳转移动力学与环境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等的运移有关,并且其特性控制了土壤碳的转移。但由于目前对土壤碳的环境交换过程研究未曾考虑土壤的特性,加上全球古环境变化研究的需要,了解土壤碳转移过程对于更好地解译古环境记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土壤碳转移动力学资料的缺乏,需要加强对土壤碳转移动力学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马尾松人工中龄林生物归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物归还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过程中的一环,对于快速育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马尾松I类主产区枯枝落叶量1年可达约5000kg/hm^2,枯落物中以落叶所占比例最大,达75%-89%,枯枝最少。不同时期枯落物多少差异较大,但枯枝差别较小;落叶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间占总落叶量的60%多,花杂在4-6月最多,均极显差别于其它各个时期。施肥具有显增加或减少枯落物量的作用,其中施N2P2K可显减少落叶量,施P3、N1P1、N2可显增加花杂量。然而施肥并未显改变归还的营养元素量。1年内归还的养分中(平均值)N为35.07kg/hm^2、P为1.77kg/hm^2、K为6.36kg/hm^2,Ca为18.30kg/hm^2,Mg为6.99kg/hm^2各类枯落物中枯枝归还的营养元素量最少,落叶最多,占归还元素总量的80.8%-87.6%。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不同肥种及肥量的施肥试验,研究马尾松林木根际土壤环境对不同元素的响应特征.表明根际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增加而pH值下降,土壤酶活性中根际土壤中蔗糖酶、淀粉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而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则正好相反,根际土酶活性较低.经分析,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石漠化皆伐迹地物种多样性及掌握群落的动态变化特征,运用定时定位的方法,跟踪监测皆伐迹地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⑴迹地的物种多样性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1)水平方向上。乔、灌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乔、灌、草三层的群落均匀度指数随更新进程呈上升趋势,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却呈下降趋势;(2)垂直方向上。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群落均匀度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⑵迹地上乔木层物种种类增加,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的种类减少;⑶迹地以伐前物种为主,伴有入侵种产生,但大部分物种逐渐减少至消失,包括伐前的优势种,同时也出现稳定更新的物种,如圆果化香、鼠李属,因而形成以光皮桦、花椒、铁线莲为优势种的群落空间结构;⑷迹地上的云南鼠刺和栎属类物种选择以树桩萌蘖的繁殖方式来维持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8.
谢兴能  王世杰  周运超  罗维均 《科学通报》2007,52(23):2781-2784
荧光光谱是洞穴次生沉积物古环境、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指标之一, 充分理解产生洞穴次生沉积物的滴水的荧光变化对现代环境、气候的响应关系, 是较好利用该指标的关键.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4个岩溶洞穴系统溶解有机碳(DOC)荧光特征, 结果表明洞穴系统中土壤水及洞穴滴水中的DOC荧光类型主要以类富里酸荧光和类蛋白荧光为主; 类富里酸荧光强度与DOC浓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指示了洞穴滴水DOC来自洞穴上覆土壤层. 洞穴滴水类富里酸荧光在林地覆盖下的凉风洞激发发射波长变化较小, 激发波长相对于其他3个洞穴滴水的稍长, 而荧光强度变化较大; 灌草丛覆盖的将军洞激发发射波长及荧光强度变化最大, 激发波长较短, 揭示洞穴系统上覆植被的变化明显地影响到滴水的荧光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马尾松林针叶养分含量及其转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龙里林场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密度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N、P 、K、Ca、Mg、Fe、Mn、Zn、Cu等9种养分含量及其转移特征。结果表明:叶片凋落前Ca含量随林分 密度增大而提高,其他元素含量未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叶片凋落后Mn含量表现出随林分密度增大 而增大的趋势,其他元素含量在不同密度间差异不大;叶片凋落前后N、P、K、Mg发生了不同程度 的转移,Ca、Fe、Mn、Zn、Cu未发生转移或发生负转移;N、P、K、Mn、Zn、Cu转移率随林分密度 增大变化趋势不明显,Fe转移率随林分密度增大有所降低,Ca和Mg转移率随林分密度增大有所提高 。  相似文献   
10.
综观土壤碳转移动力学及其环境效应的相关研究,土壤碳转移动力学对环境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表现在土壤特性、土壤中碳转移动力学过程等控制并调节了土壤碳转移与环境污染物间的相互关系,土壤碳转移动力学对于大气CO2的升降影响巨大,而土壤碳转移动力学过程本身就具有大气CO2源、汇的效应。同时土壤碳转移动力学与环境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等的运移有关,并且其特性控制了土壤碳的转移。但由于目前对土壤碳的环境交换过程研究未曾考虑土壤的特性,加上全球古环境变化研究的需要,了解土壤碳转移过程对于更好地解译古环境记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土壤碳转移动力学资料的缺乏,需要加强对土壤碳转移动力学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