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方联苯苄唑液的抑菌效果及组方的科学合理性,用于临床治疗皮肤癣菌病.方法用11种88株临床常见的标准菌株,采用体外抑菌试验的药基法,同单方联苯苄唑和达克宁霜的MIC体外抑菌试验对比研究.结果复方联苯苄唑液对念珠菌、红色毛癣菌、须癣菌、疣状毛癣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及犬小孢子菌的MIC均小于单方联苯苄唑及迭克宁.结论复方联苯苄唑液的组方科学合理,各组份有协同抑菌作用,可用于临床治疗皮肤癣菌病.  相似文献   

2.
MTT法在抗真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MTT法在抗真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方案测定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对5种常见真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申克孢子丝菌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终点判定分别采用NCCLS推荐的直接观察法和MTT法,对两法进行比较。结果:MTT法与常规直接观察法进行MIC终点判定所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MTT法测得的A值与接种菌量具有正相关性。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对丝状真菌和念珠菌都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MTT法测得的A值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显降低。结论:MTT法较之常规直接观察法结果更为客观、准确,且可量化,因而可以很好的替代肉眼观察法来判定真菌药敏试验的终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及手术方法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根据真菌性角膜炎轻、重的不同,采取单纯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方法和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结果:18例患者角膜溃疡完全愈合.结论:氟康唑、伊曲康唑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药物,对药物不敏感患者尽早行联合结膜瓣遮盖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以伊曲康唑中间体1为底物,经叠氮化钠亲核取代、氨基还原和缩合反应,合成19个伊曲康唑衍生物,并用于抗真菌构效关系研究,经文献检索,所合成的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且均经1H NMR和MS确证.通过最小抑制浓度(MICs)评估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显示伊曲康唑衍生物对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衍...  相似文献   

5.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药物药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深部真菌感染的各种疾病,如念珠菌病、霉菌病、隐球菌病等的治疗,由制霉菌素、灰色霉素、两性霉素B,发展到用咪唑类药物,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沃利康唑等高效、低毒、选择性好的新型抗真菌药。这些新型抗真菌解决了真菌的耐药问题,制止了盲目的用药。特别是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使深部真菌病的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疑似孢子丝菌病患者的脓汁和新鲜组织标本培养的阳性率和培养时间.方法对89例临床疑似孢子丝菌病的患者分别进行脓汁培养、组织培养及病理组织学检测,并对孢子丝菌病患者的病原体进行鉴定.结果脓汁培养、组织培养及组织病理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39%,79.78%,93.54%.阳性判读脓汁培养时间平均4.6 d,组织培养平均6 d,组织病理一般需要3~5 d.结论脓汁培养阳性率高于组织培养,而且脓汁培养周期比组织培养时间短,脓汁培养优于组织培养,对于孢子丝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详细观察伊曲康唑对甲真菌病的效果及后效应。方法:用伊曲康哇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52例。结果:治疗结束时指甲真菌病临床有效率为45.5%,趾甲真菌病临床有效率为41.5%,用药第40周指甲真菌病有效率为90.9%,趾甲真菌病有效率为90.25%,治疗结束时疗效与用药第40周疗效相比,其临床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有良好的“药物后效应”。  相似文献   

8.
研究伊曲康唑胶囊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选取甘肃省临潭县中医院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伊曲康唑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89.80%,明显高于照组67.3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0.05)。联合应用伊曲康唑胶囊与克霉唑阴道片治疗霉菌性阴道炎起效快、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安全性有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9.
老药新用是许多药物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伊曲康唑作为临床应用近30年的抗真菌药物,其安全性毋庸置疑.近年来研究者们陆续发现伊曲康唑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然而对于伊曲康唑抑制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的增殖作用却鲜有报道.为了研究伊曲康唑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采用MTT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和基质胶血管形成实验等方法研究伊曲康唑对白血病K562细胞存活率、增殖曲线、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化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揭示了伊曲康唑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能抑制血管形成,以此为进一步研究与改造伊曲康唑的抗肿瘤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探讨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预后.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51例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86%(29/51)的病例患有3种疾病,以肺结核继发真菌感染同时合并其它呼吸系统疾病多见;继发真菌感染的诱因多与应用抗生素和激素、低蛋白血症有关;肺部真菌感染隐袭发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X线胸片也缺乏特异性;51例真菌感染中致病菌以念珠菌居多;药敏试验以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及酮康唑为对照药物,白假丝念珠菌敏感性较好,克柔假丝念珠菌耐药率相对较高.肺结核较易继发真菌感染,应加强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规范应用,以减少真菌感染及其耐药率的发生,有利于结核病控制及减少死亡.  相似文献   

11.
秦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8):120-12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的内容都取材于民间故事,都属于标题性音乐作品,作品曲式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对造成悲剧原因的展示有着明显区别,主、副部主题的表现和运用截然相反,音乐的主基调有较大差异,作品的整体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2.
徐辉 《科技信息》2011,(5):231-231,266
健康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运动分为有氧和无氧,有氧运动较无氧运动更易普及和被大众接受,从人体长期参加有氧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角度来阐述有氧运动对人体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3.
Dads and disomy and disease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 Little  V Van Heyningen  N Hastie 《Nature》1991,351(6328):609-610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5、5沙尘暴锋面前移速度14~17米/秒 ,最大19.5米/秒 ,瞬时最大风…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发展为我们带来全新便捷的互动平台和交流方式,博客是当今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个体性、公共性、开放性、成本投入少等特点吸引着"90后"大学生广泛关注。在新形势的要求下,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占领网络博客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博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因高校管理引发的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师生的法治观念在增强,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在师生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适应。要改变这些不适应,就要进行依法治校,更新管理理念。做到规章制度合法、管理行为合法。努力加强法制教育工作和师德校风建设,切实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及立项决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在当今信息市场形势下 ,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和经济立项决策中的作用 ,同时也指出 :图书馆文献信息工作者们能在强手如云的信息市场中占领一块阵地也应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欲望是作家创作的内驱力,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欲望有什么影响,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道教的功利性,文人纷纷走近道教,文学观念中的道教因素等方面,对道教与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功利欲望作些专门探讨。这无疑会拓展人们研究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19.
辽金诗文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佛经禅典移植而来的话语。这一现象从特定侧面体现了佛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渗透溶浸。其表现主要反映在借用佛禅意像、使用佛禅故实和引用佛禅语汇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