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抗肿瘤药物姜黄素载药效率,以姜黄素为单元合成新型姜黄素二聚体(CUR_2-TK),并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载体,通过单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二聚体缓释纳米粒,研究不同药物CUR_2-TK与聚合物PEG-PLGA的质量比(m(CUR_2-TK):m(PEG-PLGA))等对纳米粒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姜黄素二聚体构建的载药纳米粒具备极高的载药效率,在m(CUR_2-TK):m(PEG-PLGA)为3:1时,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61.9±2.9)%和(80.1±3.8)%,且纳米粒形貌规整均一,粒径可控在50~100 nm之间,释药时间达4 d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化-分散-蒸发方法制备了表面含有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聚乳酸纳米粒,并将DNA与该阳离子纳米粒复合,研究了复合物的理化性质、细胞毒性和转染效率.结果表明在氮/磷比为2以上时,DNA与阳离子纳米粒形成了稳定且带正电的复合物,能保护DNA抵御核酸酶的降解,且复合物的细胞毒性较小.在无血清介质中,阳离子纳米粒可以将DNA有效地转移到细胞内得到表达,转染效率与未纳米化的PAMAM相比有明显的提高,且转染的最佳氮/磷比为2~5.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羟丙基β-环糊精偶联小分子量聚乙烯亚胺的共聚物,探讨不同聚乙烯亚胺偶联率的共聚物缩合DNA的能力,探讨不同偶联率的阳离子共聚物组成与转基因效率的关系。方法:通过NMR表征,凝胶阻滞DNA试验考察其缩合DNA能力,以MTT法检测不同偶联率共聚物的细胞毒性。以不同的偶联率共聚物为载体,在不同的N/P比值条件下,将荧光素酶基因导入非洲绿猴肾细胞COS-7,通过荧光素酶的表达检测比较不同偶联率的共聚物转染效率。结果:合成的不同偶联率的共聚物缩合DNA能力不同,转染效率也不同。结论:聚乙烯亚胺偶联率较高的阳离子共聚物缩合DNA的能力较强,转染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制备并优化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TOE-NPs),对其进行体外表征及抗脑胶质瘤效果考察.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处方;对采用最优处方制备的纳米粒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等进行评价,以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为模型细胞考察抗胶质瘤效果.纳米粒最优处方为: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1:3.3),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质量浓度8.80 mg/mL,理论载药量17.77%,所制备的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粒径为136.2±3.4 nm,包封率为(93.29±1.93)%,120 h累计释放率为(88.13±2.39)%,MTT结果显示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对C6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强于替莫唑胺纳米粒(IC_(50),28.16μmol/L和169.12μmol/L,P 0.01).所优选的纳米粒处方合理可行,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有明显的缓释特性和较强的体外抗胶质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沉淀法制备龙胆苦苷PLGA(GEN-PLGA)纳米粒.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制备纳米粒,探讨PLGA类型、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投药量、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等制备条件对纳米粒的影响,确定制备龙胆苦苷PLGA纳米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当PLGA类型为50/50,质量分数为1%,泊洛沙姆188质量分数为1%,内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1∶8时,制备的GEN-PLGA平均粒径为(131.3±3.2) nm,包封率为(52.86±2.86)%的纳米粒.优化工艺后制备的龙胆苦苷PLGA纳米粒包封率较高,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6.
以双溴端聚乳酸(Br-PLA-Br)为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LA-PMMA)三嵌段共聚物。考察不同单体与引发剂比例对共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比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及随时间延长而递增,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恒定,符合ATRP活性、可控聚合的特点。热分析结果表明:该共聚产物的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之聚乳酸均有明显的提高,说明该嵌段共聚物提高了聚乳酸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接透析法制备载羟基喜树碱-聚乳酸(HCPT-PLA)纳米粒并研究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和细胞毒性.以HCPT-PLA纳米粒的载药率为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设计考察PLA浓度、HCPT与PLA的质量比和不同截留分子质量透析袋对其指标的影响.利用Malvern nano-zs粒度测定仪、XRD、DSC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HCPT-PLA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薄膜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特性;MTT试验检测细胞毒作用.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载药纳米粒为实心球形,平均粒径为226.8 nm,多分散系数为0.270,载药率为7.49%.HCPT是以晶体状态均匀分布于PLA纳米粒中.药物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2.000 6X1/2-2.593 4,r=0.989 2.MTT试验显示HCPT-PLA纳米粒呈现明显细胞毒作用.透析法制备HCPT-PLA纳米粒,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缓释特性;细胞毒性试验表明HCPT-PLA纳米粒具有较强的抑瘤作用且抑瘤效果优于HCPT.  相似文献   

8.
以α-氨基酸为原料,首先合成了l-谷氨酸和l-赖氨酸的N-硫代羧酸酐单体(NTA),而后聚合制备了聚多肽共聚物P(Glu-co-Lys)。该共聚物可以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形成聚多肽纳米粒,可以包裹憎水性药物。形成的纳米粒具有pH响应特性,在正常生理环境中(pH 7.4)纳米粒稳定存在,但在肿瘤弱酸性环境中(pH 5.5)纳米粒解体并可释放出包裹的药物。采用该超分子纳米粒可同时负载化疗药阿霉素(DOX)和近红外光热染料(HQS-Cy),细胞实验表明,该纳米粒可以实现pH响应的负载药物和染料的递送,并可以实现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引导的化疗-光热治疗的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乳酸的性质和特点为出发点,概述了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对近年来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两种合成方法的进展进行了较详细的总结和评述,并对合成研究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甲基醚聚乙二醇改性聚乙烯亚胺,得到水溶性接枝共聚物聚乙二醇接枝支化聚乙烯亚胺(mPEG-g-PEI),并利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PEG-PEI-SPIO. 同时,还合成了mal-PEG-COOH,并用其制备了多功能负载SPIO的抗体-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 负载SPIO的抗体-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与pDNA复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粒径约为105 nm,体外实验结果显示T细胞能特异性的吸收抗体-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负载的SPIO,靶向组在基因转染实验中有较好的效果,可用磁共振手段进行实时无创观测.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对甲苯磺酸与钛酸丁酯两种催化剂,通过缩聚反应制备了脂肪族聚酯——聚己二酸乙二酯(PEA)。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对PEA分子量的影响,考察了PEA样品对聚乳酸力学性能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用量相同时,钛酸丁酯的催化效率高;用钛酸丁酯做催化剂时,最佳用量为酸的摩尔量的1‰;用对甲苯磺酸做催化剂时,最佳用量为酸的摩尔量的5‰;不同分子量的PEA对PLA改性效果不同,采用较高分子量的PEA与聚乳酸(PLA)共混,在PEA含量达到10%之后,可以取得较好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不同结构共聚物纳米粒的性质,采用开环聚合反应制备PCL-PEG-PCL和mPEG-b-PCL共聚物,通过FT-IR,~1H-NMR和GPC进行结构确证,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分别形成了"蘑菇"结构和"刷"结构载姜黄素(CUR)纳米粒共聚物,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R以无定型态存在于纳米粒中,纳米粒形貌为球形核壳结构且分布均匀;受共聚物结构的影响,"蘑菇"结构纳米粒具有较小的平均粒径(105.71±3.20)nm、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PCL-PEG-PCL纳米粒表面形成了致密的PEG层,能有效防止蛋白质吸附,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刷"结构纳米粒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良好的缓释性能,对HepG-2细胞增殖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因此,研究载药纳米粒可为药物递送系统的选择以及不同结构纳米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环糊精接枝聚乳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邵琼芳  董明  胡利华 《江西科学》2002,20(4):213-215
以偶联法合成了环湖精(CD)接枝聚乳酸(PLA)共聚物CD_g_PLA,即先合成PLA支链,再将PLA末端羧基转变为高反应活性的酰氯,然后通过PLA末端的酰氯与CD上羟基反应,将PLA支链偶联到CD上,得到CD_g_PLA共聚物,对共聚物进行了红外等初步表征。与PLA均聚物相比,接枝共聚物的亲水性有明显的改善。CD_g_PLA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型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缓释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地预测溶液热力学数据,分别使用了36和38种溶剂对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正交优化计算方法确定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三维溶度参数,分别为:δ_d=17. 969 (MPa)~(1/2),δ_p=6. 707 (MPa)~(1/2),δ_h=7. 324(MPa)~(1/2);δ_d=17. 083 (MPa)~(1/2),δ_p=6. 939 (MPa)~(1/2),δ_h=8. 650 (MPa)~(1/2)。单体中乳酸和乙醇酸浓度的升高会引起高分子聚合物溶度参数的增大。依据溶度参数,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参数和相互作用半径。同时,计算了聚乳酸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剂的体积修正系数,聚乳酸—溶剂体系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剂体系的体积修正系数分别在0. 80~0. 90和0. 85~1. 10范围内。获得的相互作用参数、相互作用半径及体积校正系数完全符合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种实验室高分子量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合成的新方法,探讨熔融聚合工艺参数和扩链剂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以90mL乳酸和10g羟基乙酸为原料,顺丁烯二酸酐为扩链剂,探讨温度、催化剂种类、催化剂及扩链剂用量对共聚物特性黏度的影响.当熔融温度为180℃,压力为400pa,复合催化剂用量为0.4g,扩链剂用量为2g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特性黏度最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纳米二氧化硅制备超疏水表面.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RAFT)合成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b-聚(4-乙烯基吡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将嵌段共聚物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上,形成一个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调节pH值来控制杂化材料在水中的聚集行为,构筑了微纳双重结构的粗糙表面.该表面为超疏水表面,对水接触角达151°,滚动角5°.扫描电镜分析表面形貌表明:具有微纳双重结构的类似荷叶表面是形成超疏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常压条件下、连续微波辐射功率90W,辐射时间8min,合成了特性粘度为0.51dL.g-1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考察了聚乙二醇(PEG)浓度、聚合时间对共聚物特性粘度和收率的影响。此外,实验研究了连续微波炉与家用微波炉中反应体系的温升曲线。结果显示,相比于家用微波炉中的间歇微波辐射,连续微波辐射下反应体系温度上升平稳无突跃。  相似文献   

18.
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端羟基聚乳酸和α-溴代丙酰溴为原料,制备了溴端基的聚乳酸;再以其为大分子引发剂,以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两亲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IR、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聚合物薄膜的水接触角,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对共聚物的特性粘度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乳酸共聚物的亲水性较聚乳酸均聚物明显增大,TEM证实共聚物在水相中可形成一壳多核球状胶束,进一步佐证了该共聚物具有明显的两亲性。  相似文献   

19.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共引发剂引发消旋-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制备了末端双键功能化的聚乳酸大分子单体(PLA-HEMA);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大分子单体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并初步研究了共聚单体摩尔比和PLA支链长度对合成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大分子单体投料量和PLA支链长度增大,共聚物膜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增大,而亲水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以乳酸、乙醇酸和L-谷氨酸为原料合成了两亲性可降解聚酯酰胺共聚物聚乳酸-乙醇酸-谷氨酸(PGLG).核磁共振分析表明,PGLG分子链中舍有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以及支化的聚谷氨酸单元,当L-谷氧酸的投料量较大时,可能出现戊二酰亚胺环状结构片段.凝胶色谱(GPC)测定数据显示,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分布都比较窄,并且Mn随着L-谷氨酸的投料量的增加而减小.与1HNMR分析法所得的结果正好相反.共聚物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特别是在碱性水中可以混溶.所得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均高于200℃,且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