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黄土高原林草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土高原这样大面积、高强度的水土流失在全国 ,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大面积强烈的水土流失不仅使高原本身自然环境日趋恶化 ,而且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侵蚀堆积 ,成为下游频繁改道和大堤决溢的根本原因。漫长的历史时期内 ,黄河下游的洪水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虽历经50余载的治理 ,但治理程度和效益都不尽人意 ,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侵蚀、决溢仍然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黄土高原到底如何治理 ,50年来有过多次大讨论 ,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专著数量之多 ,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5、5沙尘暴锋面前移速度14~17米/秒 ,最大19.5米/秒 ,瞬时最大风…  相似文献   
4.
黄土黄土是我国北方人民长期以来对当地黄色松散堆积物习惯上的总称,它是240万年以来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近年来有的学者又提出黄土是2200万年以来形成的。我们现在所说的黄土包括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黄土的颜色有深浅差异,以灰黄、棕黄、褐黄为主。颗粒成分中  相似文献   
5.
何处黄河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将进酒》一诗中的首句,当然它不过是艺术的夸张而已.那么,黄河之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地理学家、探险家乃至历史学家所感兴趣的.历史上,历代帝王曾多次探索黄河源头,但结果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有的甚至穿凿附会,敷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这样大面积、高强度的水土流失在全国 ,乃至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大面积强烈的水土流失不仅使高原本身自然环境日趋恶化 ,而且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侵蚀堆积 ,成为下游频繁改道和大堤决溢的根本原因。漫长的历史时期内 ,黄河下游的洪水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成立以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虽历经50余载的治理 ,但治理程度和效益都不尽人意 ,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侵蚀、决溢仍然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黄土高原到底如何治理 ,50年来有过多次大讨论 ,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专着数量之多 ,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个区域能与此相比。  相似文献   
7.
黄河中游粗沙区的范围、数量及其基岩产沙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景可 《科学通报》1986,31(12):927-927
黄河下游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沉积在河道里,其中有2.8亿吨粒径大于0.05mm的粗泥沙,这部分泥沙是威胁黄河下游的根源之一,研究这部分泥沙来源区的范围、数量和产生的地层,对治理黄土高原和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是世界著名的高原 ,以深厚的黄土堆积和广阔的分布面积著称于世界。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区域 ,生态稳定性差 ,是我国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区 ,是黄河流域的主体。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又孕育了我国早期的历史文明 ,6000年前的半坡文化更证明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由此可以说明我国黄土高原曾经具有适宜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而目前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正在经历着一场生态退化、资源减衰、人类生存空间丧失的过程。其根源 ,在于人口数量增加与不合理利用资源环境所致。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的关键 ,在于有效防治水土…  相似文献   
9.
解决黄河下游断流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水利学会和国际水文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联合召开的第二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11日~16日在南京召开。会议有20多个国家60多位学者参加,国内有90多位泥沙专业工作者出席。在会上提交的论文有100余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冲积河流水力学;2.泥沙运动;3.河床演变;4.河道整治;5.河流模型试验及原型观测技术。河流泥沙问题的重要性毋庸置说。它造成水土流失,河流泛滥、改道,水库汙积,对国民经济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大。是目前各国关心和研究的大课题。为此,本刊编辑参加了这次会议,现从中摘选5篇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